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學式教學策略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新型教學方式,此教學方法的基礎是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能夠擴展學生思維,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效實施數學教學。
【關鍵詞】:導學式教學策略;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1.引言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發展也在加快,正在逐漸回歸以小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理論中主要是從教師如何“教”這一角度探討課堂教學的,忽略了小學生學習的心理、學習的規律等。從而使很多教育問題日益顯露,學生缺乏創新思維,解決問題能力差,動手操作能力差等問題已經降低了學生綜合素質,與培養德智體美勞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目標相悖,解決此問題迫在眉睫,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刻不容緩,而導學式教學策略作為一種創新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具有較好教學效果。本研究結合小學數學學科提出的導學式教學相關理論,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做些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2.導學式教學分析
導學式教學是一種教師指引學生獨立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方法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與學生互相協調,做好導與學的工作,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導學式教學法下實施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以導學為手段,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方向,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活躍學生思維,發揮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導學式教學策略在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通過教師引導學習,能夠使學生逐漸掌握解題方法與思路,從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二、導學式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3.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導學式教學法的作用
在導學式教學法下實施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以導學為手段,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方向,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活躍學生思維,發揮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它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而學習習慣,通過其黨的引導,讓小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也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
3.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想要實現質的飛躍,就需要有充足的創新精神融入其中。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人們逐漸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在于培養人的精神,我們從小就對學生進行有關的培養,但是過去的教學模式大多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事實上,并不利于學生實現創新精神。導學式教學法隨著新課改的要求應運而生,它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習慣,并將抽象的知識內容具體化,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3.3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當下的教育改革重點在于將學生從傳統的書堆里拉出來,面向生活,利用導學式的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學生在導學式的教育過程中,可以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升。
4.導學式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4.1注重課程導入。注重課程導入是導學式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主要方式,通過課程導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逐步引導學生思考,指引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在導學式教學方法中導入新課顯得尤為重要,情境導入法是導學式教學策略最常用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所設置的生活情境中對數學知識進行觀察和思考,為學生提供解題思路,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數學,學習更加方便,課程導入的方式較多,針對小學生而言較為常用的有故事導入、問題導入、綜合導入、實驗導入、童話導入等形式,都具有較好教學效果。以學習《認識時間》為例,在課前導入階段,教師可以以趣味的故事導入課程,如龜兔賽跑,在一點的時候龜兔開始比賽,比賽進行五分鐘后,小兔子遙遙領先,小兔子就在樹樁前睡了一會,小兔子睡醒后,鐘表上的分針已經走到了數字四,小烏龜跑到了兔子前面,已經馬上就到終點了,又過了兩分鐘小烏龜跑向了終點,取得了勝利,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提到了幾個時間,分別是一點,五分鐘、分針指向四以及兩分鐘,聰明的小朋友思考一下,什么是時間,下面就進入今天的學習 ---- 認識時間。通過課程導入能夠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4.2引導學生探究。引導學生探究是導學法教學的關鍵步驟,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探究才能夠指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達到理想數學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探究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及教師與學生的協調配合,教師在應用導學法實施教學時需要處理好學生認識準備、認識特點以及知識內在規律間的關系,注意課堂節奏,使學生清楚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問題,對難點問題進行探究專研,尋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以學習《面積》為例,面積公式是長 × 寬,直接講解公式學生記憶困難,易出現遺忘,產生不好教學效果,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能夠幫助學生推導公式,加深學生印象,擴展學生思維,教師可以采用動手操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面積知識,像拼圖一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面積為一平方米的小正方形進行拼圖,拼成長方形,以此推導出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探究,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4.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設置教學內容,能夠增加課堂吸引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數學課堂上設置問題情境能夠引導學生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心理品質。思考問題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中的抽象概念。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學會創造具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這個情境中,引發學生思考并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授《圓的認識》一節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生活中什么物體是圓形的?”引導學生思考,并讓學生積極進行討論和交流,看誰看到和知道的圓形物體最多。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思考和提問,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4.4引導學生自我檢測。引導學生自我檢測是導學式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引導學生自我檢測,能夠使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做到不夠好的地方以及做的較好的地方,強化做的好的地方,改正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小學生年紀較小,自我檢測水平不高,還需要教師輔助,共同進行檢測,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自測題目進行檢測,通過自測題目,既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還能夠使學生聯系以前知識,使學生開動腦筋,拓展學生思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總結
綜上所述,研究導學式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至關重要,導學式教學策略是一種應用廣泛,能夠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小學數學之中能夠產生理想教學效果,且能使學生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王俊.小學數學中導學式教學法的運用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0(33).
[2]吳利萍.數學實踐活動與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