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概述了民族創新精神對我國動畫藝術發展的重要作用,實驗動畫的主要特點就是形式上的的實驗和內涵方面的探索,而我國實驗動畫的主要特征就是民族創新精神的充分體現。然后結合我國民族動畫的發展分別對我國實驗動畫的藝術風格、題材、動畫形象及音樂等方面,對我國實驗動畫中的民族創新精神進行系統的研究,梳理出其中的特點和規律,深化認識新時代我國動畫藝術的民族創新精神。
【關鍵詞】:動畫;民族性;藝術發展
一、中國動畫藝術的民族性元素運用概述
什么是民族性元素?其定義是:凡是被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認同的、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并體現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號或風俗習慣,均可被視為“民族性元素”。像我們熟悉的京劇,臉譜,書法,皮影等等都是具有中國民族元素的事物??梢哉f,中國民族元素是東方文化的一處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它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流傳久遠,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代替的,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那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輝。
二、當代民族元素動畫片特點
(1)人物造型
在每一部出色的動畫片中,人物造型都充當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塑造好一個性格鮮明、形象突出的人物形象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物造型的獨特性也就成為動畫片的特點之一。中國動畫大多是采用平面動畫的形式,平面的動畫只有在準確、生動和優美的造型中才能賦予人物以各種不同的性格和氣質,從而使他們成為鮮活的形象。人物造型上,中國的人物形象總設計師們總是廣泛吸收中國傳統民族藝術中民間木刻、剪紙、京劇藝術裝飾風格以及古人繪畫,更加著重于形象的裝飾性和性格的典型性刻畫。想象力豐富,手法大膽夸張,體現出“拙樸、古趣、厚重、有美感、有性格、有力量”的藝術特點。 以影片《大鬧天宮》為例,影片中主角孫悟空從整個形象的相貌、衣著、動作緊緊扣住人物性格,摒棄了萬籟鳴等人早期在《鐵扇公主》中類似于初期米老鼠形象的孫悟空造型,而是將孫悟空的外在和內在品質合二為一,結合了他所有的“猴、神、人三者統一”的特點。在漫畫《西行漫記》中的孫悟空基礎上再借鑒京劇臉譜、民間版畫等傳統藝術進行動畫化的整合,完成了這個頭戴軟帽、臉譜為倒置的仙桃、長腿細胳膊、腰圍虎皮的孫悟空形象,成為既具有猴的機靈活潑的特征,又具有人所不能有的通形變身的神的特點,更具有喜怒哀樂的人的思想感情,和諧地整合了三種特征。
(2)場景設計
動畫電影總是以虛擬、夸張、想象的方法來展現生活和夢幻。美術片不僅能體現出那些直接產生于現實中的東西,而且還能體現出那些只存在于畫家的幻想中的東西,同時更能夠運用夸張自由地強調、突出、夸張影片的內容和形式來創作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獨特的藝術效果。 很多的中國動畫影片的背景設計就是在民族風格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意境美和裝飾美。以影片《寶蓮燈》為例,由于人物造型是平面的、裝飾化,采用的是單線平涂的方式,一方面為了情景與人物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又避免場景也過于平面,而使得人景缺乏層次感和立體感,在背景繪制中采用有虛有實的裝飾性設計,強調地突出了神話中的幻境,用青綠色為主的中國古典山水繪畫形式作為場景的基礎,借鑒了廟堂壁畫、民間年畫、戲曲舞臺布景等形式的精華,利用虛實相映與立體手法相結合的方式為影片營造了一個亦真亦幻的神奇世界。
(3)色彩
其實色彩都在造型和場景等中采用的,但我還是想單獨地將它列出來,是中國動畫區別于外國動畫,也是民族傳統元素對中國動畫影響很重要的一方面。 很多中國動畫的設計者們在用色方面都非常符合中國人的愛好,大凡采用是紅、綠、藍等傳統繪畫多用的顏色,而且線條明朗、精練,所以使得筆下極具中國風情的人物和場景讓觀眾感覺熟悉又親切。
(4)動畫聲音表現的民族性
在音樂伴奏方面,動畫作為一種視聽的藝術,離不開音樂和音響的配合。中國傳統民族藝術元素在中國的動畫中的應用更是數不勝數,很多影片都濃縮了民族戲曲精髓。以影片《驕傲的將軍》為例,影片突出地強調了京劇配樂,使影片從頭至尾體現出濃郁的中國式京劇效果。背景音樂采取具有民族色彩的樂調的同時,還強化了以鑼、鼓等為代表的傳統樂器在節奏上的特點,所以,京劇音樂在影片中不僅充當著東方韻味的背景音樂烘托劇情的作用,同時還充當著音效的作用。比如一開場將軍得勝歸來,文武百官在慶功宴上迎接他。只見將軍昂首挺胸,踱著方步,伴著鑼鼓的打擊節拍,一步一頓地邁進來。那情形和京劇中霸王出場無二樣。將軍在眾人的阿諛奉承下得意洋洋地拋銅鼎、射風鈴,用力時發出的“哇啊……呀呀呀”聽得食客師爺一句“憑將軍這身武藝,敵人還敢來送死嗎?”后的放聲大笑。
(5)臺詞方面的民族性
中國動畫的人物動作表演上吸取了京劇的程式化動作,人物對白也在傳統戲曲中念白方式的基礎上進行了現代化處理,形成一種既不完全像京劇的道白,也不像現代話劇的對白。 以《天書奇譚》為例,影片中的人物在對白上總是帶有一種韻味,有時將尾音拉長,有時抑揚頓挫,有時文白相間,饒有情趣。像巫婆的配音就結合了京劇念白和白話,在語調上多變而豐富,“縣太爺”等經典臺詞更是廣受歡迎。
(6)風格方面的民族性
中國動畫在風格方面吸收了很多的傳統民族的元素,可以說,傳統民族藝術的代表民間美術在中國的動畫風格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按風格、材料和畫種可劃分為: 年畫:《驕傲的將軍》、 裝飾畫:《小鯉魚跳龍門》、 皮影、剪紙動畫片:《紅軍橋》、 水墨:《小蝌蚪找媽媽》、木偶:《半夜雞叫》、6、 折紙:《聰明的鴨子》等。對風格的解析來看,把傳統藝術元素運用到中國的動畫中,是和中國傳統美術與動畫在思維方式上的關系有關的。在傳統元素中運用寓意與象征的手法表達了一些吉祥與生命崇拜的觀點。如:牡丹象征富貴,喜鵲梅花合繪“喜上眉梢”,蓮花、鯰魚合繪為“連年有余”。另外,龍與風,魚和蓮等自然形態中一陰一陽的形象符號象征大自然的陰陽相合,人類的男女和諧、生命的無限延續。在動畫片《漁童》、《哪吒鬧?!分校皾O童”、“哪吒”都是在蓮花中誕生,在民間中喻為多子,是孕育生命的載體。
三、民族動畫片的發展策略
民族動畫的出路,首先就要在內容創意上打開思路,突破瓶頸。一部作品中的人物無疑是整個影片的關鍵和靈魂所在。許多動畫片之所以成功,也是因為它塑造了一個個鮮活而極富個性的人物,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會記得孫悟空和豬八戒、記得米老鼠和唐老鴨、記得機器貓,流川楓等等動畫任務的原因,經典的卡通任務是支撐起經典動畫作品的核心要素。 我國動畫史上的經典卡通人物事實上非常多:《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黑貓警長》中黑色短毛貓,《阿凡提的故事》中的阿凡提,另外還有《哪吒鬧?!分袀€性激烈,眉目倔強的小哪吒等等。陪伴無數人度過美好童年的這些卡通形象,即使許多年過去后,仍然讓人們記憶猶新。可惜的是90年代受到國外動畫沖擊之后,國產動畫卻丟失了我們自己的形象塑造風格,無論是漫畫還是動畫,都開始模仿日本和美國。很多我們的動畫作品在推出后,都或多或少地看到了日本和迪斯尼的人物風格影子:女生一概都是柳葉眉、大眼睛、小嘴巴以及有些失衡的身體比例,清一色的帥哥美女,完全不是中國大眾生活中的樣子。因此,對于創作者來說,如何創作一個極富個性而又貼近生活的人物,才是中國動畫應有的藝術追求。
(導師:竇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