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族傳統服飾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上千年的不斷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演變、繼承和創新。邦典作為藏族服飾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具有濃厚的藏族傳統文化內涵和長遠的發展前景。藏族邦典也是根據藏族不同的區域分為不同的風格特點,但其特征風格卻反映著人們共同的純樸干凈的內心世界。邦典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是在文成公主入藏時,當地的人們看到文成公主的穿著,感覺非常好看,都紛紛效仿,后來邦典也就一直延續至今,仍被人們所喜愛。在西藏毛織品中,邦典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種,。這種用五彩絲線手工織造的兩色橫條圍裙,從古至今一直被當地婦女所穿戴,也是藏族婦女服飾的一種穿戴標志之一。
【關鍵詞】:邦典;工藝;傳承發展;創新
邦典,古代本意是治理邦國六典,到現代延伸為國家的法典。《周禮·秋官·大司寇》:\"凡諸侯之獄訟,以邦典定之。\"但在藏語中的意思卻是一種彩色的,類似于漢語中圍裙的圍在藏族女性腰間的裝飾物,被看作是藏族婦女的象征。
邦典的概況
一、邦典的文化內涵
邦典據說是文成公主帶入西藏的,在民間,已婚婦女邦典上方有三角金絲緞,藏語成為卓典,具有穩定的含義,未婚姑娘的邦典則沒有三角卓典裝飾。邦典在藏族的拉薩地區、山南地區、昌都地區等地都是深受婦女喜愛的一種服飾。邦典是與制作氆氌原料相同的羊毛織品,以前藏族地區的婦女把邦典看做是抵御嚴寒、遮擋身體的一種功能性服飾,但是在現代經濟發展迅速的藏族地區,邦典就被人們看作是一種裝飾品,象征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以及對自身審美的一種表達。
二、邦典的制作工藝
邦典根據綿羊毛的質地和做工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邦典一般都是比較精巧、細致、柔軟的。邦典除了被藏族婦女圍在腰間外,藏族婦女還用邦典來制作她們的坎肩、布包、或者在藏袍的邊緣上鑲嵌上邦典,發展到現代,人們還把它掛在自己家里當做一種裝飾。
在西藏地區,有一個小鎮是邦典的制造之鄉——杰德秀鎮,坐落于雅魯藏布江畔,是西藏的八大古鎮之一。在這個古鎮里,每家每戶的婦女基本上在農閑的時候,都會在這里制作邦典貼補家用。從街道的每個角落傳來的噠噠聲打破了靜謐的環境,尋聲從窗戶和門縫里向院內望去,之間每個女性手里都在熟練地操作著一臺木質、古老的類似于織布的機器,大家都在認真的織造邦典。織造邦典時,首先把經線固定在機器上,然后用腳來回踩踏板,使經線上下移動,將手中帶有緯線的梭子在經線中來回穿梭,每穿過一次就要用類似于木板一樣的東西向上推打一下緯線,使緯線緊密的固定在經線上。如此循環直至一塊邦典織造完成。邦典顏色是五彩繽紛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裝飾價值,但是在古代,邦典卻是有很重要的使用價值的,人們在遠古時期用邦典來遮羞蔽體,在田地里干活時,可以擦汗、擋雨、遮太陽。
三、邦典的色彩運用
邦典一般由紅、黃、綠、藍、白等十多種顏色組成,高級的邦典成為斜瑪,其色條多而密,用14至20種染色毛紗,精工織成。一般的成為布魯,其色條少而且比較寬疏。邦典的色彩配比除了一定的流傳因素外,當地的人們也有一定的身份區分,一般年輕的女性多佩戴彩色的邦典,年長一些的則為稍微黯淡一點的,年老的人一般喜歡佩戴灰色系的邦典。在社會進步發展的現代,邦典在發展原有民族特點的基礎上,也在借鑒著當今世界流行的元素和趨勢,做到既保持原有的民族特色又與世界流行接軌,使邦典文化能夠向多元化持續的發展和延續。在制作材料上,邦典不僅僅只局限于原來的羊毛織物原料,而是積極開發其他新的原料,例如絲織品也成為現在邦典的新的制作原料之一,絲織品制作的邦典一般色彩比較淡雅素凈,質地非常柔軟舒適,高檔別致織造的條紋也更加密集,一般象征著一種成熟女性別有的身份。
邦典的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機遇
(一)邦典的審美價值
邦典是藏族人們從古到今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積累的財富,具有非常獨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極高的審美價值,同時也是藏族審美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藏藏族服飾中邦典的審美是直觀的,但又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邦典是社會的產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穿戴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因此邦典的發展也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迎合人們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比如性格活潑開朗豪邁的女性比較喜歡穿著一些色彩艷麗的邦典,來表達她們的性格特點,也能給身邊的人帶來一種欣欣向榮,輕松活躍的情緒和氛圍;色彩比較淡雅的邦典則能夠體現一些人內斂、平靜的內心,給人一種平和、安靜、與世無爭的淡雅心態。
(二)邦典的發展
隨著經濟快速地發展,藏族的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傳統的技藝和文明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著改變。當今的藏族邦典雖然保留著原來的大體面貌,但是其本質的內涵已經潛移默化的改變了。由于國家對于西藏地區的扶持,很多漢化元素和一些西方元素也在慢慢的融入到藏族服飾文化和邦典中,一些外地游客都紛紛被西藏的美景、神秘純樸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因此西藏每年都會接待很多外來游客。受漢化和西洋文化的影響,現在西藏穿邦典的人已經不多了,很多織造邦典的農婦也被商業化所熏染,制作的程序和工具也已經被現代化的機器和技術所替代,少了很多傳統的技法和風格。制作的目的也從為了裝扮自己變成以營利為目的,缺少了內心最原始的情感寄托,缺少了藏族地區本有的文化特征。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看來,卻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從邦典的用色和織造方法來看,又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通過再創新來應用到我們現代的服裝設計中。
(三)邦典的創新與機遇
邦典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只遵循傳統的制作手法和風格特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需求的變化,邦典也應該隨著社會的進步進行一定的創新。對于邦典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政府應該建立起一個邦典文化民俗保護區域,重點保護這個區域內最純正的邦典文化,不受現代文化的熏染,讓我們的后代來了解西藏邦典文化;國家和政府可以支持當地藏民把藏族邦典向游客進行銷售,融合現代的技術和時尚元素,制作成裝飾品,進行售賣。但是,要想通過向外來游客出售邦典來帶動藏族當地人們的經濟發展,在現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在西藏地區,以為沒有完善的企業,勞動力也相對缺乏,當地的科技發展水平也相對滯后,人才不夠充足,當地的人們雖然熟悉制作邦典的工藝,但是以往的織造方法太過傳統和老舊,生產效率低下,僅僅能夠滿足自家穿戴,還達不到大批量生產的要求一般也只有年老一點的人懂得這個技藝,很多現代的當地年輕人已經不愿意學習這個傳統的手法,這種技藝也在慢慢的消失。另外,沒有一些專業的人員來管理藏族邦典的生產和研究,缺乏這類的研究人員、開發人員以及保護人員,整體來說都是非常不完善的,但是這卻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事業。
如果一件傳統的邦典文化,只被人們一直保護在博物館或不創新的話,它就會是一件沒有價值的藝術品,對人們也產生不了任何的作用,那么它再如何美麗,也是無用的。因此,我們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參考文獻:
[1] 探析藏族邦典民俗文化功能及其保護和發展——以山南杰德秀邦典為例[J].西藏研究,2010:3.
[2] 藏族的邦典民俗禁忌及其社會作用探析[J].西藏大學學報,2010:4.
[3]祁春英.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藝術研究 出版地:民族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9月
[4]張鷹.西藏服飾 出版地: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4月
[5]李玉琴.藏族服飾文化研究 出版地: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