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呼吸在小號演奏中被稱為“靈魂”,只有在演奏中正確的掌握呼吸的節奏以及技巧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小號演奏的水平,同時達到演奏的最佳效果。文章就針對呼吸在小號演奏中的巧妙應用進行系統的探討。
【關鍵詞】:小號演奏;呼吸;重要性;訓練方法
小號是西方銅管樂器,在音樂表達形式中屬于高旋律以及高節奏的范圍,在銅管樂中已經是最高音域樂器的一種,目前在很多專業的大型演奏中小號扮演者重要的作用,因此小號這一西方樂器成為很多音樂愛好者研究并演奏的重點對象。在吹奏時所運用的呼吸法雖然是建立在日常呼吸的生理基礎之上,但又與日常的呼吸方法不同。日常的呼吸是下意識的動作,每分鐘約十六次,而吹奏的呼吸必須根據樂器的發聲和藝術表現的要求進行。在發音上,呼吸應隨著音高與音量的變化而變化;在音樂上,呼吸應按照音的長短與分句來進行調節;在表現上,呼吸必須服從情緒變化的要求。總之,管樂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是有著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每個吹奏者都應努力去學習和探討研究這套規律,才能從根本上做到掌握與運用。
一、小號演奏呼吸的重要性
(一)呼吸感覺的調整
所謂呼吸的感覺簡單地說就是一種狀態,是呼吸時人體不同部位的一種內在感知狀態。對氣息的調整通常是通過練習來實現的。練習時首先要保持身體的平躺狀態,保持呼吸的均勻,然后放置適當的重物在腹部,慢慢地調整氣息,等氣息恢復正常的時候感受腹部的感覺。之后保持直立,仔細回想平躺時腹部的感覺,用雙手掐腰,感覺吸氣呼氣時對身體內部的影響,感受氣體的推動力。最后,彎腰成九十度做深呼吸,感受氣體在身體內進出,平衡身體的力量。
(二)呼吸方式的調整
要對氣息進行專業的訓練才能有效地增加氣息的長度以及對氣息的掌控度,為更加高效地掌握氣息的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演奏高難度作品的必要保障。對氣息的訓練,其本質就是通過不同的呼吸方式來調整氣息的長短和強度。比較常見的呼吸方式包括腹式呼吸法和胸膜式呼吸法。腹式呼吸的原理是,使橫隔膜強化呼吸肌自然運動。吸氣時橫隔膜隨著肋骨擴張而著力下降直達腹腔,呼氣時下肋收縮,橫隔膜彎窿上提,從下方擠壓肺部使吐氣有力,從而使呼吸運動相對輕松自如。胸腹式呼吸是把二者結合為一的呼吸方法,讓胸肋與橫隔膜共同作用,從而加強了氣體代謝。胸腹式呼吸可使呼吸肌受力相對均勻,肌肉不至于產生過度疲憊狀況。此外,呼吸肌配位的得當性,使呼吸互相支配相對自由,對節奏的把握性也更好。因此,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胸腹式呼吸方式更有益于對氣息的控制和運用。呼吸鍛煉的時候,可以兩種方式交替使用,有效地延伸氣息的長度,增加對氣息的掌握力度,合理掌握收放氣息,以實現氣息的呼入掌握自如。
二、小號演奏正確的呼吸方法
目前在小號的演奏中有三種方式:一是胸式;二是腹式;三是胸腹式結合。
(一)胸式呼吸方法
胸式呼吸方法主要是根據胸腔來實現呼氣與吸氣的,胸式呼吸的方法在小號演奏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為這種吸氣的方式相對比較緊張、狹窄。如果不能保證吸氣的最大化,同時在心臟跳動的影響下會使原本小的吸氣量出現顫抖的情況。這樣在小號演奏的過程中就難以實現演奏的最佳效果,因此在胸式呼吸的過程中一定要吸氣量的充足,這一種方式相對比較困難,因此目前使用這一種呼吸方法的人相對較少。
(二)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主要是根據腹腔來實現呼氣與吸氣的,腹式呼吸相對胸式呼吸的優勢是沒有其他器官的影響,不宜緊張,同時比較省力,缺點就是由于腹腔很難達到吸氣的最大量,在一些氣量要求較小的銅管樂演奏中效果比較好,但是在小號演奏中相對難實現。
(三)胸腹結合式呼吸方法
胸腹式結合呼吸的方法在小號演奏中是十分常見的,它能夠依賴胸腔進行整個演奏中的吸氣、呼氣的需要,同時能夠在腹腔肌肉的結合下實現呼吸,相對能夠幫助演奏者減輕演奏的壓力,同時能夠在胸腔與腹腔的結合下實現正常的演奏,達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三、正確呼吸方法的日常訓練技巧
(一)正確演奏姿勢的訓練
小號的演奏者從一開始的入門訓練中就應該掌握正確的坐姿,坐姿對小號演奏呼吸來說十分的重要。正確的坐姿才能夠保證氣息的流暢,因此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不應該出現一些頭部下垂、二郎腿等情況,因為這樣容易導致肌肉緊張,這樣就嚴重的影響演奏者的呼吸氣息控制,因此一定要保持正確的站姿或者是坐姿,這樣不僅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保證舞臺的美感,同時達到演奏的最佳效果。
(二)正確吸氣與呼氣的訓練
演奏訓練中的氣息不能僅僅使用胸、肩、背或者口腔來進行發力,還需要對腰部的肌肉和小腹等加以運用。不管歌唱中呼吸的有效控制,要想得到比較自由的伸展都需要依靠氣息的支撐。為了能夠對氣息進行更好的控制,保證推動氣息在能量上的充分,所以在平時的呼吸練習中一定要盡可能地把氣息吸到更深處,同時保證呼氣與吸氣兩方面的訓練,吸氣訓練中一定要保證吸滿。在呼氣的過程中要注意訓練的均勻、平緩、飽滿,當然在吸氣與呼氣訓練的過程中,要保證呼、吸的連貫訓練,有吸就有呼,要保持相互性的練習。
(三)訓練的長期化
音樂的表現力是小號演奏過程中對于作品藝術情緒最好的表達,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經常會出現因為現場的情緒過于高亢而自己無法正確的去把握駕馭這種情緒,造成演奏的音樂表現無法控制。或者是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出現頭腦不清晰,對于演奏的曲目失去表現情緒等等,這些都會造成在應激反應的影響下使演奏者無法正常的表現作品的音樂表現力。在很多的演奏者在練習的過程中都會在情緒正常的情況下將曲目的音樂性表現的非常完美,但是在一些現場表演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可能因為一點小小的失誤而影響了演奏的情緒,這個時候對于音樂性的表達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一些曲目中會出現前半段在速度上非常的快,對于演奏者的情緒上會有一定的感染,但是在演奏的時候演奏者無法駕馭自己的情緒,在后半段情緒沉淀的時候就會出現失控的現象,這個時候音樂的表現力就會造成一定的失誤,演奏者相繼的會出現應激反應,在情緒、呼吸、肌肉受到一定影響的時候,演奏者在表達曲目的音樂性的時候就會出現起伏性不當等問題。因此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長期化,這樣才能夠保證小號演奏中呼吸的肌肉記憶模式的幫助,不容易在演奏的過程中因為緊張或者是訓練不足,造成呼吸應用不佳導致演奏受到影響。
四、結束語
小號演奏中的呼吸十分的重要,因此要保證演奏過程中的熟練與準確就要保證在日常訓練中的有效性。首先要保證日常訓練的正確性,避免一些不良習慣的出現,同時要保證訓練的長期性,必須每天都堅持訓練,當然也可以每天堅持一些運動的輔助練習,這樣有利于肺活量的訓練,保證呼吸訓練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顧平.淺議呼吸技巧在小號演奏中的運用[J].滁州學院學報.2010,(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