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了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目標,“工作坊”教學模式目標明確、參與性和體驗性強的特點與其不謀而合。本文著眼于如何把握“工作坊”教學模式的特點,與綜合英語課做到有機結合,從而對英語專業人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起到積極地作用。
【關鍵詞】:工作坊;綜合英語課;教學
一、“工作坊”的 模式及特點
“工作坊(workshop)”一詞最早出現在教育與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之中。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勞倫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 )將“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計劃之中,成為可以提供各種不同立場、族群的人們思考、探討、相互交流的一種方式,找出一些城市建設和社區環境問題的解決對策。一個多人共同參與,且讓參與者相互對話溝通、共同思考、進行調查與分析、提出方案或規劃,并一起討論讓這個方案如何推動,甚至可以實際行動,這樣的“過程”,叫做參與式工作坊。現在參與式工作坊被普遍應用于公司團隊討論和問題分析,在教育領域也突顯出了其特色。很多大學乃至中小學都開展了專門的工作坊,或者把工作坊和已有課程相結合。其形式靈活多變,目標多樣,效果良好。
把“工作坊”模式應用于英語教學,首先可以明確以單元(unit)為單位的教學目標;再者可以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self-learning),即在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此外,“工作坊”模式提供了以往英語教學所沒有的師生角色重塑與轉換的機會,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意識到并發揮各自的教學熱情,以產生以往教學模式所沒有的教學效果和身心體驗。
二、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的教學特點
根據《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要在打好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語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拓寬人文學科知識和科技知識,掌握與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有關的專業基礎知識,注重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的創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其中知識和基礎部分大部分體現在教材選擇上。而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則完全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方法上。除了圍繞課本開展教學,教師還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口語練習、角色表演、小組討論、小組匯報等課堂活動,結合互聯網等多媒體手段,與時俱進,逐漸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養。而能力和素養要求中的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個人觀點的能力、現代學習和工作方法素養等方面,主要體現在課堂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方面。工作坊無疑在這一點上與綜合英語課的能力與素養培養目標相一致。
三、工作坊在綜合英語課教學中的應用
1. 工作坊和綜合英語課教學的結合
1)明確目標、內容和產出成果
每個單元開展一次工作坊活動,結合單元課文主題設立活動主題或內容,明確每次活動的目標、時長、內容,并明確告知學生。另外,合理預期這次活動希望得到的成果,對如何實現成果、成果實現得程度、無法實現成果的原因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
2)合理分配成員角色
“參與式工作坊”的角色有三種,分別為“參與者”、“專業者”、“促成者”。參加活動的學生都是“參與者”;具有專業技能,對于討論專業主題直接助力者稱之為“專業者”,需要學習能力強和知識儲備充分的學生擔任;至于主持及協助工作坊進行的人則稱之為“促成者”,讓參與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或是協助參與者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并提出問題,需要人際關系不錯、溝通交際能力強的學生擔任。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擔當“總導演”的角色,包括活動的整體設計、協調組織、人員調配、成果總結、問題發現及糾正。
3)合理引導和規范
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盡量做到不干涉活動,但是對于促成者的角色要有明確要求,如果促成者試圖完全主導活動,要適當干涉并引導活動走向正常方向。鼓勵參與者們積極參與活動,尤其可以通過明確的目標和預期成果分配的方式,督促被動的參與者變得積極。對于不熟悉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適當指導,包括交流方式、時間控制等,也包括對其進行專業知識或技能培訓。具體到綜合英語課上,則是對于整個教學單元的主題、學習重點、學習目標等的把握。
2. 活動流程和注意事項
(1)資訊的分享
討論成果互相分享,讓參與者能夠在平等的立場下共同討論、交換意見,進而凝聚意識。
(2)小組提案設計:對于主題內容提出自己的設計,如對話、表演、討論等,形成提案大綱并就某個細節著重討論。
(3)全體表達意見:參與者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由促成者總結。
(4) 其他:1、熱身:在活動之前做快問快答、即興演講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性;2、提問:以教師提問方式檢查各個參與者對整體活動的理解、個人的觀點、獲得的成果;3、提神:活動間隙利用英語笑話、繞口令、歌曲活躍氣氛。
3. 收獲和應避免的問題
教師以每次活動為單位及時組織學生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反饋并分析整理,在下次活動中避免同類問題的發生。
結語
“工作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是一個新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搜集到很多相關資料,然后做好充分的準備。然而,“工作坊”教學模式開展的難度在于1. 如何與所教授課程有機結合;2. 如何在活動中把握師生的互動關系,尤其是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學習心理上的變化;3. 如何合理貫徹“工作坊”教學模式,做到不走過場,并科學地總結教學經驗。
參考文獻:
[1]葛樺,“實踐教學工作坊”的設計與應用,《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 (18) :45-47
[2]郭朝暉,工作坊教學:溯源、特征分析與應用,《教育導刊》 , 2015 (5) :82-84
[3] 劉禹 王來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9, (1)
[4]熊曉春 郭利,商務英語專業工作坊實踐教學模式探析——以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商務英語專業為例,《知識窗:教師版》 , 2016 (10) :14-15
[5]楊琴 胡中應,工作坊模式在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16 , 13 (12) :218-219
[6]張春柏,吳波,從翻譯課堂到翻譯工作坊——翻譯精品課程建設的啟示,《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11 , V2 (2)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