【摘要】:目前部分學校忽略了美術欣賞課的重要地位,沒有完全實現美術欣賞課的認識、教育、審美的功能。老師更多是闡述了美術作品所表達的情節和描寫畫者本人的故事,缺少了對美術作品形式美的分析,所以筆者主要從形式主義美學如何介入高中美術教學來進行闡述的。
【關鍵詞】:羅杰·弗萊;形式主義;美術教學
一、羅杰 ·弗萊的形式主義美學
羅杰·弗萊是世界公認的形式主義美學創始人之一,而形式主義美學是現代主義理論的基礎。在后期他對自己的觀點做了另一種闡述,認為:“繪畫藝術最本質的東西是形式,由線條和色彩的排列構成的一種形式,把“秩序”和“多樣性”融為一體,使人產生出一種獨特的愉快。”這種愉快感受不同于再現性內容引起的感情,后者會消失,而形式引起的愉快感永遠不會消失和減弱。他在《論美感》中提出,一幅好的作品必備的兩個方面是秩序感和多樣化。作為一個具有完美形式的作品,應該具有統一而不單一的形式。它能幫助我們看到每幅作品的整體。如果我們不具備這兩方面的知識點,作為觀者我們的焦點就會很混亂,無處落腳。這兩個要點是作品形式美的兩條基本準則,目的是讓觀者能感受到整個作品的形式感,對畫面中的形式表達都有平等的關注。然而畫面的統一感十分重要,它能夠將畫面中的各個部分自然的鏈接在一起,不突出任何一個,讓觀者對美術作品能有一個整體的欣賞。
二、形式主義美學介入高中美術教學的意義
為了適應我國教育改革的新形式,新課程標準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通過美術教育提高學生欣賞美的感悟能力,促進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和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美術被認為對實踐最有成效的學科之一。而美術欣賞又是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
但目前大多數學校欣賞課形式較單一,如教師單靠一本教材資料,在教學時,很多情況教師是想到哪兒講到哪兒,學生一味在接受,一堂課下來,老師累的夠嗆,學生也聽得糊涂,課堂整體教學效果不佳;有時候老師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課堂上卻采用了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使得本該生動活潑的欣賞課課堂氣氛變得枯燥乏味;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欣賞一幅作品的美,但離開了老師就不知道如何去發現它的美和價值。筆者歸結出幾點原因如下:1.在過去的欣賞課教學中,老師對美術作品的內容講得多,形式美講得少。2.對于學生來說美術作品說是欣賞,其實老師更偏重于美術史方面,缺少對作品形式美的分析。這樣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也讓學生感覺在美術課上只是看看圖片,聽聽故事,根本談不上如何去欣賞一幅美術作品。
三、形式主義美學介入高中美術教學的方法
1.形式主義美學,注重美術理論評述
在欣賞課中要學會欣賞、分析、判斷。學生看一幅畫時,有的說我根本看不‘懂’這幅畫。特別是現代主義繪畫作品中,其實他們指的看不懂往往指的是繪畫中的內容,而不是作品的表現形式,及所用的藝術語言表達。所以在美術欣賞課程中,需要將美術作品和藝術理論相結合進行教學。
例如在美術課堂上,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去欣賞一幅作品的方法,美術作品除了內在內容就是外在形式。在介紹形式主義美學時,單純的講解理論學生可能難以接受或者不理解。所以結合羅杰·弗萊的人生經歷、生平思想和主要觀點來進行解析學習,讓學生掌握形式主義美學。曾今和一位大學老師看畫展,當看到一幅抽象國畫時,她說:“這些畫壓根就看不懂,為什么還可以拿來參展,數筆就一幅畫,太容易了吧!”。從這件事上可見在我們中國美術教育中的問題,目前不管是學生還是成年人,他們的眼光還停留在“像”,現代抽象繪畫不懂得如何去欣賞。所以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將一些卓越的美術理論家的思想和觀點帶入美術課堂。
2.形式主義美學作品,結合美術作品評述
在欣賞課程中,首先可以從美術作品的內容、形式、背景等方面來進行介紹;再從美術作品的基礎性:“構圖、結構、明暗”等;表現手段:“強弱、疏密、穿插”等;造型表現:“節奏、質感、空間感、形式感”等方面讓學生學會如何鑒賞作品。
如:《西方繪畫名作欣賞一現代藝術時期繪畫》一課,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可以從現代藝術時期著名大師作品為出發點,例如:瓦西里·康定斯基的《藍色之山》《哥薩克士兵》,彼得·蒙德里安的《百腦匯爵士樂》。在課程導入部分以問題導入,1.你們對現代藝術家熟悉嗎,知道有哪些代表作品嗎?2.他們的繪畫作品給你一種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3.他們運用 了什么樣的繪畫 表現方式?在講述康定斯基等人的美術作品時,學生不懂畫面表達了什么樣的內容,更不知道如何去欣賞他 們的美術作品,因為他們的繪畫作品和中世紀時期繪畫作品區別甚大,所以將羅杰·弗萊的形式主義美學理論來講述繪畫作品的創作思路和表現手法。這樣從理論的角度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能夠在大師的繪畫中領悟繪畫中寶貴之處,應用于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
四:結語
美術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有創造力和提高他們的審美眼光。所以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積極創新,善于變革,多引用經典到美術教學中去,提高整體學生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參考文獻:
[1].羅杰·弗萊.視覺與設計【M],易英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雷宇.新課標下高中美術欣賞課對美術專業課促進作用的探討【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