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漢字的歷史悠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印刷工藝出現后,應運而生出現了適應印刷術的宋體字。而宋體字在符合印刷工藝對漢字簡潔化要求的同時,又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獨特的詩性美。在改革開放后的新時代,傳統的宋體字又會隨著印刷工藝的進步和時代的變化,衍生出更多的表達方式,煥發出新的生機。
【關鍵詞】:印刷工藝;宋體字;藝術價值;詩性
印刷術與書法同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偉大貢獻。印刷術極大地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書法則發展成為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視覺藝術。印刷之所以在中國最先出現,并非偶然,與書法密切相關。印刷字體的發展與印刷技術緊密相關,宋體字也是隨著雕版印刷術的發展而產生的。
1 兼具實用意義與藝術價值的宋體字
關于宋體字的形成時間,也有不同的說法。著名印刷史學者張秀民先生在《中國印刷史》中曾說:“這類膚郭方筆字,當時稱‘宋體’,或稱‘宋版字’或‘宋字樣’,又稱‘匠體字’。其實它與真正宋版字毫無相同之處。筆者曾翻閱了現存宋版書近四百種,從未發現此類呆板不靈的方塊字,所以改稱為‘明體字’或‘明朝字’,比較名副其實。”
1.1宋體字是印刷工業出現后的必然產物
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與其他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字一樣,漢字是有原始社會的象形文字發展而來,但是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唯獨橫平豎直的方塊漢字沒有丟掉象形文字的神韻。其完美的保留了象形文字對于要描述的事物具體特征的傳神表達,在具體使用時也能做到簡達凝練,生動傳神。但是,在印刷術誕生之后,漢字的一個缺陷便暴露出來,就是其復雜的結構和內容的多樣性使得漢字不便于印刷。因此,我們需要更為簡便的漢字表達方式,讓漢字在不失去其神韻的基礎上進行簡化,以適應活字印刷的大規模展開。因此,更為簡潔的宋體字便應運而生了。
1.2宋體字的特點和優勢
宋體字最大的特點,便是其有規律性的粗細變化便于篆刻模板,且呈現橫細豎粗的規律。其格式化特征明顯,雖然較之書法字體在美觀性上有所折扣,但是總體對于象形文字和初期甲骨文的藝術傳承大體保留了下來,同時在功能性上有突破性的進步。
為了適應活字印刷的開展,宋體字還對漢字原本的一些“邊角韻味”做了簡化。所謂“邊角韻味”,主要是指書法字體對于漢字筆畫末尾的勾勒描繪,例如在結尾收筆時有力的寫一筆回撇,或者將最后一筆適當回收,使得字體更為美觀。宋體相對的簡潔化將這些在印刷術中難以呈現的藝術加工規避掉,則體現了印刷工藝“簡潔、全面、實用”的原則。
但是,宋體字并沒有喪失藝術價值。相反,宋體字作為印刷時代開啟后字體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性創造,具有順應時代潮流的藝術特征。宋體字將漢字原本具有的圖形化意義與樸素端正的印刷式設計相結合,產生了新的漢字趣味性,自由性,甚至可以描述為一種獨特的“詩性”。這種“詩性”,即是對宋體字不失去象形特征的一種肯定,又是對宋體字獨有的韻味的一種概括。仔細品味宋體字,你就會發現,宋體字的美是一種別樣的美,是一種躍然紙上而又讓人思緒靈動的印刷時代的特有的美。
2 宋體字所具有的獨特“詩性”韻味
2.1宋體字豐富的歷史底蘊帶來的“詩性”美
在宋體字千年的傳承歷史上,因為時代的更迭和發展,出現了很多次的變化與改進。但是宋體字的社會價值卻從未因此而降低。相反,經歷了多次調整和改進的宋體字卻恰恰因此而具有了豐厚的歷史沉淀,給人歷久彌新之感。
中國古代書法所追求的境界,無非是將漢字賦予“靈魂”,顏筋柳骨之道便是形容一個書法家的最高溢美之詞。給漢字賦予“筋骨”,便是賦予其人的特征,賦予其生命般的靈魂。而宋體字的靈魂,則在于其“頓挫之美”。宋體沒有行書草書那種揮灑自如的撇捺橫行,勾回宛轉的豪放美,也不是隸書楷書那種小家碧玉,陽春白雪般的婉約美。溯及中國古代的各種詩詞流派,似乎不外乎這兩個派別。但是宋體確是不同于兩者而又不失詩性的。宋體所具有的美,叫做“工整美”,或是“頓挫美”。一頓一挫間,仿似一個玉面書生的一顰一簇,給人一種工整不失靚麗,規律不失靈氣的詩性美。凝練的表達,也可以具有傳神的效果。規矩的特點,也有著渾然天成的詩韻。
在印刷后具有木板刀味和雕版印痕的宋體字,已經具有了一種超越單純美術體的獨特美感。這種詩韻,既散發著印刷工藝中淳淳的木香,又揮灑著繼承于象形文字的畫面感,可謂傳形不丟神,詩韻文紙間。
2.2宋體字的結構所帶來的“詩性”美
不要看宋體字規規矩矩,橫平豎直,其結構意義上的詩性美卻絲毫不會因此而褪色。正如前文所述,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不拘泥于玩弄情感和學究主義,他們恰恰喜好在循規蹈矩中發現“工整美”。而論工整,宋體字的結構再規矩不過了。
宋體字的結構,從大的方面看無非是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含結構或是直接一筆勾勒的獨體字。既然是適應于印刷工藝的產物,便不可過于追求形式上的詩韻和美感,必須工工整整,一筆一劃,讓宋體字作為印刷時代的文化傳播載體,與印刷術一道擔負起傳遞中華漢字,發揚中華文化的歷史重任。正因為此,宋體作為一個怎么改都不會改變其結構框架,怎么變都脫離不了橫平豎直的穩定性極強的字體,才成為了“工整美”的最佳代言人。正所謂“橫平豎直展風韻,一撇一捺書真情”,宋體字在不同時代所體現出的相同的詩性美,讓中華文化文化得以穩定的傳承,讓中華文字得以不斷發揚光大。
3 現代工藝下對未來宋體字發展方向的展望
3.1印刷工藝進步之后重現“邊角韻味”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西點設計理念的傳入和本土平面設計的大規模興起,傳統的宋體字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環境中有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尤其是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出現后,印刷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對于字體的簡潔程度已經不再具有太高的要求,一場傳統宋體字的革命又一次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勢在必行。
但是,宋體字作為傳承千年穩定性極高的字體,其基本結構不能變,其藝術風骨不能丟。所以,現代宋體字只是在字體的末端添加了些許裝飾部分,即“字角”和“襯線”,并在點,撇,捺,鉤等部分添加間斷,以此來豐富宋體字的畫面美感,同時也是呼應了書法體的“邊角韻味”。而展望未來,隨著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邊角韻味”或許可以繼續發揚。
3.2字體結構多樣化,出現多種仿生體
在西方黑體和歐洲意大利體的影響和融合下,近年來我們在漢字印刷體中也創造了黑體和仿宋體的鉛字。可以說,在新的時代,宋體已經不再局限于一種結構,而是呈現出字體的多樣化和傳統宋體的仿生化。
但是宋體的總體結構特征不會發生改變,其歷經千年陳釀所散發出的“詩性美”更不會因此而丟失。仿生體的不斷出現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表達方式,但是宋體所具有的獨特“詩性美”,卻早已成為我們心中那揮之不去的詩意情節。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華文化圈內認知度最高的宋體字,始終扮演著獨特的文化角色——傳承信息和文明。回顧它的前世今生,技術條件和時代精神決定著其發展走向和面貌。在文化和價值觀多元開放的時代,我們不能只知追趕最新最時髦的技術和潮流,而忽視傳統和歷史中多樣化的人文精神及表現手段。傳統的方式與現代的表達,傳統的表達與現代的訴求……探索和嘗試的天地是無限的。
參考文獻:
[1]. 郭柳. 試論宋體字的發展源流與特征[J]. 設計在線,2016(05)
[2]. 蔣紅斌.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從漢字字體演進的外部因素比較來探索設計的創造性[J]. 清華大學,2004(04)
[3]. 田煜. 宋體字的造型結構特征探析[J]. 西安工程大學,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