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爾瓦·阿爾托是芬蘭極具影響的現代設計大師。本文從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理念入手,重點分析瑪利亞別墅的修建背景和建筑元素等,從中總結出阿爾瓦·阿爾托人情化設計的體現所在。
【關鍵詞】:人情化設計;阿爾法·阿爾托;瑪利亞別墅
一 全面的設計大師
阿爾托(Alvar,Aalto,1898~1976年)是現代設計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對設計界的影響包括建筑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等多個方面,特別是他倡導人性化建筑,大大地豐富了現代建筑的設計視野,為現代建筑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
阿爾托的創作理念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現代設計。他認為工業化和標準化必須為人民服務,為人們創造舒適的環境,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他所設計的建筑有以下特點:平面布局十分靈活,使用方便;空間處理自由活潑且有動勢,使人感到空間不僅是簡單地流通,而且在不斷延伸、增長和變化;建筑整體造型沉著穩重,建筑結構構件兼具功能與裝飾的作用。阿爾托熱愛自然,他設計的建筑總是盡量利用自然地形,融合周邊環境,建筑風格純樸。設計的建筑的外部飾面和室內裝飾反映木材特征;銅則用于點綴,表現精致的細部。結構常采用較厚的磚墻。他的設計作品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具有鮮明的個性。
二 瑪利亞別墅分析
瑪麗亞別墅是典型的現代理性主義與民族浪漫主義的結合。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采用了“流動空間”的手法,讓整個空間自由靈活,具有延展性和舒適感。阿爾托創作的這座瑪麗亞別墅是當代最超卓的住宅之一。
瑪利亞別墅坐落在距努瑪庫不遠的小村莊里,那是一處恬靜優美的場所,適合人居住生活。住宅四周被一片茂密的樹林包圍,阿爾托采用了經典的L型平面布局,塑造出了一個長方形庭院。這樣既利于北歐房子的保暖,又有北方人所需的安定感。室外半圍合的空間處理,與周邊自然環境完美融合,又不妨礙生活起居。在這座建筑中精心設計了起居和服務空間,體現了對私密性的考慮。
阿爾托設計的建筑是為人服務的,充滿人情味。對人的關懷是他的設計核心思想。在設計作品中將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空間與人的活動的關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阿爾托運用人情化的創作理念創造了一種場所,這種場所不是單一的室內空間或是室外空間,而是室內外空間;也是建筑的形體、建筑材料和光線有機結合的場所。建筑的形成與地形特征相符,又加之自己個性的環境,這個場所不是為了美觀而設計的,而是圍繞著人的需要來設計,這種場所充滿了內涵和人情味。
(一)瑪利亞別墅背景資料
在30年代,阿爾托的一位重要客戶是古利申夫人,1937年她曾邀請阿爾托設計了薩伏伊餐廳。瑪利亞別墅是阿爾托專為古利申夫婦設計的,它的建造時間為1938-1939年。
里申夫婦和阿爾托一樣,深信在理性和技術進步的基礎上,一定能建立成一個理想的社會烏托邦。她讓阿爾托在設計中進行大膽的創新和實驗。阿爾托曾經寫道“在這座建筑中所運用的形式概念,是讓建筑與現代繪畫相關聯。”瑪麗亞別墅既表現了瑪麗亞·古里申對于現代藝術的極大興趣,同時體現了哈利·古里申對森林工業的熱愛。瑪利亞別墅圍繞著人的需求所設計,充分考慮了人的主觀感受,設計的建筑充滿了內涵和人情味。
(二)建筑功能分析
在總平面中,一個內部庭院將建筑主體同游泳池和桑拿小屋分割開來。松林森林沿著建筑外邊界,將整個建筑院落圍合起來。建筑主要體量呈L形,整個建筑的各部分空間自由流通,開放便利。總得來說,其功能大體分為六個部分:
1.公共空間主要包括:門廳、次門廳、衣帽間、起居室、書房、餐廳。入口及門廳的設計十分用心。室內與室外的空間層次分明且連貫,特別設置的衣帽間精致實用。書房毗鄰客廳鋼琴房,相對私密的設計在強化功能的同時拉開了空間的層次。起居室和鋼琴房想通,通過地面鋪磚,即材料的元素區分開空間感受。餐廳通過起居室與各個部分相連,開放的視野和景象為人們創造了良好的就餐氛圍。
2.主要空間包括主臥室和次臥室。特別是只有一個上下的樓梯能從一樓到達二樓臥室,設計充分考慮了私密性。
3. 服務空間包括廚房、儲物室和傭人房。特別設置了工作入門,將主人和傭人的交通流線區分開來,傭人房也單獨設置了衛生間。
4.不同于其它別墅,瑪利亞別墅還多了畫室。這是根據業主的需要來設計的。
5.芬蘭人的別墅必然少不了蒸氣浴室,浴室與起居室相互對應,通過一條帶頂棚的走廊連接,這個設計直接將參觀建筑的人們帶到了具有悠久歷史的芬蘭桑拿生活場景中去。
6.泳池是這座別墅景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它的形式感讓人把它同當時的構成主義畫派聯系起來。空間的設計是連貫流暢、功能結合得合理充分。
(三)建筑立面分析
阿爾托在處理建筑與周邊環境時常用的手法是強化和弱化。阿爾托使用純凈的白色墻面,弱化與天空的界線。不同形式的開窗,強化與樹林的呼應,這種處理手法將建筑與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建筑立面設計完全是從有機實用的角度出發,體現出建筑的內部組織,而不是根據某種表現形式對內部結構進行重修安排,這一點與勒·柯布西耶設計的薩伏伊別墅截然不同。
森林在芬蘭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阿爾托在森林中最基本的符號“豎線”抽象出來運用在建筑立面上。從瑪利亞別墅模板的構造方式,參差的開窗形式。阿爾托設計手法的一大特征波形面,畫室的外形使用這種手法時式考慮了新的空間形式,產生了動態感,隱喻著自由,奔放的性格。
(四)建筑細節設計
1.森林符號
森林符號主要體現在流動的空間、自然的光線、空間的分配以及大量的細節等。阿爾托的建筑喜歡用能體現芬蘭民族特點的材料,將現代技術材料與當地特色材料結合使用。阿爾托使用自然資源,如木材、磚塊、石頭、銅以及大理石等,紋理都相當豐富。阿爾托也利用自然光線進行自然的銜接,風格實在而且連貫。他最常用的材料就是當地的傳統木材和紅磚,讓建筑與芬蘭的自然環境融合一致。阿爾托經常將兩種不同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取其質地和顏色的對比,并以柔和的內部空間和外部環境。這都增加了空間的人情味。樓梯間的柱子、外墻挑臺的木條、碎石鋪地的樓梯面都體現了阿爾托對不同的材料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理解和表達形式體現人情味的設計,也體現出阿爾托在材料的使用上新穎多變。這都要求設計師對材料特性的認識,能進一步找到材料與空間的構造關系。
2.入口設計
建筑共設計了一個主入口,三個次入口,除了服務人員用的工作出入口以外,其余的都設計了雨蓬。特別是主入口,在形式上采用了自由曲面形,形式與畫室,水池和地面景觀形成了呼應。材料用的是當地的木材,豎向的線條與室內的自由立柱形成了呼應。
3.主樓梯
在樓梯欄桿上部有著由圓形孔裝飾的木板。這個想法和木材垂直處理上一樣有趣——樓梯間的廣泛和全面的垂直木材。這些緊密不規則分組的垂直木樓梯間的空間構成了一個單獨的小島,可用于邊移動邊觀察覺到房子的較為隱私的一面。
三 結論
阿爾托具有人情味的設計思想,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瑪利亞別墅是阿爾托最重要的建筑設計代表作。他的設計作品重視有機性,力求建筑與自然環境的結合。這正是人情化的理論的體現,更能理解人情化設計手法的運用。
參考文獻:
[1]羅小未 .《外國近現代建筑史》[M].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米切爾·特倫科爾編.《阿爾托建筑作品與導游》[M].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3]大師系列叢書編輯部.阿爾瓦·阿爾托的作品與思想[M].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08.
[4]歐亞利.人情化設計大師—阿爾瓦·阿爾托 [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胡毅.阿爾瓦·阿爾托建筑設計研究及對中國建筑設計的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
[6]郎凌云, 郭艷坤. 解讀阿爾瓦·阿爾托的民族浪漫主義[J]. 四川建筑,2012,32(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