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下港鎮“陽光落實”獎扶政策暖民心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景區下港鎮在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進程中,嚴格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陽光政策”,切實讓守法家庭享受政策心安理得,讓違規對象無機可乘,彰顯社會公平正義,有力助推了全鎮計生服務管理工作的健康開展。
為確保2018年度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真正落實到適齡群眾的心坎上,下港鎮計生辦強力督導村級計生服務組織集中對2018年年滿60周歲、自1973年以來無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規定的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家庭,逐戶逐人核查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等相關證件,全面掌握婚育信息,并登記造冊健全完善檔案資料,把好村級“初審關”;各村充分發揮計生公開欄的窗口平臺作用,對符合獎勵扶助條件的家庭進行張榜公示,接受廣大村民的“公正評判”,并設置舉報箱,源頭遏制弄虛作假,把好“民主監督關”;鎮計生辦積極配合派出所戶籍科,依法有序對各村提報的398人擬獎扶對象逐一核對常駐人口登記信息,切實把好符合政策“審核關”。通過嚴格落實民主監督和責任倒查工作機制,有效堵塞了獎扶漏洞,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實處。(李功友 李光英)
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全面提升公共衛生計生服務
2017年,伊金霍洛旗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以推進“健康伊金霍洛”為主線,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縱向深入,全面提升衛生計生公共服務。
一是努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旗級公立醫院、蘇木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同步配齊醫療設備,改善群眾就醫環境。健全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提升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優化診療流程,深化優質護理服務,提高診療服務水平。深化基層綜合改革,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50元,著力解決人才短板和醫保引導支撐問題,促進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全民共享。持續開展“群眾滿意的蘇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名醫工作室”建設,推進“農牧民滿意的嘎查村衛生室”示范達標活動和“小藥箱”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層服務能力。
二是強化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啟動全旗衛生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完善衛生應急組織體系和預案體系,強化衛生應急隊伍建設,扎實開展衛生應急培訓演練,有效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力爭完成國家級衛生應急規范旗縣創建工作。全面做好大型會議、活動的醫療衛生服務保障工作。
三是全面落實法制與綜合監督工作。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規范衛生計生監督執法行為;認真開展生活飲用水水質安全監測工作,按季度在伊金霍洛旗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水質監測情況;完善食源性疾病檢測機制;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法治宣傳月”“憲法宣傳月”活動。(雷彩葉)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開通醫療服務“綠色通道” 關愛計劃生育特殊家庭
為幫助解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就醫難的問題、提供便利的就醫條件,關愛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提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醫療保障水平。最近,郎溪縣衛生計生委協調所屬衛生醫療機構,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開通了醫療服務綠色通道。
據悉,醫療服務綠色通道開通后,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中的特別扶助對象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由縣財政代繳全部個人繳費。將符合救助條件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納入城鄉醫療救助范圍,給予相應的醫療救助。另外,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在三家定點醫療機構:郎溪縣人民醫院、郎溪縣中醫院、宣城市和平醫院就醫時,可享受免掛號費,免一般診療費、免健康咨詢費、免隨訪服務費和優先就醫、優先繳費、優先取藥、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的“四免五優先”政策。以此次政策宣傳為契機,要求各級工作人員面對面了解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狀況,包括他們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況、收入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困難等,開展心理疏導和精神慰藉,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服務和幫扶,為接下來辦理《方便就醫卡》提供基礎資料。
為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開通就醫“綠色通道”政策,解決了全縣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就醫難的問題,通過提供便利的就醫條件,延伸醫療衛生服務幫扶機制,進一步減輕了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的看病就醫負擔,提高了他們的醫療保障水平。(朱嫣然)
江西省瑞昌市疾控中心多措并舉做好 健康扶貧工作
2017年,瑞昌市疾控中心高度重視健康扶貧工作,多措并舉為貧困人口疾病防控盡心盡力。
“免費開展水質全分析衛生檢測”。為全市19個邊遠貧困鄉村免費開展水質全分析衛生檢測66個樣品,提出指導意見近百條,讓貧困人口喝上健康水、放心水。
“減免貧困人口疫苗接種費用”。自2006年以來,就全部減免一、二類疫苗的接種費,對困難人口接種實行費用減免,累計減免費用超過20萬元。
“救治困難家庭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病人”。在自身經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墊付資金近5萬元救治困難家庭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病人,并為符合條件的對象辦理低保,每年解決資金近20萬元。
“開展寄生蟲病免費篩查和健康咨詢指導”。借國家項目之機,積極開展寄生蟲病免費篩查和健康咨詢指導,先后篩查近5千人,查出病例100多人。
“解決貧困人口生活生產困難”。擠出資金近10萬元,立足本職,幫助群眾解決就醫、就學和生產生活困難,得到了貧困戶和幫扶村的一致歡迎。(范治鋼 田國鵬)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衛生計生局“機關干部下基層”活動成效顯著
為認真貫徹落實區委關于《大武口區機關干部新一輪 “下基層”活動實施方案》精神,區衛生計生局結合衛生和計生工作實際,強化措施,精心組織,統籌安排,深入開展干部各項幫扶活動。一是開展幫困慰問活動。該局將“干部下基層“活動與幫扶解困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在元旦、春節期間,該局自籌資金25400萬元對轄區70戶貧困戶進行慰問,每戶300元—500元標準。組織星海鎮衛生院對富民村18戶貧困家庭建立了健康檔案,免費開展了健康體檢。“七一”前夕,走訪慰問了18戶困難群眾,為他們每戶送去了價值500元的米、面、油等慰問品,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對星海鎮富民村王秀玲夫婦救助9000元。二是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干部下基層工作中,該局創新服務模式,突出服務重點,開展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逐步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就醫格局。組建由專科醫師、全科醫師和健康管理人員組成“1+1+1”家庭醫生團隊,深入學校、單位、社區、家庭開展簽約服務,每年對居民進行1次健康狀況評估,以慢性病患者為重點,提供健康咨詢和分類指導等個性化的健康服務。截至目前,全區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63個,常住人口簽約61856人,普通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為11%,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為48%。三是配齊配強領導班子。部門主要領導和干部職工先后多次深入基層聯系點,與基層醫療單位醫務人員面對面交流,了解基層醫療機構在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及家庭醫生簽約方面存在問題。針對基層醫療單位工作開展不力等問題,組織對區屬基層醫療單位班子成員進行了民主測評和公開推薦,根據測評和推薦結果,及時召開局務會,對星海鎮衛生院及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班子成員進行了調整,加強了班子隊伍,進一步提升了班子成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四是資金支持幫扶發展。下基層工作開展以來,共為星海鎮衛生院撥付項目資金181萬元,為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撥付項目資金161萬元,為長興衛生院撥付項目資金37萬元。積極爭取自治區民生實事項目,為長興衛生院配備了計算機數字化放射成像系統DR設備,正在進行調試安裝。
通過開展機關干部下基層活動,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機關作風轉變,推進了基層工作開展,進一步提升了衛生和計生服務水平。(何佰艷)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計生系列保險為育齡群眾撐起“保護傘”
近年來,鼎城區計生協將計生系列保險作為踐行“生育關懷”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落實脫貧攻堅、防止計生家庭因意外傷害返貧的有效措施,作為為政府排憂、為育齡群眾解難的一件大事來抓。加大計生系列保險的宣傳力度,一方面精選計生系列保險代辦員,舉辦保險代辦員培訓,使其進一步了解了保險政策、法規、各險種的知識、操作方法和規程以及如何開展計生系列保險等業務知識,從而達到規范運作的目的。目前,全區18個鄉鎮、4個街道、3個農林場、298個村(居、社區)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計生系列保險工作網格。另一方面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宣傳平臺進行大力宣傳。同時還組織計生干部、協會理事、會員進村入戶發放宣傳資料;利用計生重要紀念日活動的契機,與群眾進行面對面宣傳,讓群眾和服務對象真正了解計生系列保險的意義,提高自覺參保,保險自愿的思想意識。
區計生協始終以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為宗旨,以保護保險公司聲譽為目的,在開展計生系列保險中,明確協會、公司、群眾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對出現的各類險情,積極協調理賠事宜,參與勘查核實險情,督促和監督保險公司認真履行承保后的職責,做好售后服務。計生系列保險為廣大育齡群眾外出務工經商、女性四種癌病、自主創業致富系上了“安全帶”、撐起了“保護傘”,解決了計生對象的后顧之憂;為基層計生協開展“生育關懷行動“搭建了一個平臺,基層計生協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做大做強生育關懷行動事業,讓計生協優勢和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截至目前,鼎城區共理賠服務100人次,理賠資金60.63萬元,理賠率達105.2%。(嚴美元 肖明富)
河南省義馬市計生藥具管理服務工作不斷加強
今年來,義馬市計劃生育藥具站通過規范藥具倉儲管理、鞏固藥具服務陣地和強化藥具發放服務管理工作,為育齡群眾提供及時、便捷地國家免費計生藥具服務。
規范藥具倉儲管理。該市計劃生育藥具站在做好藥具入庫、在庫、出庫藥具質量驗收的同時,嚴格按照“先產先出,近失效期先出”的原則進行出庫,定期盤點,做到賬物、賬賬相符。保持合理庫存,保證藥具質量良好,定期排查隱患,確保在庫藥具安全。
鞏固藥具發放服務陣地。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群眾的避孕節育需求日益增長。該市整合計生衛生優勢服務資源,將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納入藥具發放網點,實現優勢互補,服務質量提升。明確各社區計生專干為藥具管理責任人,負責藥具發放隨訪,了解掌握藥具需求信息,發現藥具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并上報;社區醫生負責藥具咨詢和技術指導工作,通過協調配合,確保藥具服務工作及時到位。
強化藥具發放服務管理。一是完善避孕藥具跟進服務機制,積極指導群眾知情選擇使用藥具,為育齡群眾排憂解難;二是在藥具免費發放網點設置藥具服務室,配備藥具展示柜,制作藥具宣傳版面,張貼藥具發放網點標識、藥具宣傳圖表等,提升宣傳服務效果;三是通過定點發放、送藥到戶等措施,建立用藥人員花名冊,使藥具管理人員及時掌握使用藥具人數,做到藥具使用對象清、發放庫存數清、使用效果清。(張慧娟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