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副詞不僅在現代漢語中的數量多,而且在書面語和口語中使用的次數也多。副詞“才”作為一個常用詞,其義項和用法也繁多,在不同的語境下其表達的意義也不同。隨著中泰交流關系的加深,泰國人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同時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也出現不同學習問題,由此而出現許多關于泰學生漢語教學的研究。本論文根據泰國留學生在使用“才”時所出現的偏誤,進行分析他們產生的偏誤類型及其產生偏誤的原因,進而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副詞“才”;泰國留學生;偏誤;教學建議
一、副詞“才”
關于副詞“才”的基本義項,目前有三種觀點:(1)傳統觀點。副詞‘才’表示時間與數量的兩種義項。(2)副詞‘才’是一個表示主關評價性的副詞,對于其主觀評價性表現為說話的人對其陳述的事情發生時間在時間、數量、范圍等等因素上的主觀性評價。(3)顯示說話人對客觀事實是否符合預想的標準的一種主觀看法。本文主要以《現代漢語詞典》為參考。主要有六個義項:“表示以前不久;第二表示事情結束得晚或發生得晚;第三表示只有在某種條件下然后怎么樣;第四表示發生新情況,本來并不如此;第五表示數量少,次數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第六表示強調所說的事。”從中可以看出副詞“才”的義項多,其用法也多。
副詞“才”在語句中用法多樣,不同的用法可根據它在句中的位置變化來確定。副詞“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則表達的意思與用法也會隨之相應的改變著。史錫堯在《語法.語義.語用》中指出副詞“才”除了與動詞、形容詞、名詞組合外,副詞“才”還可以與數量詞、偏正結構、補充結構、動賓結構、連詞組合。
二、泰國留學生運用副詞“才”時產生的偏誤
泰國留學生出現的偏誤不僅種類多,而且所占比例很大。其中,最主要的偏誤問題包括遺漏、誤用、錯序三種情況。
(一)遺漏
遺漏是指句子中遺漏了副詞本身及與副詞相呼應的部分。
1、遺漏副詞本身
比如“水在零度以下結冰”。句子中水在零度以下是條件,結冰為結果,正確句式中要用副詞“才”來上下聯系。而留學生往往會遺漏掉副詞“才”,造成句子成分不完整。
2、遺漏與副詞相呼應的部分
在副詞“才”的語用中,“才”與“就”往往組成“才······就······”的格式,而泰國留學生在運用是往往遺漏“就”。
比如“出家門碰到了來訪的客人。”應用“才······就······”的組合結構。
(二)誤用
副詞的種類多,用法廣,副詞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互換,但有時是不可代替的。
1、“才”與“再”在語義上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一定的區別。“才”強調的是主觀判斷,而“再”強調的是動作發生的先后。
比如“今天你去挑水,明天我才去。”原句:今天你去挑水,明天我再去。前半句說今天已經有人挑水,表達的是時間上動作發生的先后,因此應該用“再”而不是“才”。
2、“才”與“就”在語義上是對立的,但在一定的語境下意義也可以變得相同,這里主要研究對立的情況。
比如“你真慢,三個小時就做好飯。”原句:你真慢,三個小時才做好飯。此句中表達的是事情結束的晚,所以用“才”不用“就”。
3、“才”與“又”的誤用。
比如“一年后我們才一起生活了。”句式表達的是時間上的相繼,是繼續一起生活,在“才”的語義中沒有這個意思,所以用“又”。
綜上而言,留學生在使用副詞時會因為副詞之間的相似性而發生誤用,特別是常用副詞“才”、“就”與其他副詞的區別使用。
(三)錯序
副詞的錯序主要是指副詞與句中的其它成分位置顛倒,前后順序出現錯誤。一般情況下副詞在位于動詞前,但是在中高級階段句子復雜、成分多,語用功能也多,所以各成分之間順序也比較靈活,留學生往往會混淆而導致亂放、錯放。
1、副詞與主語錯序。
比如“我等媽媽半天才回家。”留學生易出現的錯句有“才等媽媽半天我回家。”
2、副詞與賓語錯序。
比如“兩個 小時 做完 才 作業 ”留學生出現錯句:“兩個小時才作業做完。”句中副詞”才”與賓語位置發生改變時,句子含義出現變化或句子發生錯誤。
3、副詞“才”作關聯語詞。
比如“才跑了五十米就喘不過氣了”。留學生易錯句,“跑了五十米就才喘不過氣。”或“就跑了五十米才喘不過氣。”
三、針對偏誤所采用的教學策略
(一)教師選用合適、精準的教學材料
教學材料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教師根據教學材料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學生參照教材進行知識學習。在《發展漢語.初級漢語(上)》中“才”用英文“only”來解釋,而“剛”、“只”也可以用“only”來釋義,這容易造成副詞“才”與它們誤用。所以在教學材料設計上應在語法解釋處增加與副詞“才”的對比;也可以使用判斷句子對錯的方法,給出情景讓學生判斷對錯,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副詞“才”的用法,還學會了“只”、“剛”的用法。
教材中對“才”的詞義和用法的編排都要適合該階段的學生,這樣他們才更好地學習和運用;另外,還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聯系日常生活交流,并學以致用。
(二)教師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按照擬定教學大綱循序漸進,這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好的,學生能夠對知識點掌握得牢固,也會運用到日常生活交流中。但是也有缺點,學生很難把握副詞“才”知識點和用法的整體性,有時還會混淆知識點,在日常交流中也會出現錯誤。教師應適時總結教學,有序地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師的導向作用很重要,講授副詞“才”時涉及的句子盡量用生活中的常用句;這樣他們會聯系生活,漸漸地理解副詞“才”的意思,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留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留學生在學習副詞“才”的理論知識時往往會感到枯燥無味,這時就需要我們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來解決問題。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把學習副詞“才”的知識點都記在一起,這樣不僅方便學習,還便于查找,在遇到困難時就會想起自己標記在哪個地方,哪個知識點不會,該怎么辦。其次,學習的知識點還應該多練習,有意識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習而且還能提高漢語水平。此外,還可以將副詞“才”的學習進行轉移,利用副詞“才”寫日記、寫小說、演話劇等等,這樣不僅僅轉移了學習的痛苦,還能夠為自己帶來歡愉。
參考文獻:
[1]易正中.《副詞“才”的基本義項與義項劃分》[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2卷第6期:第67—69頁.
[2]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23頁.
[3]史錫堯.《語法.語義.語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33頁-146頁.
[4]徐金晶.《中高級階段留學生漢語副詞使用偏誤類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第19頁.
[5]廣州外語學院編.《泰漢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第1、127、176、484、789頁
[6]劉珣.《對外漢語教學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95頁和316頁.
[7]劉珣著.《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4-27頁.
[8]宋維華編著,王瑞翻譯.《發展漢語.初級漢語(上)》[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年.
[9]劉珣.《對外漢語教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95和316頁3
[10]彭增安等著.《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第2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