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很重要的一部分組成,博物館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怎樣使博物館最基本的社會功能得以保障,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目前博物館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創意產品的面世使博物館的經濟壓力得以減輕。基于此,本文論述了博物館資源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設計。
【關鍵詞】:博物館資源;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
博物館藏有的文物典藏非常豐富,更利于開發和設計文化創意產品,而基于博物館資源進行設計的文創產品,除了能夠確保更實用化和功能化的典藏文化,滿足大多數人的精神需要。與此同時,還能夠傳播館藏文化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以及文化精神。
一、基于博物館資源開發的文化創意產品
(一)出版品
出版品一般分為兩大類:第一,平面印刷品。一般包括明信片和圖書以及期刊等等,還有些博物館對郵票和筆記本以及便簽條等一些紙質的出版品進行了開發。第二,電子出版品,相比于平面出版品,電子出版品能夠給使出版成本得以降低。通過制作光盤,能夠讓更多的人通過電子屏幕目睹博物館文物的風采。比方說,北京故宮推出的iPad應用,借助數字的形式對故宮珍藏佳作進行了很好的闡釋。
(二)藝術紀念品
以紀念意義存在的即藝術紀念品,其能夠加深參觀者的記憶。博物館很多的文化資源都有一定代表性,通過直接復制這些資源,或者提取資源當中的一些元素,并在相應載體上應用,從而將易攜帶且有一定紀念性的高創意產品開發出來,對發飾品和鑰匙扣等進行制作,這樣能夠有效地宣傳博物館的形象。比如北京故宮,所開發的宮廷娃娃帝后存錢罐,其不僅有可人的模樣和生動的造型,而且非常實用。另外還有上海博物館,設計師提取繪畫作品《瑞鶴圖》的一些元素,用于絲巾設計,受到較多人的歡迎。開發這一類的紀念品,讓游客攜帶回家,能夠讓其延伸博物館的記憶。
(三)典藏復制品
一般情況下,為了滿足藝術愛好者的收集愛好才會開發典藏復制品。典藏復制品又包括一般仿品和高仿品。高仿品即直接地仿制諸如青銅器和書畫以及陶瓷器等館藏文物,在應用材料以及尺寸比例上,其與文物原件有一定差異,易亂真。在選擇高仿品時,主要會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藏品或者是有一定文化意蘊的藏品。
二、基于博物館資源的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
從某種角度來講,博物館形象載體即文創產品,所以在設計產品時,應充分將產品的收藏和文化傳承等作用發揮出來,本文分析了文創產品的幾大設計要素:
(一)文化要素
博物館文化物化的一種形式即文創產品,其能夠以可感知的實物形式來呈現某一時期的文化特征,而在設計產品時,其依托應為傳統文化內涵,從而對博物館文化進行展示和傳播。通過對設計語言進行應用,能夠以文化產品的形式來表現受眾的生活狀態和文化品味等,讓大眾借助文創產品這一窗口了解文化并感受文化。在設計文創產品時,要對文化消費群體不同的需求進行考慮,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劃分為內在和中間以及外在等層次,構成一個系統的文化構架。
(二)功能要素
基于博物館資源設計文創產品的前提即功能要素。通過賦予產品多種功能,包括娛樂和認知、審美和教育以及實用等功能,能夠有效地激發參觀者購買的欲望,因此在設計文創產品時需要多多考慮產品的功能性[1]。
1.實用功能
博物館文創產品最應具有的一種特質即實用性,且應制作讓受眾真正所需物品。所以,在設計文創產品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大眾的需要,將重點放在實用性上,重視產品的功能,更好地實現產品和實物的價值。比方說南京博物館所開發的金獸鑰匙扣和書燈等生活類產品,其在日常生活用品當中融入了非常多的藝術元素,不僅讓產品具備一定的美觀性,還有不可忽視的實用性[2]。
2.審美功能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創產品所具備的審美功能所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博物館在設計文創產品時,應通過一定方式讓參觀者或者更好的體現,使參觀者的審美需求得以滿足。比方說,上海博物館“玉花卉飾·項鏈”這一文創產品,這一產品通過裝飾的手法來呈現花朵開放的和諧景象,而產品用的是玉的材質,能夠很好地呈現出細膩和純潔、柔美和堅毅等種種特質,給參觀者帶去了非常好的感受。因此可以說,在產品當中注入美感,更能夠吸引大眾的注意力[3]。
(三)形式要素
產品物化表象即形式,形式要素包括材質和文史、工藝和色彩以及造型等方面,要分析形式要素,并選擇適當的形式要素,并在實際產品設計當中得以應用,能夠更好地呈現出文創產品,使參觀者的需求得以滿足[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博物館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文化優勢,利用自身的文化資源,深入地對文化資源的內涵進行挖掘,考慮大眾的實際需求,對大眾接受和滿意的且能夠體現博物館特色的文創產品進行開發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推動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進程,提供給參觀者更好的服務,讓參觀者在博物館獲得更深的體驗。
參考文獻:
[1]祁述裕,趙一萌,楊傳張等.文化文物單位發掘文化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理念與思路[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128-134.
[2]周全明.文化科技融合視野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路徑及趨向[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0(3):81-85.
[3]徐慧,沈怡麗,陸星良等.文化創意視角下博物館文化歷史價值活化研究——以南京博物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6):80-83.
[4]馬弘.新政策背景下文創產品開發的路徑思考 ——以安徽博物院為例[J].卷宗,2016,6(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