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對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呼吸操練習指導及效果。方法:對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住院治療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常規護理基礎上呼吸操練習指導的聯合護理方式,并記錄臨床效果。結果:研究組的患者在呼吸操練習指導下殘氣量和肺總容量相比對照組明顯偏低,同時研究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氣量與最大肺活量的比值相比對照組明顯較高,兩組患者之間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結論:對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呼吸操練習指導有助于提高肺部功能,具有積極的臨床效果,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呼吸操;練習指導;效果
由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改變給人們的健康也帶來了越來越顯著的影響,包括近年來頻繁熱議的PM2.5大氣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尤其是引發人們肺部疾病的增多,包括各種肺部炎癥,支氣管炎癥等,還會引發各種并發癥,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是支氣管炎典型并發癥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臨床表現為嚴重咳嗽、胸悶氣短,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呼吸困難,有很多患有該疾病患者都需要住院治療。當前在臨床中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開始探索出新的治療方法,即對患者進行呼吸操練習指導,以下筆者結合臨床病例進行詳細的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中隨機選擇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都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8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4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齡在36歲~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7歲;病患持續病癥時間長短不一,最短患病時間為1個月,最長已經達到10年以上;患者在性別、年齡、學歷、民族其他方面的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人,分別為對照組和研究組,針對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都進行常規的護理,包括在患者的飲食上、生活上提供護理指導,對患者用藥進行護理,同時針對研究組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指導其呼吸操練習。呼吸操在當前臨床中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和方法,我院在臨床中主要是通過將住院患者分為不同的治療階段,分別采取不同的呼吸操練習指導。
對于初期住院病患,指導其進行唇呼式呼吸操練習,對于剛入院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病癥較為嚴重,肺部功能較弱,所以在呼吸操方面只能先進行簡單的唇呼式呼吸練習,指導患者先做出吹口哨的口型,然后慢慢用鼻子吸氣,再由口呼氣,調整好節奏,控制在15~25次/min,每次進行大約15分鐘左右的練習即可。唇呼式的呼吸操練習主要是利用口部呼氣道讓患者肺部的氣體呼出,逐漸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和呼氣能力,同時避免強制性呼吸造成對患者氣道和咽喉部的損傷。
對于住院中期的患者,指導其進行鼻吸腹壓式呼吸操的練習。在住院中期,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進行鼻吸腹壓式的呼吸操練習,具體方法是讓患者采用坐姿,把雙手放在腹部,慢慢用鼻子吸氣,使得腹部漸漸隆起,或者不明顯的話可以用雙手將腹部從兩側推起,這樣屏足氣息持續大約5s即可,然后用嘴慢慢呼氣,注意呼氣的同時要用手輕壓腹部,呼氣時間大約為2.5s左右即可。鼻吸腹壓式的呼吸操練習每次大約進行15min左右即可。
對于住院后期的患者,指導其進行全身運動呼吸操的練習。大部分患者在住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配合呼吸操練習,肺部功能都會得到明顯的改善,所以在住院后期可以進行全身性的呼吸操練習,護理人員應當及時的調整呼吸操指導內容,讓患者平穩站立,保持身體的平衡,先自主呼吸大約一分鐘,然后身體前傾再呼吸一分鐘,然后上舉雙手進行深呼吸,持續大約3分鐘,對于有的患者來說深呼吸時雙手上舉有一定的困難,先期可以放下一側手臂,深呼吸3分鐘后將雙手緩慢放下,恢復正常呼吸1分鐘,再雙手抱頭左右轉動,進行深呼吸,時間也是3分鐘。沒完成這樣大概10分鐘的呼吸練習后,進行勻速慢走。護理人員還要指導患者在走的過程中同步進行唇呼式呼吸操練習和鼻吸腹壓式呼吸操練習。整個后期的呼吸操練習可以持續大概30min左右,全身運動呼吸操的功能也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同時也可以作為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呼吸操進行自主練習。
1.3 效果判斷
對患者進行護理效果的觀察與記錄,主要檢查患者的肺部殘氣量(RV)和肺總容量(TLC),得出比值,還要檢查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I)和最大肺活量(FVC),如果RV/ TLC值較小,說明患者的肺功能較好,FEVI/ FVC值越大肺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中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臨床檢查得到的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分析處理,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
2、結果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情況,發現入院時對照組與研究組的兩組患者在RV/ TLC比值和FEVI/ FVC比值上都沒有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但是在接受護理之后,兩組患者的RV/ TLC和FEVI/ FVC都有所變化,表明其肺功能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從下表一中可以看出,其中研究組患者相較對照組,其RV/ TLC比值下降更為明顯,FEVI/ FVC比值提高更為顯著,且兩組之間的比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P<0.05)。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肺部疾病炎癥的并發癥,治療中是十分關鍵的,并發癥的治療不及時不妥當將直接影響病癥的恢復,嚴重還會造成惡化可能,因此在臨床中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行治療和護理都是十分關鍵。筆者通過在臨床實踐中對比常規護理和應用呼吸操練習指導護理的方式,從結果中發現呼吸操練習指導對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具有顯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和肺部疾病的治療,因此在臨床中應當推廣應用呼吸操練習指導進行護理強化,從而更有效的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季維麗.呼吸操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氣及肺功能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04):533-534.
[2]劉金花.對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進行呼吸操練習指導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5(19):79-80.
[3]李冬秀.六字訣呼吸操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康復效果研究[J].護理學報,2013(0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