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預制裝配這項建設技術因具有易于控制施工質量、減短施工周期、降低結構建造的能耗,在我國建筑行業備受推崇。然而現階段由于標準規范不夠完善,施工技術不規范等問題,未能充分發揮預制結構營建優勢。本文以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與建筑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為研究基礎,對裝配式混凝土墻體營建過程存在的風險進行研究分析,并對裝配式混凝土墻體營建過程風險管理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裝配式混凝土墻體;風險管理;風險來源分析;管理措施
0引言
為了滿足房地產行業住宅需求,加快建設進度的同時,全面提升質量、合理高效得利用現有資源,這使得房地產經營業要向標準工業化發展。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能節約施工場所、降低施工過程的資源和成本、減少環境污染,充分體現了建筑結構工業化的優勢。
但是,預制裝配式結構在實際應用中會出現組裝構件崩塌,由于支撐、吊裝不當造成的施工事故,逾期或爛尾等問題,嚴重影響后續施工,降低工作成效,提高施工建設成本,對整個項目造成重大風險。由此對裝配式混凝土墻體的營建過程的風險管理方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優勢和缺陷
優勢:
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得到提高
采用流水線的方式施工,可以確保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質量
工廠模具和生產設備能夠重復使用,可以節約資源和費用
減少現場濕作業,有利于保護環境
機械化程度高,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缺陷:
裝配式混凝土節點構造較為復雜,設計難度較大
不能完全確保拼裝節點和施工的質量,造成結構的整體性較差
運輸和安裝裝配式混凝土仍存有問題
初期設備所需資金較大,裝配式混凝土的推廣受到約束
2.建筑工程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
田黎對風險管理中的矩陣分析法進行了大量分析,主要從風險的預測和控制分析,建立風險管理框架[1];PaulFok等則認為對風險的控制,不止在于完成風險的評估與控制階段,現場施工的檢測風險也是攸關重要的。風險的管理是整個項目從準備到結束都要進行的[2]。西寶等借鑒供應鏈理論對工程項目風險控制的根本原則進行研究,得到了以工程項目風險價值流為基礎的風險鏈管理,并對相關制度創新、風險經理的設立、風險管理表格化等方面指出科學性的對策和建議[3];張萍通過宣城市某一項目的的混凝土質量問題這一案例,對建筑工程項目的風險進行概率分析并對其分等級,這使得管理者在管理的時候知道如何去拿捏事情的輕重緩急,可以有效減輕風險對項目的利益損害[4];PereraBAKS等研究德爾福方法對建設項目風險的管理效果,并在斯里蘭卡一項道路施工中取得有效成果,表明風險管理對項目的重要性[5]。
3、裝配式混凝土墻體營建過程的風險管理
3.1質量風險管理
質量風險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鋼材存放時間過長、受潮都會使鋼材生銹,影響鋼材的強度;材料配合比誤差或操作不當都會對構件造成不利風險;二是材料、設備的采購,產品生產,產品質檢都需要工作人員嚴格控制;工廠生產的工作人員與管理人員的質量安全意識是產品質量的保證。
風險的控制措施:
1)采用標準化制圖,對于構件的尺寸有著明確的標注。
2)實行責任生產制度,對每一道工序進行質量檢測,做好質量記錄,從而保證產品質量又不對后續加工造成影響。
3)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施工設計規劃進行生產,不得隨意更改加工順序,降低產品質量,把好質量關。
3.2施工技術與安全風險管理
風險來源于兩個方面:由于裝配式構件構件體積龐大,運輸過程中容易導致現場交通阻塞;裝配式建筑比常規施工有更多的吊裝工作,施工人員沒有持證上崗、技術不嫻熟,現場工作人員操作不規范,都會造成施工風險;此外,監督人員沒有做好人員安排、安全監督以及沒有及時指出施工錯誤都會造成裝配式建筑的質量差與安全事故頻繁的后果。
風險的控制措施:
1)裝配式建筑在建設過程中運用到各類創新技術、方法,需要經驗豐富的專家對施工人員進行知識的普及和培訓。確保技術交底,避免施工過程中的意外事故。
2)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難度大,且后期不易于更改,通過BIM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行模擬可以有效提高施工過程中的各施工隊的配合度以及施工的準確性。
3)裝配式構件的裝運與拼接過程需要提前制定施工計劃并通過檢驗、審批。管理者要對審批的內容負責。
3.3進度風險管理
構件的運輸與拼裝占據了項目安排的大部分時間。進度風險除了由于天氣問題不能及時施工這些客觀因素外,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好壞決定著進度風險的大小風險的控制措施:
1)組建良好的管理團隊。進度風險管理的核心是組建系統化的進度管理團隊,系統化的施工安排,高效率的利用資源。
2)做好施工前的準備。確保構件的來源;確定各項施工隊的進場時間,管理好交叉工作的工程隊伍。
3)做好施工作業安排。做好設備布置規劃與個工程施工隊的部署,施工計劃的制定,確保各施工項目順利高效進行。
3.4施工質量驗收風險管理
風險主要發生在在裝配式構件施工過程中,有鋼筋或暗藏鋼板的焊接等施工操作,經過混凝土灌澆后,后期很難對暗藏的連接處施工質量進行檢測。
風險的管理措施:
1)裝配式構件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質量檢測設備與合格標準,不能僅憑以往的材料檢測類型對裝配式建筑進行檢驗。
2)裝配式構件在施工過程中,在各分項工作完成后都應加強對各環節的檢驗驗收制度,確保生產環節的質量。
4、總結
PC構件在營建過程中的風險管理需要得到重視,管理者在風險管理中需要做好風險的評估、風險監測、風險控制等工作。通過對風險的有效管理才能使裝配式構件這項技術在后續的發展中發揮其良好優勢。
參考文獻:
[1]田黎.預制裝配式混凝土(PC)住宅營建過程風險管理方法與策略[D].華東理工大學,2014.
[2]FokP,NeoB,WenD,etal.Designandconstructionofearthretainingwallsfordeepexcavation–ariskmanagementprocess[J].TheIESJournalPartA:CivilStructuralEngineering,2012,5(3).
[3]西寶,李一軍.工程項目風險鏈管理及鞭梢效應[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2002(04):112-116.
[4]蔣勤儉.國內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綜述[J].建筑技術2010(12):1074-1077.
[5]PereraBAKS,RameezdeenR,ChilesheN,etal.EnhancingtheeffectivenessofriskmanagementpracticesinSriLankanroadconstructionprojects:ADelphiapproach[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structionManagement,20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