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汽車是伴隨著整個中國工業發展而發展壯大的,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經濟騰飛的一個縮影,更是中國綜合國力進步的一個縮影。伴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國汽車設計也在不斷發展進步,這其中就包括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設計。
【關鍵詞】:汽車設計;自主品牌汽車
從1956年7月13日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下線到第一個合資廠“北京Jeep”的誕生,再到中國汽車走進千萬中國家庭,中國汽車工業走過了近六十年的歲月。由此,中國汽車的發展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奠基階段(1956—1978)、發展階段(1978—1999)和繁榮階段(2000至今)。
一.奠基階段:艱苦創業
中國汽車工業開端的標志是1956年7月13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解放牌”載重汽車。從那時起,中國汽車開始走向了一條艱苦創業的發展之路,在“解放”汽車之后,紅旗、東風、上海、裕隆等品牌的中國汽車相繼上市,與此同時也陸續建立了很多主機廠、改裝廠以及零配件廠……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大批量生產的“上海牌”轎車,成為我國主要的公務用車和出租車,來滿足人民的用車需求。
最初的中國轎車是中國第一代汽車設計人和工人東拼西湊,手工打磨制造出來的。第一汽車制造廠誕生的第一輛東風轎車,是以法國的“SimcaVedetti”為設計“藍本”的。其車標是一條表面鍍金的飛龍,車頭有毛主席書法“東風”, 車身后大燈設計源于中國古代宮廷中使用的紅紗燈。這些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設計細節在整個汽車的外形上起到了“點睛之筆”的裝飾作用,既體現出了民族特色,又與外國汽車形成了區別。1958年,第一汽車制造廠決定以克萊斯勒帝國C69為“藍本”來試制出紅旗牌高級轎車。在汽車設計上將中國傳統“扇面造型”演變發展成 “中網型”的進氣格柵,這一設計成為紅旗品牌的標志性特征并在以后的紅旗轎車中發揚光大。整個車的設計寬敞舒適、大方端莊且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
雖然,我國在當時還缺少汽車設計的經驗;缺乏對工業設計的正確理解,存在著在技術工藝上薄弱;在民族元素運用上略顯直接;在傳統工藝與汽車工業的結合上略顯生硬等諸多問題。但這阻擋不了中國汽車人的造車熱情,在以“仿造為主,自主設計”的原則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從無到有的發展起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設計也在努力地探尋一條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汽車設計道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很好的體現出中國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并觸動著廣大中華兒女無限的民族感情,同時也體現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民族特色。尤其是“紅旗”轎車,其獨特的工藝、精典的造型、特殊的地位,使其成為中國汽車工業、乃至中國工業的一個象征、一面旗幟。
二.發展階段:積蓄力量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人民對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強。在發展和需求的雙重要求下,本著“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多年閉門造車的中國汽車工業迎來了第二個春天,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各種類型的汽車有了全面的發展。1984年1月到1985年7月,中國第一批轎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上海大眾、廣州標致相繼成立。隨后,國務院辦公廳擬定了《關于發展轎車生產問題的北戴河會議紀要》,紀要第四條是:“今后轎車生產主要依靠一汽、二汽,此外,上海大眾公司首先要把國產化搞上去。在全國范圍內不再安排新的轎車生產點。”就這樣,再加上北京吉普、天津大發、廣州標致,就形成了中國轎車工業最早的布局,即俗稱的“三大三小”。與此同時,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政府經濟管理體制改革使得企業自主發展、自主經營,汽車企業開始“解開束縛,大顯身手”。此后,正是通過這種引進技術、合資經營、自主發展的方式,使中國汽車工業水平有了大的提高。
在這一階段中,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合資品牌上,合資品牌的建立也為中國帶來了一系列好的汽車設計,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設計有著十分重要的學習和借鑒作用,使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設計得到了了長足的進步和突破性的發展。而這個進步、發展,不單單只局限在汽車的外形設計、內飾設計上,更重要的是在汽車設計思想上。
作為上海大眾的第一款合資生產的轎車——“桑塔納”,是以德國大眾公司的帕薩特B2為原型車引進生產的。在汽車外形設計上,棱角分明、有型俊朗的引擎蓋,規整四方、簡潔有致的車燈,標準“船型”的三廂造型,是深入人心的經典設計。正是以“桑塔納”為代表的合資品牌汽車設計,為當時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設計豎起了一個標桿,同時又提升著中國汽車設計的整體實力。而在此時,中國民營自主品牌汽車也在艱難的孕育發展。由于當時國家還未允許建立民營汽車企業,所以吉利、奇瑞、中華等一批民營汽車品牌沒有國家許可,無權上市。就是在這種沒有政策支持、沒有技術支持、沒有銷售許可的環境下,中國民營自主品牌汽車及汽車設計在夾縫中謀求生存,在艱難中努力發展,盡管這種生存和發展是建立在抄襲和拼接上,例如吉利的第一輛車“吉利一號”的外形設計就是“奔馳”汽車和“紅旗”汽車的結合體。而頑強生存下來的吉利、奇瑞、華晨等品牌,它們的名字也將永遠印刻在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創業史的豐碑上。
三.繁榮階段:走向創新
進入二十一世紀,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后,中國汽車工業開始融入世界汽車工業的“大家庭”,由此中國汽車進入了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的全新時期。與此同時,更多的民營自主品牌汽車也開始獲得國家生產許可。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07年中國汽車銷量水平比2003年翻了一番, 2009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量已躍居世界第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超過一千八百萬輛繼續蟬聯世界首位。從2011年上海國際車展開始,越來越多的國際汽車品牌把新車發布會選擇在中國。由此可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成為引領世界汽車行業的強大動力。在設計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設計正在努力的從抄襲模仿中走出來,走向一條學習借鑒、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以吉利汽車為例,2001年吉利汽車正式獲得國家汽車公告,從此吉利開始正式走向造車之路。從“美日”、“自由艦”、“金剛”、“遠景”到“熊貓”、“全球鷹”、“帝豪”再到全新的“吉利博瑞”……由此,我們能直觀的看到以吉利汽車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設計水平在不斷地提升。
在品牌意識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全力去打造具有“家族血統“的產品、具有完善合理的服務、具有內涵深度的文化,并且隨著市場不斷地調整著品牌戰略。以“長城”汽車為例,在以中國市場、全球市場為基礎上,成功推出子品牌哈弗SUV。哈弗汽車始終專注于SUV,開發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家族式設計風格;構建出能夠滿足各個社會階層、各個年齡階段等不同消費群體的SUV體系;建立了“哈弗商城”、“哈弗H6之家”、“哈弗H8”等一系列體驗良好的網絡產品;建立了出色的售前、售后服務系統,從而開創了一個具有“SUV領導者”強大品牌影響力。
就是這樣,強烈的用車需求帶來了強大的汽車市場,強大的汽車市場促進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并推動著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設計的不斷進步。從1956年的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到現在公路上奔馳而過、琳瑯滿目的汽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走過三個階段近六十年的歲月,從奠基、發展走向繁榮,并通過一代代的汽車人的努力書寫著“汽車大國”的偉大詩篇。
參考文獻:
Ernico Leonardo Fagone:汽車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邦薩克·林:汽車設計師成長記錄,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