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在卸甲河邊長大的。缷甲河是一條古老的河,她上接荊州,下連武漢貫通江漢平原,曾經(jīng)是荊楚大地的交通命脈。這條河碧水連天,漁舟唱晚,水鳥翱翔。每當艷陽天,河面上沒有一絲漣漪,水面平靜如鏡,兩岸綠樹倒映在水中;每當微風(fēng)拂過時,微風(fēng)吹皺了水面,漾起了碧波。那清澈如鏡的河水,那裊裊炊煙的村落,那醉人的稻香,是一幅迷人的畫,勾勒出多少動人有趣的故事,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是一縷永遠也抹不掉的情絲......
記得童年時,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妹妹住在卸甲河邊的丁家小學(xué),媽媽在學(xué)校里教書。學(xué)校只有幾間教室,一間我們住的房間。其他老師是本村的民辦教師,他們一放學(xué)就回家了。學(xué)校里只有我們母子四人。但我們不覺得孤單、寂寞。因為學(xué)校旁邊有幾戶村民住在這里,外婆的家就緊挨著學(xué)校。
每到夏天,村東頭的小帆常常帶著我和幾個小伙伴到河邊嬉戲玩耍,我們在靠岸坡的淺水里暢游,這里洋溢著叫聲、笑聲和拍水聲。游累了我們就從水里爬起來,到瓜地里摘香瓜、西瓜,坐在石頭上一邊吃瓜,一邊把身上的濕衣服曬干。有時候我們偷偷地爬上校園里那棵高高的梧桐樹上,品嘗香噴噴的梧桐果,我的爬樹本領(lǐng)就是那樣練成的。夏天的夜晚我們坐在禾場的竹床上數(shù)著星星,聆聽著青蛙、蛐蛐的叫聲。
冬天下雪了,河里結(jié)了厚厚的冰,大雪染白了房前屋后、村莊田野,大雪封住了家家的院門。勤勞的外公把家里的一頭老牛和四頭小牛喂飽了,就搬來幾個樹墩子圍成一個圈,小帆在中間放上準備好的柴禾,火柴“哧”的一聲,柴噼哩啪啦地燒起來了,一團團紅黃色的火焰照著我們喜悅的臉。小帆拿個帶鉤的長竹竿去屋檐下鉤凌勾子。屋檐下掛著一根根胡蘿卜粗的凌勾子,小帆小心翼翼地鉤下來,用手捧著在火上烤了一下遞給我吃。我正用燒火鉗夾著百鵲羚雪花膏盒,盒子里烤熟了的黃豆“砰砰”直響。等盒子的熱氣散了,我就打開盒子,把香噴噴的豆子倒進小帆的口袋里。大人們閑不住,圍著火堆聊天、納鞋墊、補衣服。屋外飄著鵝毛似的雪片,屋內(nèi)一堆熊熊燃燒的烈火,溫暖著整個屋子,也溫暖著我們的身心。
我從小就羨慕穿軍裝的解放軍叔叔,我還清晰地記得在卸市中學(xué)舉行的一場節(jié)目匯演,我和幾個小姑娘上臺表演《大紅棗兒甜又香》,我們八個可愛的小女孩身穿大襟寬腿紅緞子小襖,腰里系著綠圍裙,頭上扎著羊角辮,辮子上綁著五顏六色的絲帶,手捧花籃如翩翩飛燕,小帆扮演的是八路軍戰(zhàn)士。別看他一張可愛的小臉蛋未脫娃娃稚氣,可看起來像個真正的軍人。我們的表演吸引了許多人來看,贏得了熱烈的掌聲。表演完后,我們在青石板鋪就的卸市街上穿來穿去,好奇地數(shù)著店鋪:鐵鋪、理發(fā)店、縫紉店、供銷社,學(xué)校門口有一對大石頭獅子,我們爬上去坐在獅子的背上,挺威武挺神氣的坐著。太陽落山了,我們該回家了。穿過夾植桔柳的彎曲小路,我們來到河邊上了渡船,艄公是個精神矍鑠的爺爺,他把槳放入了碧綠的水里使勁地劃起來,亮開洪鐘般的聲音唱著:“艄公愛闖千層浪,雄鷹愛飛萬里天。”我坐在船舷邊,手在水里劃來劃去,不一會兒,就到了丁家小學(xué)門前的河坡邊。跨上岸,和艄公爺爺?shù)绖e,裊裊炊煙在村子的上空飄蕩著,鍋巴飯的香味迎面撲來。
收割時節(jié)到了,我隨著外婆去稻田里拾稻谷,小帆也跟著去。太陽光騰騰地燃燒,我們的臉上滲出了一顆顆汗珠,竹籃里漸漸飽滿。我最樂意“扭把子”,我總是和小帆搶“絞把筒”,最后他坐著遞稻草,我站著絞動著把筒,把稻草扭成一根粗粗的長條再折疊成麻花狀往里面一扎,接著又絞第二個第三個,絞了一堆小山似的稻草把子,外婆說:“紅伢兒,帆伢子,你們把草把子搬到柴房去,燉雞煮南瓜米粑子給你們吃。”我把草把放進灶膛,用火鉗一挑,“呼呼”一下,熊熊大火燃燒起來,灶膛口上面放著一只瓦罐,不一會兒,大鐵鍋里冒出了騰騰的熱氣,南瓜煮米粑的香味、瓦罐雞湯的清香彌漫了整個屋子。揭開蓋子,外婆用湯勺給我和小帆各舀了一碗,說“小帆多吃點,吃好了長壯實。”
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最愛吃外婆包的粽子,那粽子棱角分明,煮熟后,解開系粽子的馬蓮草,然后翻開碧綠的粽葉,露出白白的糯米咬一口黏軟軟的,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也愛吃炒米,外婆很耐心地用小火慢慢炒,炒到米粒變黃,聞到味道就好。外婆想著法子給我們做好吃的,煮的湯圓、熬的麥芽糖、煎的糍粑......都是我和小伙伴們愛吃的,外婆對所有的小孩分的一樣多。兒時的味道里飽含著外婆對我們濃濃的愛!
二
外婆出生在讀書人家,她從小就很勤快,照顧弟弟妹妹。后來,外婆嫁給了外公,他們在河坡邊的一個破窯洞里住了下來,他們生有三個子女。解放以后,才蓋了一間簡陋的房屋。外婆中等身材,她那一張和藹可親的面龐總是那么慈祥。外婆樂善好施,她常常在大年三十把村里有困難的人接到家里來吃團年飯。對上面派來的公辦女教師像女兒一樣的關(guān)懷照顧。村里老少都喜歡我的外婆。燕子也喜歡到外婆家的房梁上筑巢安居。早晨燕子在堂屋里清脆啼鳴,盤旋翻飛幾圈后飛向門外的樹枝上,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tài)令人憐愛。外婆告訴我們,燕子在家里筑巢是好兆頭,會給家里帶來福氣和運氣,叮囑我們不要用竹竿戳燕子窩,外婆說話總是和顏悅色的。
晚上外婆擔心我們住校害怕,就派幺幺和大姐姐來給我們作伴。她們每天晚上坐在油燈下納鞋底、紡紗,媽媽就帶我們讀書,唱歌。媽媽是師范畢業(yè)的,她的歌聲圓潤悅耳,清朗的歌聲在夜空中回蕩,媽媽還會吹笛子、吹口琴、彈電子琴。
我還記得大姐姐的娃娃親參軍的前一夜,大姐姐帶著我去見那個哥哥,那晚月亮的瑩如玉輪,清光柔和,小溪細流舒緩,淙淙低吟。坐在小溪邊,大姐姐對大哥哥說:“你安心去部隊吧,你家里的活我去干,我會照顧好嬸嬸的。”大哥哥說:“我會給你寫信的,等著我回來娶你!”大姐姐還送給他兩雙鞋子,幾雙鞋墊。送走了大哥哥,大姐姐的眼圈紅紅的。天天盼望大哥哥來信,大姐姐不認識的字,就要媽媽教她念,教她寫信。白天大姐姐忙了自家的菜地,又要去大哥哥家的田里干活。晚上就著油燈微弱的光納鞋墊,油燈照著她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她濃濃的眉毛,眼睛明亮得像清澈的潭水,一根烏黑發(fā)亮的長辮子搭在胸前,身材結(jié)實。我想,大姐姐像街上供銷社里的年畫中的女子,大姐姐是借納鞋墊把相思之情傳給那個解放軍哥哥吧。秋夜,放映隊在村東頭放電影《柳堡的故事》,大家一起去看了露天電影。回來的時候,我看見秋月映入河中,河上的水氣和月光交融在一起,水天相接。電影中的插曲還在我的耳畔回響著,我覺得大姐姐就是電影中的英蓮,“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細聽我小英蓮,哪怕你一去千萬里,哪怕你十年八載不回還。只要你不把我英蓮?fù)剑灰阈嘏寮t花呀回家轉(zhuǎn)。”我想這就是寫的大姐姐。
外婆家還有四個孫子,雙喜哥哥比我大一歲,還有三個是弟弟。他們都是濃眉大眼。我們常常在禾場里玩游戲,到了冬天為了暖和身子,我們玩?zhèn)€夠,猜拳踩腳、鉆柴火垛、官兵抓賊、跳踢比準、捉三角,最喜歡的游戲是猜拳踩腳,我們用手勢代表“剪刀、拳頭、布”猜拳,兩人對猜,剪子剪布,布包拳頭,拳頭砸剪子,猜贏者即踩猜輸者的腳,看看誰能對得準。猜輸了,踩對方一腳,躲不及就被踩到了。這些游戲開動了腦筋,鍛煉了靈活性。
我上五年級時,媽媽調(diào)到了爸爸工作的縣城里。別情依依,小伙伴們哭著抱成一團。上課的銅鐘敲響了,鐘聲從樹上飄落,灑了滿地金黃色的梧桐葉,地上像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外公劃著船送我們?nèi)タh城,正是荷菱在水中花繁葉茂的時候,在河邊漿衣洗被的大嫂們停下了手中捶得叮當響的捶棒,向我們揮手......
三
我們到了縣城,外婆外公還是牽掛著我們。七十年代初,糧食肉類很緊張,外公常常挑一擔沉甸甸的東西送給我們吃,有米、糍粑、湯圓,還有活蹦亂跳的雞。從卸甲河挑這么重的一擔到縣城來回得走兩個小時。我看到外公的頭發(fā)已經(jīng)灰白了,臉上是被風(fēng)霜刻下的皺紋,堅毅的臉上兩只眼睛炯炯有神,顯得樸實、干練。媽媽對外公說:“您們不要老是掛念著我們,要保重自己的身體!”逢年過節(jié),媽媽會帶著我們?nèi)ネ馄偶疫^,帶去用糧票換的面條,還給外婆扯布做新衣服。那時候按家庭人口發(fā)糧票,我們家里有三個孩子上學(xué),兩個大人每月一共可分90斤糧票,媽媽就把紅薯、豌豆和米一起煮著給我們吃,既營養(yǎng)又節(jié)約。有一年春天,我們到卸甲河去看望外婆和外公,走到街上,沿路的人都很親切地同媽媽打招呼,有的嬸嬸還笑盈盈望著我說:“賣花姑娘來了!”因為那時電影隊正在各鄉(xiāng)各村放映《賣花姑娘》。女大十八變,我梳著一根烏黑的長辮子,圓圓的臉蛋,洋溢著少女的朝氣;妹妹紅撲撲的臉上一笑還有兩個小酒窩,十分惹人喜愛。我們繼續(xù)往河邊走,現(xiàn)在河上修了一座橋,小帆站在橋頭遠遠地望著我,也不好意思上前來叫我。我看到小帆長高了,長得壯實了,
第二天早晨,我順著小路,往村東頭小帆的家里去,布谷鳥在河邊的樹叢中起勁地啼叫,“快—來—播—谷”那聲音催得人心里急急的。我一路小跑,沖進了小帆的家。小帆的媽媽正在做飯,連忙向里屋喊:“帆伢子出來,紅伢來了。”我走進小帆的房間里,他正在臨摹練習(xí)書法。他的臉紅了,一溜煙地到河邊的瓜地里摘了幾個香瓜,小帆說:“現(xiàn)在你是城里的人了,難得吃到我們鄉(xiāng)下的新鮮瓜果。”我說:“那有什么?我常常來你家里吃唄。”一會兒,小帆媽把飯菜都端到了桌子上,有絲瓜蛋湯、青椒炒蛋、青豆、豆瓣鯽魚。四個人各坐一方吃起飯來。小帆的媽媽放下筷子給我扇風(fēng),還慈眉善眼地望著我。我心想:我長大后,就在這個村里當老師,還養(yǎng)一群雞。吃完飯后小帆送我,我們走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太陽高照,籬笆旁邊刨土找食的雞“咯咯”鳴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燕子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我向這些小生靈一一問好。搖曵于春風(fēng)之中的路邊藤蔓,仿佛伸出多情的手臂挽留我。遠望前方,在陽光下,卸甲河像一條彩帶閃光耀眼地流向天際。
兒時的記憶總是縈繞在我的心中,兒時的歡笑如美麗的野菊花散發(fā)出醉人的芳香,朵朵花瓣仿佛漸漸回憶。
四
轉(zhuǎn)眼讀初中了,帆也到縣城來讀書,他住在叔叔家,正巧和我分在一個班上,帆哥哥似的呵護著我。我的家住在紅衛(wèi)路,沿著紅衛(wèi)路往前走不遠是紅衛(wèi)小學(xué),學(xué)校旁邊有一個小木屋,一條街就只有這個賣自來水的點。我每天回家要挑水,帆就去搶我手中的扁擔挑水。有一次我病了在家里休息,爸爸去鄉(xiāng)下蹲點,媽媽去上班了,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我自己沖了一碗神仙湯喝,所謂“神仙湯”就是在碗里放一點豬油、醬油、味精、生姜、蔥,然后用開水一沖,筷子調(diào)勻,那蔥花的綠和生姜的黃浮在湯面上,喝一碗沁人心脾。蔥香美味的“神仙湯”也是我少女時代美好的回憶!放學(xué)的時候,玲玲和梅梅提著一袋東西來到家里,說:“起來!有人給你送來了慰問品。”然后在我的耳邊小聲地說:“是帆要我們來看你的。”我感到甜滋滋的,也忘記了病痛。那時帆每個月才兩元錢早餐費,他可得餓肚子了。外公送來的兩只黑母雞,雞躲在大缸后的墻角里下了二十個蛋才被發(fā)現(xiàn),我就每天煮兩個雞蛋帶到學(xué)校去給小帆吃。
爸爸請人在家里打了個大灶,可以燒粗殼、木材、樹葉......秋天到了,金黃色的樹葉迫不及待地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里,我就拿著掃帚去掃樹葉,小帆也去幫忙掃樹葉。我邊掃邊說:“樹葉、樹葉,你不要怪我把你燒掉了,你在為人類作貢獻呢!”一個秋天下來,家里要節(jié)省好多粗殼費。有一年,一只母雞躲在缸后孵出了十只小雞,我在后門的小院子里圍了個籬笆,精心地喂養(yǎng)這十只小雞。到河邊挖蟲子、到菜場撿青菜、去米廠買糠皮喂養(yǎng)小雞。秋收時,小帆到稻田里拾來稻谷,十只雞都成活了長得油光發(fā)亮,有一只雄雞表現(xiàn)出勇敢威嚴的樣子,我想這只雞是它們的司令吧。到了春節(jié),我們也舍不得自己吃,陸續(xù)賣給了街坊鄰居,用自己的勞動換來了錢,舍不得買零食吃。我們到新華書店去買書,捧回來了《新華字典》《龍江頌》《海港》《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這些書我現(xiàn)在還珍藏著。
五
紅衛(wèi)路的孩子都很懂事,體貼父母。假日里我們勤工儉學(xué)、自食其力。梅梅編草帽頂;艷艷剁蓮子殼;我到西門糧庫縫麻袋。我們還種篦麻,供銷社收購篦麻籽。有一次我們拿著鏟子挖呀挖,挖出了幾根干枯的骨頭,大家嚇得四處逃散,帆沒有跑開,他把骨頭一根根地撿了起來,用鍬在地上挖了個大坑,口里念著:“阿彌陀佛”,把骨頭埋了進去。晚上,我做了一個夢,一個戴尖角帽、穿著一件齊膝蓋大棉襖的小男孩站在我的床頭望著我笑。我大叫一聲:“救命啊!”這凄厲的叫聲,把左鄰右舍都叫起來了。媽媽輕輕地拍著我的胸,我才緩過氣來。正是炎熱的夏天,房門是開著的,門檻內(nèi)放著兩把椅子算是擋住外人進入,門口還有人在竹床上睡,他們說沒看見人進去呀。我心想,這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
六
紅衛(wèi)路的孩子思想覺悟高,警惕性強。紅衛(wèi)路的旁邊是一條公路,公路直達長江大堤,乘渡船過了江就是外灘柴洲,柴洲上春天會冒出一片片嫩綠的尖錐般的蘆葦幼苗,這里稱之為“柴筍”,柴筍有一種獨特的香味,本地特色菜“柴筍炒臘肉”很香很好吃。這柴筍生命力很旺盛,長得飛快,所以,人們紛紛相約提著麻袋去柴洲掰柴筍。蘆葦全身都是寶,蘆莖、蘆根是造紙的重要原料,蘆莖還可以做成工藝品。去柴洲的人多了,柴管所下令禁止人們?nèi)リ窆S,也有人偷偷乘渡船去柴洲,抓到了就說是去采泥蒿,泥蒿炒臘肉也是美味。柴洲管理所要紅衛(wèi)兵在各條通往柴洲的路上,站崗堵住去柴洲掰柴筍的人。看到板車、自行車載人,提著麻袋、提桶、籃子、大包袱的一律要檢查。我們戴著袖章,手握紅纓槍整齊地站在岔道口兩旁揪可疑人員。
在街上到處巡邏,也是我們紅衛(wèi)兵的責任。每當黃昏的時候,我們在路邊集合站成一隊,當大隊長的我拿著喇叭,大家一起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踏著整齊的步伐出發(fā)巡邏,隊員們齊聲喊:“各家各戶,小心火燭,防火防特,注意安全。”夜幕降臨了,我們巡邏隊走到了廣播電視站基建地,我在前面帶隊,只聽見值班的小木屋里傳來收音機播放的聲音,我的心一緊,有人在收聽敵臺!!我的腦海里立刻閃現(xiàn)出在電影中看到的地雷、炸藥之類爆炸的情景,我停住了腳步果斷地說:“大家別動,有情況!小帆,保護好戰(zhàn)友!我是隊長,有危險我先上!”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了小木屋,屋子里又傳來了“吭吭”的咳嗽聲,原來是姜爺爺。聽說姜爺爺以前是武漢大學(xué)中文系的教授,現(xiàn)在回老家在建筑工地上值班。姜爺爺每天戴著老花鏡捧著書讀,我常常央求他給我講解書中的內(nèi)容。現(xiàn)在我懷疑姜爺爺收聽敵臺,抓不抓呢?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在萬人廣場上看到的情景,一些人掛著牌子低頭挨批斗,我不忍心把一個知書達理的耄耋老人抓去挨斗。于是,我把頭一昂,揮著手對我的那些小兵們說“這里沒有可疑份子,收兵回營。”我們把紅纓槍扛在肩上,唱著“日落西山紅霞飛,戰(zhàn)士打靶把營歸,胸前紅花映彩霞,愉快的歌聲滿天飛。mi sao la mi sao, la sao mi dao ruai,愉快的歌聲滿天飛。”回到了各自的家中。媽媽上晚辦公去了還沒有回來,我把弟弟妹妹安頓好睡覺之后,就坐在燈下津津有味地讀起書來。
七
放農(nóng)忙假了,學(xué)校組織同學(xué)們?nèi)ラL江對岸的柴洲砍柴,那是學(xué)校的學(xué)農(nóng)基地。媽媽說:“你明天帶飯菜去,吃飽了才有勁砍柴。”半夜里,媽媽就開始為我做飯菜,煎了兩個金黃油亮的荷包蛋,把曬干了的馬齒莧菜泡濕了,撈起來切好了炒熟,裝在保溫盒里,我佯裝睡覺看著媽媽往灶膛里添火,灶膛里紅紅的火苗映紅了媽媽的臉,我覺得原來媽媽這么美!媽媽是我小學(xué)時的班主任,對我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媽媽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對學(xué)生關(guān)懷備至。在家里一忙碌,就沒有多少時間和自己的孩子交流。這半夜做的飯菜,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是啊,生活中母親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甚至一句嘮叨無不飽含著對兒女深切的愛!
天明,去柴洲的拖拉機載著同學(xué)們經(jīng)過我的家門口,小帆很遠就向我招手,車停下來了,小帆拉著我上了車,拖拉機迎著初升的太陽向江邊開去。乘渡船過了江,一眼望去,柴洲上一株株蘆葦莖稈高大挺拔,如雪的蘆花迎風(fēng)搖曵。“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好一幅迷人的畫卷!男生用镢頭砍、用鐮刀割。女生負責撿起來碼成小堆,用繩子捆好后搬到拖拉機上。到中午的時候,車上已經(jīng)堆滿了。中午休息時,大家拿出各自的干糧,很多人帶的餅干,麻花之類的零食。我打開盒蓋,吃著媽媽深夜為我做的飯菜,心里感到格外甜蜜。下午收工準備回家,乘渡船到了江堤邊,上了大堤往家的方向走,走了幾十里路,我實在走不動了,就停下來休息。迎面來了一輛拖拉機,上面坐著一車學(xué)生,小帆在上面叫我“快爬上來!”我追著拖拉機向前奔,終于抓住了車廂的鐵皮,雙手向上一撐,腳找不到踩放的地方,爬不進廂里去。拖拉機還在繼續(xù)開著,我實在支撐不住了,小帆伸出雙手把我抱了進去。“好險!”坐在車廂里的我還心有余悸。
高一時暑假的一天,在西門糧庫工作的堂姐要我?guī)兔Γ谴未a頭來了幾包大米,輪到堂姐值班了,堂姐的孩子生了病,我就去替她值夜班,帆陪我去的。我倆坐在岸邊的船上,談著小時候的趣事、談著文學(xué)、談著理想,陶醉在夜色中。一彎眉月從柳梢升起,月色朗朗,對岸桃花山映入江中,縷縷詩情,悠悠畫意,盡在其中。月亮落下去了,我們疲倦了,好想睡一會兒,可一想到船上載的是“備戰(zhàn)備荒”的糧食,我們要守住不能讓人偷走,堅持到天明就是勝利!我們在船上做廣播操,驅(qū)除了疲憊,又精神抖擻地守著糧食。
八
八十年代初,小帆和雙喜哥哥考上了大學(xué),我讀了師范,媽媽每個周末會帶著我和弟弟妹妹去看望外婆,噓寒問暖,梳頭洗衣。媽媽常常告誡我們:滴水之恩,將涌泉相報!不,外婆和外公給我們的何止是滴水之恩?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來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一場車禍,奪走了我媽媽的生命,媽媽帶著對兒女、對丈夫,懷著對父母親的眷戀之情,遺憾地離開了人世。大家都瞞著86歲的外婆。過了十幾天,外婆說:“我的福珍呢?怎么不來看我啦?是不是病了?”幺幺哭紅了眼,外婆在家里不斷念叨著媽媽的名字,有個人告訴了她實情,外婆頓時老淚縱橫,過了幾天一病不起,老人家去天國和“女兒”和老伴團聚了。外婆外公不是我的媽媽的親生父母,因為媽媽的娘家在湖南的一個村子里,離這兒很遠。媽媽一個人帶著我們?nèi)齻€年幼的子女,在這偏僻的鄉(xiāng)村里教書,得到了這兩位慈祥的長輩把她當女兒般的呵護和關(guān)懷,這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這種跨越了四十年的感情一直溫暖著我們?nèi)遥⊥馄懦錾谛都缀油跫议T村,是著名書法家王遐舉先生的大妹妹。直到現(xiàn)在,我的眼前總是浮現(xiàn)著外婆那和藹可親的臉龐,回味著外婆包的粽子的清香......
我的青梅竹馬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我的青蔥歲月,就像卸甲河邊的那個大銅鐘,被年華銘刻了,被韶光珍藏了。多少次在夢中,我又回到童年時代,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卸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