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中小企業(yè)也得以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年輕勞動力開始走向中小企業(yè),其內(nèi)部溝通情況不僅體現(xiàn)了員工工作狀態(tài),更是保持企業(yè)自身生命力與競爭力的重要部分。筆者從哈貝馬斯的“溝通有效性”出發(fā),立足于企業(yè)內(nèi)部工作方面的溝通,試圖走進成都X公司,了解其公司基本情況,著重對公司內(nèi)部不同角色之間的溝通做以定性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小企業(yè)的內(nèi)部溝通形式多樣,不同部門、職位間的溝通比較人性化、自由化,基本可以實現(xiàn)“真、誠、正、通”,但是溝通背后也存在一些阻礙性因素使得溝通有效性無法完全實現(xiàn)。
【關鍵詞】:中小企業(yè);溝通;溝通有效性
一、緒論
1.1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態(tài)勢有了極大的轉(zhuǎn)變,中小企業(yè)也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同時其自身擁有的年輕化、新型化與低門檻化,也吸引著眾多年輕勞動力的眼球。選擇的自由性與多樣性也使得諸多年輕人不再一味追求穩(wěn)定的“鐵飯碗”(公務員或事業(yè)單位)或大型知名企業(yè)。對于這些就業(yè)于中小企業(yè)的年輕人們,他們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展現(xiàn)出新一代年輕人的面貌,同時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以及員工之間的溝通方式、決策方式也將是影響公司制度建設和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擬具有一定的的理論貢獻和實際應用價值。
該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成都X公司的所有正式員工,研究方法為訪談法為主,觀察法為輔。成都x公司是一家銷售某綠色保健品的企業(yè),該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成都市武侯區(qū)。現(xiàn)有部門及員工如下:總裁辦2人,技術部2人、策劃部6人、財務部3人、人力行政部4人、運營部10人,共計六個部門,28人。除總裁辦外,其余五個部門中各有一位總監(jiān)負責該部門的整體發(fā)展與運營。X公司是一家普通的中小型企業(yè),其運營模式與管理方式均體現(xiàn)出中小企業(yè)的特色。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首先,在學術層面上,立足于哈貝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分析公司不同角色之間的溝通情況,包括溝通方式、渠道、內(nèi)容等,突破常規(guī)的管理學,從社會學層面上探討溝通,豐富對溝通的研究視角,也對拓展勞動力市場中溝通分析的研究框架將會有一定的貢獻。其次,在社會層面上,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極大的推動了勞動力市場當前的就業(yè)。然而,很多小企業(yè)似乎還只是初步階段,它們傾其全力服務于顧客,注重其產(chǎn)品與服務質(zhì)量,卻相對忽視了內(nèi)部員工的工作生活狀態(tài)與組織自身的長期發(fā)展。為此,增強自身競爭力,加強自身內(nèi)部建設,是中小企業(yè)保持自身生命力的關鍵。溝通時企業(yè)發(fā)展的潤滑劑,有效的溝通不僅可以增強自身工作效率改善人際關系,更可以增強企業(yè)效率,促進企業(yè)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所以,無論員工還是企業(yè)都該重視溝通。“溝通”是一把雙刃劍,無論員工個人還是企業(yè)整體,利用好了,便是發(fā)展,利用不當,便是后退。為此,該文希望社會各方面重視企業(yè)中的溝通機制,善于從溝通中尋找問題,分析潛在沖突與問題,完善溝通方式與渠道,更好地實現(xiàn)理性溝通!
二、誰來決策——上下級溝通
上下級溝通主要包括了上行溝通,即從下(下級)往上(上級)的溝通,也包括了下行溝通,即從上(上級)往下(下級)的溝通。在上下級溝通中,主要有兩種溝通方式,即包括會議與文件傳達的正式溝通和包括電子網(wǎng)絡與面對面談話的非正式溝通。
場景一:會議
周一下午三點,是公司固定的會議時間,參與此次會議的人員有老板1人,副總2人,各部門主管5人,共計8人。此次會議是就“暑期大禮,讓X產(chǎn)品帶你健康一夏天”促銷活動的活動安排展開討論,各部門就自己所在部門在活動中的任務做好策劃,并對此次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其中,針對促銷活動中的銷售人員安排,是由合作方出人還是由X公司自行招聘兼職人員,這一問題引發(fā)了大家的爭議。
“我認為,既然與各合作方合作,像活動銷售這種事情就應該放給合作方來處理,也省的我們自己再花費精力發(fā)廣告去招人,畢竟這一塊還挺麻煩的,費時費力。”行政部主管L說道。
財務部主管M女士則不同意“交給合作方來處理,我們肯定又要再給他們一筆不小得招人經(jīng)費,而且這筆經(jīng)費要包括兼職員工工資、以及合作方的辛苦費,他們只會多要。如果我們自己來招人的話,我們只需要出一些工資就可以了,而且現(xiàn)在馬上就是暑假,大量的學生群體減少了招聘壓力,關鍵是學生兼職工資也不高,我們可以省下一筆錢呢。”
隨后老板一個緊急電話便告知大家民主決定,他有事先走,這時副總A表示大家采取無記名投票解決,除老板B外,剩下7人,支持L的有3人,支持M的有4人,M的方案暫且獲勝。然而等到第二天下午,老板B再次召開會議,告訴大家他支持L的方案,因為合作方畢竟是老合作伙伴,花錢不是問題,充分表示出對他們的信任才是問題。于是大家再次采取無記名投票,結(jié)果是2人棄權(quán),6人支持,最終決定采取方案L。事后筆者對參與會議的人員分別作了訪談:
L表示“我一開始提出方案時并沒有想很多,我只是心疼我們部門的員工罷了,因為最近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年中大促等一系列活動,大家已經(jīng)筋疲力盡了,所以實在沒時間再因為銷售兼職這種事請花心思做。”
M表示:“還是老板想的周到點兒吧,我負責財務,也只是從省錢方面考慮,老板畢竟是老板,再說了,’端人碗,受人管’,我就是不同意也得同意啊,不過,這次我是真的同意才投贊成票的。”
另有某一部門主管S先生表示:“棄權(quán)票是我投的,怎么說呢,我覺得老板是對的,但是大家都投贊成也太恭維老板了吧,公司是老板的,老板當然說什么就是什么,我也不想得罪他,但是我就是看不過去,反正民主投票,反正不記名,所以我就棄權(quán)了。”
由此場景可分析,該企業(yè)在對重大事請方面會召開會議商討決定,并會采取一些無記名投票,但是也存在老板專斷或者老板的隱形壓力,即老板的觀點往往會對事件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員工們也能會因為老板關系而支持一些自己并不認可的觀點。這對公司的平等有效溝通造成了重要影響。
場景二:面對面交流
“小T,我給你一個策劃模板,你照著模板做,有什么不懂的就讓小R幫幫你,爭取這周把下周進養(yǎng)老院的活動策劃趕出來吧”
小T是這個月剛進公司的實習生,雖然對策劃部的工作還不是很熟悉,但是主管K看她做事情認真又勤快,所以想讓她對下周的一個小活動做一份策劃。小T也很高興主管這么快就放心讓她一人來完成一份活動策劃。直到周五快到下班時間,主管K過來詢問小T:
“小T啊,下周的策劃做的怎么樣了?怎么還沒發(fā)過來呢?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難了呀”
小T一臉茫然“主管,對不起,您說這周做完,我以為是周一之前做完就可以。我跟小R還不認識,所以一直一個人在做......”
這時她才意識到主管所謂的這周做完指的是這周周五之前,因為周末大家是不上班的,而且因為自己不好意思尋求幫助而耽誤了策劃的進程。
“沒關系,剛開始做,難免出點問題的,那你繼續(xù)做,盡量周日中午之前發(fā)給我,我過一遍吧。”還好K意識到是自己與小T溝通不當導致的問題,所以也理解小T的處境。
各個部門內(nèi)部的上下級主要是指各主管與其本部門員工,據(jù)調(diào)查得出他們之間的的溝通方式以面對面交流為主,畢竟每個部門的工作區(qū)域比較集中,主管和員工距離較近。為了省時省力,以及避免文字傳達不準確的情況出現(xiàn)。部門內(nèi)部通常是面對面交流為主,而且五個部門的主管們在自己的部門通常沒有什么上級的架子,都是很溫和很隨意的和大家交流。這種部門內(nèi)部的面對面交流形式基本實現(xiàn)真實性、真誠性、公正性與可領會性。
三、和諧與矛盾——各部門之間的溝通
公司除了總裁辦之外,另外的行政部、財務部、運營部、技術部、策劃部五個部門基本上是一種平行狀態(tài)的部門,各部門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工作方面也自然少不了日常的溝通,各部門之間的和諧溝通與交流是公司效率的重要影響因素。
由筆者觀察,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主要采取微信、Email、電話、面對面交談四種溝通方式。首先是微信,隨著近幾年微信使用率的提升,公司中的員工之間都會彼此成為微信好友。整個公司有一個大群,不同部門內(nèi)部會有小群,各個部門的主管也會組成一個小群。微信的便捷、實用日益成為工作中的主要溝通渠道之一。員工們表示,打電話要花錢,還要臨時去找電話號碼,很麻煩,如果有他的微信號,直接語音給他就行了,很方便的,微信溝通的真實性、真誠性及公正性都較強,但是可領會性卻較弱。其次是Email的使用,雖然現(xiàn)在很多事宜不再專門使用郵箱,但是當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電子文件時,部門與部門之間還是會利用郵箱來傳達相關文件。再次是電話溝通,為保證工作環(huán)境的肅靜,大家的手機一般都會調(diào)成靜音模式,這種情況下難免出現(xiàn)對方因忙于工作而不能及時看到微信消息,“大家不可能總是隨時抱著手機看啊!”主管S表示,“所以一些緊急情況下還是要直接撥打電話才可以的,打電話還是最有效直接的溝通方式。”最后是面對面談話,因為部門與部門之間往往工作區(qū)域不同,所以除非遇到一些只能面對面才解釋清楚地事情,部門之間的有關員工才會采取面對面交流。面對面交流可以保證信息傳達的真實性與可領會性。
四、隱形壓力——特殊關系下的溝通
在X公司,內(nèi)部員工之間,不僅僅是表面上的上下級或同級關系,溝通訪談調(diào)查得知,一些員工之間往往也存在著某種帶有私人性質(zhì)的特殊關系。這種特殊關系又會影響到他們工作中的溝通當中。這種私人關系主要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員工之間在進入公司之前就認識或熟悉,本身呢具有某些特殊關系,其中一個員工是經(jīng)另一員工介紹進入公司,工作過程中兩人即便層級不同或部門不同,但因為私下關系較好,這對工作溝通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副總C先生說:“運營部Z先生是我大學的直系學弟,比我低三屆,我倆在大學里不僅一個專業(yè),還在學生會的同一個部門,那時就經(jīng)常一起喝酒,算是玩的很好的哥們兒。知根知底嘛,我覺得他各方面都很好,所以就招他過來了,他技術很好,我倆又熟,俗話說得好’我放個屁,他就知道我吃了什么飯’,所以跟他溝通起來完全無障礙的,與其找一個不認識的還不如找一個這樣的人來幫我呢。溝通?我們倆的溝通情況就是,我跟別人費盡心思說十句,不如給I一個眼神兒好使。”
運營部F小姐表示:“Z很聰明,他和C總關系好我們也都知道,但是平時不會說出來,私下里偶爾也會聊,但是Z確實表現(xiàn)很好,而且他對C總很了解,往往C總下發(fā)一件事情,都是由他來傳達給我們。我們有什么意見不好意思跟總監(jiān)說的都會告訴Z,而總監(jiān)有什么不太方便和C總說的也都是找Z。大家平時都對Z挺好的,有什么也都讓著他,不過也不只是因為他和C總關系好,主要是我們覺得Z這個人很好,又很熱心幫我們傳達信息,即方便了我們和上級的溝通,也瞬間感覺提升了我們部門的地位呢!”
除了上述的這種關系,公司內(nèi)部還存在第二種特殊關系,即員工是在進入公司之后逐漸熟悉,發(fā)展成為好朋友或者男女朋友,為此在工作過程中也會因為這層關系而對客觀的工作有所影響。
訪談中行政部門主管L女士提到:“我是公司的老員工了,每次面試我基本上都會參與,像技術部的I先生,當時還是我面試的呢!第一眼就覺得他雖然不愛說話但做事踏實,面試那會兒是我?guī)退f了好話,后來他升為主管我也是投了票的。當時技術部本來還有一個人,不過他功利心太強了,沒當上主管就一氣之下走(辭職)了,走了也就走了,反正大家都不喜(喜歡)他的。I對我也很好,平時我們部門有什么技術問題,他肯定第一時間想著來幫我們。他們不忙的時候,我都是一個電話他就過來了,也不需要專門去請的。不過他是年輕人,跟我還是有代溝,我們平時也不怎么交流的。工作方面也只是偶爾一句話兩句話的,沒什么溝通。”
I先生自己則表示:“行政部和技術部平時溝通不多,就算有也都是他們遇到問題一個電話的事。他們(行政部)的主管很照顧我,所以她找我干活一個電話我就到了,而且給他們部門干活我都很認真,但是交流不多,不說話,只做事。我特別愿意往行政部門跑,偷偷告訴你,不是因為L,而是因為我喜歡他們部的一個姑娘,具體是誰就不說了。那姑娘脾氣不好,對我說話總是沒好氣兒,但我就是聽她的,她跟運營部一個女孩關系不好,所以我基本不怎么去運營部去,都是讓J去。只要她說哪哪兒出問題,我就會主動把所有東西都檢修一遍,反正我平時也不忙,就故意賴在那里修東西。嘿嘿,你可別說出去哈!”
由以上兩種特殊關系下的溝通示例可知,特殊關系對公司內(nèi)部員工工作上的溝通具有一定的積極或消極影響。一方面,具有特殊關系的員工因為彼此更熟悉,所以溝通更順暢,減少溝通障礙,彼此的領會性也更高,他們之間有效的溝通,往往也促進部門之間的溝通,并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某些特殊關系的影響下也會阻礙溝通有效性的實現(xiàn),特殊關系中的一方因為照顧另一方,而不自覺地將自己的立場站向另一方,增加對另一方的真實、真誠與公正溝通,進而導致了再與其他人溝通上則相應減少了真實、真誠與公正,進而對公司內(nèi)部溝通有效性造成一定損害。
五、討論與小結(jié)
經(jīng)過探討成都X公司內(nèi)部上下級之間、各部門之間以及特殊關系下的溝通,筆者發(fā)現(xiàn),在以x公司為例的中小型企業(yè)當中,表層上基本可以實現(xiàn)真、誠、正、通四個條件,而且公司呈現(xiàn)出的也確實是是一種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圍,然而背后卻也會受到一些阻礙因素的影響,這主要體現(xiàn)在重大事項由老板決策以及特殊關系的影響兩大方面。為此,哈貝馬斯提出的溝通有效性似乎并不能在中小企業(yè)中得以完全實現(xiàn)。當然成都X公司并不一定代表全部的中小企業(yè),關于哈貝馬斯溝通有效性問題還應繼續(xù)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并繼續(xù)探討下去。
[1] 哈貝馬斯著,張博樹譯.交往與社會進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2] 李琦.從哈貝馬斯的溝通理論看現(xiàn)代社會的無效溝通[J].文學界2010(12).
[3] 陳紀.評述哈貝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
[4] 朱偉,羅瑾璉,姜小梅.溝通理論與情感溝通需要——企業(yè)上下級間溝通特征與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1).
[ 5] 崔佳穎.組織的管理溝通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