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我國當前的教師培訓尤其是小學教師培訓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小學數學教師的發展。本文通過訪談的方式,對揚州市小學數學教師培訓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教師培訓;現狀研究;對策
“教育事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經濟社會要發展,教育的發展必須走在前頭。”[1]作為教育要素之一的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教師的質量就是教育的質量。為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不斷健康、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教師培訓是世界各國提高教師素養的主要手段,對于新課改的順利推進,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2]
一、調研基本情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會有好的教育,教師行業并不是一勞永逸的職業。“教師的教育教學是動態發展、與時俱進的過程。研究表明教師在從事教師工作職業后已基本定型,如果不實施強有力的繼續教育,使其職業價值性格手段等全方位更新。”[3]通過回歸進修的形式擺脫對原來教育文化環境的依賴。心理習慣定勢等方面的功能性固著,職業水平將在垂直層級上停頓。而且現在畢業于非師范院校或非師范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地進入教師工作行列,他們的職前教育明顯缺失,因此教師的整個生活中都應有繼續培訓的機會,從而使之能跟上思想和方法的新進展。
(一)樣本選擇及調研方法
雖然我國目前相當重視教師培訓,但是培訓中凸顯的問題越來越多。主要是培訓效果問題,因此對教師進行培訓時,特別要考慮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如何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量文獻研究表明,主要是做好教師培訓現狀與需求分析。因此筆者通過訪談的方式,對揚州市的小學數學教師進行培訓現狀調查。現將調查結果整理如下:本研究主要運用訪談等量化和質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訪談提綱的設計都采用結構性和開放性問題相結合.
(二)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主要是小學數學教師的培訓現狀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師培訓需求調查,教師培訓動因調查,教師培訓方式調查,教師培訓內容調查等。訪談結果顯示小學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依舊是女性。教齡在一年之內的新教師,教學經驗尚淺,比老教師更需要培訓。
二、訪談結果分析
(一)教師培訓需求訪談結果分析
通過對訪談結果的分析,被調查教師對于知識和能力的需求很大。尤其是科學教育方法和創新能力以及青少年的學習心理掌握。通過需求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抓住培訓重點,對教師培訓工作的展開,意義非凡。根據問卷調查表顯示,教師認為當前最需要的知識是青少年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掌握了青少年的學習心理,能更好地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有效促進教學工作的展開。而現在師范專業的學生,在大學的學習中已經系統接觸過心理學的知識,但對于青少年學習心理的掌握,仍然是理論無法與實際對接。
(二)教師培訓動因訪談結果分析
教師參與培訓的動因有多種,25%的被調查教師只是出于聽從上級安排和功利需要,例如為了晉升專業職務,增強競爭力以另謀發展。但大部分教師還是希望可以通過培訓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這也是開展培訓活動的初衷。
(三)教師培訓方式訪談結果分析
對于教師的培訓方式,他們更傾向于于合作式教師培訓,也與小隊教學,合作教學不謀而合。校本培訓是一種比較方便高效的方式,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這種模式,首先由任職學校在搜集校內外各種信息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向大學或師資培訓機構提出本校教師培訓要求,然后在教育行政部門、師資培訓機構和任職學校的參與下,共同制定培訓方案、確定培訓內容,最后以協議的形式規定培訓的整個過程。
(四)教師培訓內容訪談結果分析
關于培訓內容,教學理論依然是教師們最缺少的學習內容。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并能進行優化組合。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其次,無論選擇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三、小學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訪談發現近幾年來該區小學教師參加的培訓涉及的面比較廣,可以說廣度上有了很大的拓展,改變了以往單一單調的培訓內容,豐富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教師的多樣化的培訓需求.調動了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雖然培訓內容的廣度是有了拓展,但培訓內容的深度卻存在很大問題,流于表面的角度針對性不強且系統性不夠,大部分教師感覺培訓與實際的教育教學聯系不太緊。
(一)存在問題
“針對過去教師培訓方式似新還舊、培訓過程似實還虛、培訓效果似有還無的問題,全國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教師教育和教師培訓改革。”[5]教師認為培訓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缺少針對性較強的個案教學,導致教師學習后依然不懂如何應用于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而且缺少學員間的溝通診斷。
關于在培訓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培訓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我試圖找出以下原因:1.培訓動因不純,教師對培訓缺乏足夠認識,很多教師只是單純為了完成任務而被迫參加培訓,缺乏熱情和積極性。2.培訓內容缺乏實用性和適應性,對教師一線教學指導意義不大。3.培訓授課方法和手段形式單一。4.校本培訓機構單一封閉,缺乏選擇性。5.培訓效果不理想,形式主義嚴重。
(二)優化教師培訓的策略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培訓規模的急劇擴大和培訓需求多元化,如何提高培訓質量增強培訓的有效性,提高教師的適應性已成為我國教師教育的重中之重。”[6]培訓的“有效性”其實質就是使培訓工作取得成效,這是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所追求的目標。教師經過培訓在思想觀念、知識能力、方法技能等
方面向著積極的方向發生了改變,產生了實際的培訓效果,這樣的培訓才是有效的。
對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轉變教師對于培訓的意識和觀念。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正確認識教師培訓,多一些提升自我教學水平的堅持,少一些消極應付和功利主義的追求。同時抵制強制性的培訓,主張教師自主自由參加。2.增加培訓的多樣性和自主性。培訓方式的多樣化能激起教師對培訓的熱情。堅持開放、務實、創新、高效的原則,突出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在實踐中不斷創造新的培訓模式。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強調教師自主學習,自我感悟和自我實踐、重視個性差異,加強個別指導,充分體現教師發展的主體性和個性化特點。注重個性化發展。3.提高培訓內容的針對性。減少理論知識的堆積和灌輸,多增加案例教學,增強對一線教學的指導能力,使教師將培訓所得更快更準更靈活的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4.加強師德建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體現了一種“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師德。
參考文獻:
[1] 白志冬.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農村小學教師培訓現狀調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0.
[2] 陸建平.常熟市中小學教師培訓現狀和策略探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3] 付紅霞,喬茂鳳.小學教師培訓現狀與需求分析——基于西北某區小學的調研[J].基礎教育,2012,(3):82-87.
[4]王瑩.小學教師培訓現狀及其需求之分析--基于對甘肅省某市教師培訓實效性的調查[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3,(7):18-23.
[5]錢磊.蘇州市小學教師培訓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蘇州市三所公立小學教師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5):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