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營區是部隊士兵干部從事工作,備戰訓練,生活的場所,是屯兵、練兵、養兵的特殊區域,因此營區的基建建設至關重要。隨著國家軍隊建設步伐的飛躍發展,部隊營區的環境、文化氛圍與功能的完善日益受到部隊的重視,如何更好有效的發揮雕塑在部隊營區設計中的作用,已成為現代化軍營建設和營區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部隊營區;設計;雕塑;文化氛圍
1 部隊營區建設的特點
1.1對生態環境效益的日益重視
部隊營區就是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居住功能,軍事功能和文化功能整體協調,能夠現實可持續發展的營區。生態營區的建設,應根據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和建筑學等基本原理,合理安排并組織營區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自然和社會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以滿足官兵辦公,訓練,居住生活的舒適環境,使人,建筑與自然生態環境時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1.2軍事居住綜合服務功能兼備
營環境要滿足部隊軍事辦公,軍事訓練,生活居住,綜合服務,文化休閑等功能,可以說,按照功能規劃分并安排營區空間結構是營區規劃的基本原理,但因部隊對空間的使用不是單一的,往往幾種功能同時交叉使用,這就要求在功能分化的基礎上進行功能的復合,形成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空間環境。
1.3具有部隊特有的文化氛圍
部隊的長期發展建設,部隊的功能,服務宗旨等因素形成了部隊傳統的歷史和文化,而園林景觀是文化的載體,通過景觀的設計,充分展示部隊的歷史和人文,營造一個有特色的環境景觀
1.4相對的私密性
營區擔當著特定的軍事任務,出于維持營區內正常秩序和保密等需求,決定了它不可能像一般住宅小區一樣開放,這就必須要求在空間形態上對外要保持高度的封閉性,而營區內部卻自成體系,成一統一體,即營區內部是相互開放融合的,同時由于組成的各部分的功能性質不同,導致各部分之間的具有相對的私密性。
2.部隊營區建設的原則。
2.1特色性原則
以表現現代化高科技部隊營房的特色為基本原則,體現人民軍隊威嚴,神圣。莊重嚴肅的氣質。
2.2文化性原則
綠化景觀是文化的載體,在綠化方案中融入黨史文化,部隊歷史文化等內容,采用現代設計手法,形式簡潔大方,體現人民軍隊積極的精神風貌;提高環境中的人話內涵,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2.3地域景觀性原則
以當地本土植物為主來營造部隊的綠化景觀,形成地域景觀并可降低后期的養護管理成本。
2.4經濟可行性原則
本著經濟,適用,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為原則,移植原有營房成型的雪松,香樟,玉蘭等大樹,降低綠化總成本,又可較快形成營房的景觀效果。2.3 總體布局及分區處理部隊營區功能主要由入口軸線景觀區,行政辦公區,體育與軍事訓練區,部隊生活區與綜合服務區組成。
3.部隊營區雕塑設計的意義
部隊人物雕塑在一定的程度上使部隊生活活躍起來,因為矗立在各個營區的人物雕塑不僅是為美化環境而建立,它的存在還對現代部隊的發展極具 有意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課本上可以看到曾經為我們幸福的現代生活做出的貢獻和留下萬古的文化遺產,這些曾對國家做出過貢獻的人 ,后世子孫為紀念他們曾留下的足跡,就用人物傳記、書籍、繪畫、雕塑等紀念他們。在以往的部隊營區雕塑中不難發現大型人物雕塑的蹤影 ,有古代人物形象,也有現代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雕塑設計的案例
4.1八一廣場
1927年8月1日發生了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領導的南昌暴動。這一暴動是但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在營房入口設計八一廣場,既起到歷史的理念意義,教育意義。又是部隊營房人流集散的場所。廣場兩邊各設計一弧形的浮雕文化墻,左邊表現黨史為主,右邊變現軍史,以淺浮雕的形式形成整個入口景觀圍合的氛圍。避免空曠,同時成為綠地的前景和序幕。廣場上適當擺放花缽及時令鮮花,營造入口亮麗的景觀。
部隊文化雕塑大多都以革命歷史上的烈士,將領為主,將那些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的烈士,將領,事跡,以一種雕塑的形象刻畫出來,以此來表達對他們的紀念之情。還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豐富部隊的精神生活。部隊雕塑的建設有效的提升文化氛圍。部隊文化雕塑大多都以革命歷史上的烈士,將領為主,將那些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的烈士,將領,事跡,以一種雕塑的形象刻畫出來,以此來表達對他們的紀念之情。還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豐富部隊的精神生活。部隊雕塑的建設有效的提升文化氛圍。我們的生活能如此幸福、安逸,離不開偉大的先輩的無私貢獻。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敬意與學習他們無私的精神,在許多部隊文化廣場,都設立了鑄銅雕塑,既表達了對先輩的尊敬與紀念,又讓后輩們去學習他們無私的精神。
4.2部隊營區雕塑的主體部分
(1)主題雕塑
聽黨指揮、對黨絕對忠誠,是勵志園的核心內涵,貫穿整個園林始終,將基因圖標、紅色絲帶、黨旗、導彈融合在一起。導彈(忠誠柱、刺刀)作為雕塑主干部分,采取抽象的藝術處理,直觀展現部隊的特色,同時寓意人民軍隊對黨的絕對忠誠;黨旗纏繞導彈盤旋而上寓意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永遠的不變軍魂和部隊“三個絕對”的特殊含義。
(2)入口特色景墻
用鐫刻的形式展現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黨指揮槍。內容主要從我們部隊、軍隊為什么要跟黨走?不跟黨走會有什么后果?兩大塊來展現我軍軍魂。
(3)浮雕墻
設置成圓形,以形寓意武器裝備,雕塑上通過火焰花紋、紅色基因符號和紅色絲帶等元素,融在一起,形成整體的藝術效果。既展現出部隊的特殊文化,又與習主席提出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相呼應。
5.總結:
部隊雕塑大多都以革命歷史上的烈士為主,將那些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的烈士以一種雕塑的形象刻畫出來,以此來表達對他們的紀念之情。還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豐富部隊的精神生活。
我們的生活能如此幸福、安逸,離不開偉大的先輩的無私貢獻。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敬意與學習他們無私的精神,在許多部隊中,都設立了人物雕塑,既表達了對他們的尊敬,又讓后輩們去學習他們無私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谷永麗,宋鈺紅,高成廣.部隊營區生態環境設計與文化氛圍營造[J]. 山東林業科技,2008(04):57-59.
[2]黃楚晴. 營區建筑遺產保護初探[D].華南理工大學,2013.
[3]周德貴,張震.淺談營區景觀規劃與軍營文化[J].山西建筑,2009,35(26):19-20.
[4]荀平,劉寧波,李佳怡.營區文化景觀塑造之思考[J].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13,29(05):13-17.
[5]邵靖. 中國現代城市雕塑的發展研究[D].蘇州大學,2013.
[6]王征,荀平,周玉宏,肖軍.淺談在營區規劃中對營區文化的塑造[J].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04(0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