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姜瑩的這首大型民族交響樂運用及富西域風格特色的創作手法,使現代人重新感悟絲綢之路,以音樂的形式去聆聽感悟這條貫穿歐亞大陸文化交通之路。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在天津舉行,在展演活動中有上海財經大學和洛陽師范學院兩所高校以《絲綢之路》參賽,曲目相同,風格迥異,以不同的風格詮釋了姜瑩的這部巨作,展現當代大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優秀的藝術才華,有效的傳承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
【關鍵詞】:絲綢之路;姜瑩;大藝展;傳承
一、姜瑩民族交響樂《絲綢之路》的創作背景及樂器特色
演奏本曲時,以現代人的想象又重走了一遍這條綿延7000公里的長路,從歷史悠久的長安到綿延的狹長平地河西走廊再到位于西北邊陲的新疆地區,然后是氣候干旱的西亞和浪漫又風景宜人的地中海最后是羅馬各國。[1]
(一)用音樂再次打造出一條古商業貿易路線
在這部作品中,作曲家在主要運用西域風格,也融入了多種地域的風格特點。樂曲以古箏從小字2組的一串半音刮奏開始,接而是悠遠的笛子,蒼涼的笛聲給人空曠的感覺,展現了沙漠的荒蕪。而后很自然的引入了嗩吶獨奏,正如“羌笛一曲絲綢路,胡馬千年五彩弦。古道西風今又現,葡萄美酒話纏綿”(絲綢之路賦)嗩吶的進入和笛子的旋律交相輝映,就好像音樂離我們又近了一些,樂曲以板胡結束了引子。[2]
“但見巨龍呼嘯過,絲霞萬匹映天紅”它的悠遠反而襯托出樂曲的別有韻味,引子不長,但展示了它的畫龍點睛的作用,中胡、阮等低音樂器以主旋律進入,大致的勾畫出副歌的旋律線條,之后二胡又以模仿的旋律進入,奠定了副歌的基礎極具阿拉伯音樂的風味,整體音樂收放自如,有種商人經過絲路的緊張感,但又帶有對目的地的一種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二)各個樂隊編配在該樂曲中特色展示中的作用
從民族樂團的樂隊編制來看,弦樂、彈撥、打擊、吹管等不管在西洋樂團還是民族樂團中都是必有的,民族樂團的編制與西洋樂團不同是,在民族樂團中,由于民樂低音樂器組的近乎空白,所以在民族樂團中,中胡是中國的通過改良的低音樂器,其他的大提琴等都是暫時使用西洋樂器來代替民族樂團中的低音樂器。但是,誰也說不好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西洋的低音樂器是否會被中國民族的樂器所替代,從樂團樂器組別上大致分為以下幾種:[3]
1.弦樂組
在民族樂團中,弦樂組在中國民族樂團中占了重要作用,在這首樂曲中,弦樂特有的音色更是為這個樂器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2.彈撥組
這首樂曲中,彈撥組中的樂器和其他曲子無異,但作曲家又在彈撥組中加入了柳琴,音色清脆高亢,展示出了這首曲子堅毅而帶有些狂妄的風格。
3.吹管組
在這首曲子中,吹管組中比較特別的一件樂器是在這首曲子里引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梆笛,這首曲子中的梆笛笛口用的不是笛膜,而是換成了膠布代替,這樣使梆笛吹出了羌笛的音色。
4.打擊組
這首曲子的打擊組中,康佳鼓的演奏加強了樂曲的節奏感,樂曲結束時的大鑼也為樂曲增添了色彩。
二、上海財經大學與洛陽師范學院演奏《絲綢之路》風格比較
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在去參演的各個大學生藝術團體中,上海財經大學和洛陽師范學院參演的曲目都是是《絲綢之路》,但是兩個團隊無論是演奏還是指揮都風格迥異、各有千秋。[4]
(一)上海財經民族樂團在演奏《絲綢之路》風格上的處理
樂曲引子的開始古箏引入笛子,悠遠的笛子聲一落,便進入了阮、琵琶的一串帶有上行增二度音,西域風格濃郁,很穩,這里去掉了嗩吶的solo,或許是想一直保持這種沉穩的感覺,一直到中胡的主旋律出現都是穩的,之后到二胡的主旋律也很優雅,快到嗩吶主旋律出現的時候阮的彈撥速度加快,體現了絲綢之路中了危險和緊張感,弦樂拍琴桶的段速度不減,一步步加快,調動聽眾的氣氛,令人心臟都提了起來,正在隨著這緊張感走的時候一段悠揚的笛聲又出現了,似乎預示著什么將要來臨,笛聲一落,音樂漸漸加快弦樂的一連串快弓將音樂推向高潮。
(二)洛陽師范民族樂團在演奏《絲綢之路》風格上的處理
我在校的大學四年里,也排練過很多曲子,并且以這些曲目在河南省內的各個高校也進行了巡回演出,以《絲綢之路》去天津參加比賽,我們當時在假期也進行了艱苦的訓練,在引子的處理上在笛子后加入了嗩吶,從笛子的悠遠到嗩吶的響亮,使音樂步步臨近,嗩吶結束時吊叉想起引入西域韻味十足的板胡,彈撥再進入,這里引子已經將音樂風格奠定下來,中胡的主旋律暗示副歌,中間刪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連接,二胡的四個十六分音符一出講述開始了。嗩吶主旋律的那段并沒有把速度提得很快,而是捎帶急促,卻在拍琴桶的時候突出了重音,做了一個漸快引入弦樂的小快弓,小快弓進入時速度很快,但是力度不大,在最后的十六分音符的快弓做了反復,更加突出音樂的高潮。
三、大型民族交響樂《絲綢之路》帶給我們的啟示
上個世紀初,鄭覲文、劉天華等人就許下要使國樂和西樂“并駕齊驅”的宏愿,并在各自不同的范圍進行了不同意義上的勇敢的探索和實踐。
(一)現代中國民族交響樂的藝術創作價值
現代的中國民族音樂,完完全全成為了我們中國自己的東西,不像十九世紀時,大多的中國音樂,是拿國外的音樂再填入新詞,缺乏創新,只能說是改編,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國家對于繼承傳統音樂方面的重視,并且對音樂人才的大力培養,產生的姜瑩這些在中國音樂創作上的人才,在中國民族交響樂團中,有阮、二胡、古箏、嗩吶等等這些包含了中國音樂幾千年的歷史,我們要把這些樂器傳承和推向世界,以民族交響樂的形式推廣甚是最好的。現代大型的民族交響樂已經走上大的國際舞臺,而不是以前人們所認為的街頭藝人才演奏的樂器,前不久去河南音樂廳觀看的首次在河南首演的有著名指揮家劉沙指揮的大型民族交響樂《印象國樂》,著實令我對民族交響樂的熱愛又近了一步,整場演出非常成功。[5]
(二)大型民族交響樂對傳承中國民族文化的作用
我們要盡我們每個人的力量,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復蘇并不斷發揚。在我國古代也存在過大型樂隊,雖然那些樂隊和現代的西洋交響樂隊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擁有的愿望卻始終縈繞在中國人的心頭。[6]
在現代的中國,民族交響樂儼然成為了一種高雅的藝術,近年中國大型的民族樂團在世界上演出的大獲成功,也說明了民族交響樂已經一步一步的推向世界,不僅讓全中國的人知道也要讓全世界的人知道,我們要通過這樣的形式讓人們認識中國的樂器、中國的音樂,讓不是專業音樂的學生也能進一步的了解中國音樂,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把中國自己音樂、自己的歷史給推廣開來。
結 語
民族交響樂讓聽者或悲或喜,或激情飛揚或悲憤感動,總之每一次聆聽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靈魂的凈化,而這心靈,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根本目標所在。所以,為了我們的民族文化事業,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深深的能為這樣美麗而神圣的音樂結緣,并為其努力奮斗一生而心存感激與感動![7]
參考文獻:
[1] 今千秋.古絲綢之路月舞文化交流史[J].中國藝術研究院,2001(6):1.
[2] 卞祖善.春風不度玉門關無數鈴聲遙過磧—評姜瑩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J].人民音樂,2014(10):1.
[3] 李昭.民族低音樂器的改革與教學[J].中國音樂學院,2012(3):1.
[4] 陳婭玲.藝術的盛會使命的踐行——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評述[J].音樂大觀,2014:1.
[5] 魏陽.喪金湘民族交響樂作品的文化思考[J].人民音樂,2011(2):1.
[6] 王江萍.淺談合理建立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幾點思考[J].黃河之聲,2011:1.
[7] 周曉璐.中國民族交響樂的發展方向[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