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英語教材的使用、英語教學活動的展開以及生活體驗可以達到德育的目的。本文從教師、學生和學校三個角度解釋通過英語教學實現德育的可行性和意義,其中以筆者作為英語學習者的經驗為例,總結自己的學習所得,為英語德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英語教育;德育
一.引言
德育這一話題一直為人們所關注,這是由于知識教育對于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作為語言知識教育,英語教學較為重視語言知識,容易忽視道德價值,不同的語言承載的社會價值觀各異,以往的研究較為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對于不同語言環境的德育方法區分較少。本文以英語教學為中心,探討英語教學中德育功能的體現和應對價值觀差異的教學方法,嘗試提供教學借鑒。
二.教師視角下德育的實施
教師于學生就像傳播真理的介質,他們可以點石成金,將自己的人生閱歷作為解讀課本的密碼,為學生打開新的視角。
傳統的德育方法有說服教育法、榜樣示范法、實踐鍛煉法、情感陶冶法、道德評價法等,這些方法各有千秋,但是具體的應用還是得依賴教師自身的判斷和選擇。教師可以通過活動設計、實踐任務安排等完成良好的德育計劃。例如,給出西方個人主義思維與中國集體主義思維的定義,設置場景,比如西方投資商和中方合作商,讓學生分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東西方人處事風格的不同,感受西方的個人主義和中國的集體主義思維,意識到尊重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在學生對一些道德價值觀概念模糊的時候,直接進行道德糾正和批評不值得借鑒,而是適當建議和指引,不強加自己的觀念。譬如,對于性別平等這個話題,中西方存在差異,對于平等的定義略有不同,教師將學生分為男女同學兩組進行闡述和討論,互相對對方發言作出質詢和回應,有效建立溝通。在這之后,教師再進行引導,總結觀點,針對學生表現作出評價和建議。總的說來,每一次課堂活動或者討論是否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在于教師對授課方式的選擇,而課程的道德效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教師自身對社會問題的認知和對教育的德育功能的良好應用。
三.學生獲得德育的過程體現
教材選材和內容設置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信息獲取和分析,加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英語教材可以成為國內教材的補充,可是在遇到文化沖突時,老師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所幸國內教材一般審核較為嚴格,不會存在大的價值觀沖突現象,因而在德育功能上還是利大于弊的。
作為學生,以筆者為例,筆者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英語,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以發音、書寫為基礎,進行日常簡單對話的教育,對于文本理解要求不多。可是在簡單的 “Good morning” 之中也隱含著人際交往中的禮儀規范,就如中國人常用的“你好”,“叔叔阿姨好”,像英語這樣分時段卻不分親疏關系的打招呼的方式為小孩子提供了范例,然而,大多國內語文教科書缺少這樣的生活場景對話,而把禮儀教育留給了家長和學前教育。
在初高中階段的英語教材大多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語》系列,作為這套教材的使用者,筆者認為該教材以話題為單位分單元學習,重心在于語法、詞匯和閱讀等能力的培養,但其中不乏文化背景的滲透,比如必修一第一單元摘錄了《安妮日記》的片段,介紹了法西斯摧殘下處境艱難的猶太女孩一家的生活,除開中國歷史書和其他影片書籍,中國學生很少接觸到從法西斯主義受害者視角出發的戰爭題材作品,因此,外語作品對場景原汁原味的描寫,讓讀者身感其受,體會到種族平等被欺壓的憤懣以及建立平等人格的必要性。
在大學英語專業學習過程中,教材中的文章幾乎全為“原裝進口”,有家庭關系、校園生活、名人傳記、自然風光等話題,滲透出西方世界的價值觀,如友愛、毅力、保護環境等,在這些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對世界的認識和了解,意識到不同國家社會倫理道德發展的差異及其原因,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
四.學校促進德育的方式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的學風、校風和校紀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案的實施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的活動設置和教學學分或者是教學目標設置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方案,對學生的成長也有積極意義。例如,學校舉辦英語歌曲大賽,英語詩歌朗誦和戲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與同學合作,受到教師和同學的鼓勵,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學會團隊協作,學會接受批評和失誤。可見課堂并不是唯一接受德育的地方,但是課外活動存在的弊端是更難保證每個人都獲得同樣的收獲,投入和收入是成正比的,課堂活動帶有強制性,而課外活動容易邊緣化一些積極性不高的學生,這就要求學校通過實踐選擇適當的方式,達到最好的效果。
五.結語
教育的德育部分大多是一個隱形進行的過程,尤其在英語學習中,語言結構中蘊藏著相同或者異樣的文化和價值觀,這就對英語教師和學校教學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也應該提高鍛煉自己的積極性,配合老師探索自身價值追求。
對于一個學科的德育作用的獨立探討不僅有利于理解科目設置的合理性,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通過英語學習提高道德水平的意識。
參考文獻:
[1]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9-246.
[2]周佳.教育學基礎[M].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4.172-175.
[3]李屏.教育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