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形成的時代背景、發展現狀以及傳播途徑方面進行分析,重點對網絡化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進行深入的研究?;ヂ摼W擴展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范圍,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變革?,F階段,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著人才、資金以及內容資源嚴重不足思維問題,指出了加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具體措施,構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網絡信息平臺,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網絡化傳播提供借鑒。
【關鍵詞】:網絡化背景下;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研究
引言:保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使得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以繼續傳承,這是連接民族情感的重要文化基礎,維護文化多樣性與創造性,是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傳統的保護方法不能完整、真實再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原貌?,F代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傳播提供了有效方法,比如,計算機、數據庫以及網絡等。利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全面的記錄,建立永久性數據庫與檔案制度,借助互聯網平臺進一步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這是當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繼承與保護的重要手段。
一、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形成的背景
任何一種文化的產生與發展都有它自身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歷史因素,一個民族與國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自然因素,在自然因素的影響之下產生的物質生活生產方式,是決定這個民族文化類型的重要內容。東亞地區獨特的自然條件與地理環境孕育了我國民族主要以農耕經濟為主體的生產方式,與此同時形成了與之相對應的農耕文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各個民族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價值觀念、民族傳統、地域環境以及宗教信仰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產生與發展起來的[1]。大部分它們生于鄉土,長與群落。傳統的民族傳統體育是依托于民間習俗、傳統節日、自然環境以及宗教活動等多種文化形式而存在的。因為各個民族都其自身的生活生產方式、傳統文化以及地域環境,每個民族的在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這就造就了各自獨特的體育文化與風俗,即使是同一風俗習慣,但是在不同的發展時期也會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從而使得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呈現出多樣化狀態。
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網絡化傳播的現實問題
(一)專門人才短缺
在民族傳統體育領域,嚴重缺少網絡化與數字化建設方面的人才,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導致網絡技術與數字技術方面十分薄弱,原創性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網絡化與數字化傳播效果并不理想。此外,缺少了解與掌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相關專業人士,這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以至于在制度中很容易出現過分娛樂化與趣味化,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價值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2]。
(二)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要進行網絡化與數字化處理,首要需要足夠的資金來支撐,尤其是高水平的數字化制作就更需要昂貴的費用。目前,各級政府已經開始重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加大了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的宣傳與投入力度。雖然在經費支持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總體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投入還無法滿足現實需求,特別是網絡化建設缺口比較大,導致數字與網絡技術的巨大優勢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中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3]。
(三)現有民族傳統體育網絡資源匱乏
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網絡化傳播中,網絡途徑與平臺的建立是重點,但是多樣化與特色鮮明的文化內容更重要,否則數字化的平臺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網絡是由圖片、文字、視頻以及音頻等組成的媒體綜合體,當前民族傳統體育網站依舊是文字與圖片,技術含量低,內容單一,雖然有的網站提供了一些視頻資料,但是數量少,沒有較強的觀賞性。內容單一、陳舊直接造成平臺建設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境地,從而導致數字化工作比較慘淡,群眾反映效果不好[4]。
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網絡化傳播的具體策略
(一)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網絡文化建設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寶貴的文明財富,在網絡文化建設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要積極主動占領網絡陣地,積極探究人們喜愛的文化形式,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價值與民族特色相融合,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經典占領網絡陣地,以積極健康的民族傳統體育網絡文化引領市場,進一步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最終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到廣泛傳播,發揚光大[5]。
(二)培養民族傳統體育網絡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
網絡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就是普通高校的信息技術專業與體育學院兩種,普通高校的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規劃以及培養方向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根據相關專業和課程設置的要求進行制定各自專業的教學內容與計劃,并沒有針對教育這個領域進行人才培養。近年來,有些體育院校根據社會需求,增設了體育信息技術課程,培養了部分體育信息技術專業人才。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思想觀念、師資力量以及生源的影響,所開設的課程僅限于體育信息教育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應用以及網絡基礎知識等,專業人才的培養深度與廣度還有待提高[6]。
(三)加大經費投入力度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根本目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秉著這個原則積極對其進行開發與利用,使其在網絡環境下得到生機與活力,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一份力量。所以,政府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保證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平臺的建設與運行。根據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平臺發展的需要合理分配資金,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結束語: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與推進,我國已經進入到了網絡化信息時代,世界各個民族的文化交流已經覆蓋了所有文明體和內容。互聯網技術的出現與應用是人類一次偉大的技術飛躍,它以開放性與互動性的優勢對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產生巨大的變革。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與要求,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在傳統繼承方式的基礎之上,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更好地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與時俱進,開括創新,在新形勢下,為自身的傳承與發展獲得強大的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妥培興.“一帶一路”戰略下民族傳統體育跨文化傳播的價值、困境及其消解[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1):13-17.
[2]王妍妮,宋智梁,張良祥,于佳明.互聯網時代嫩江流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新策略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7(01):164-168.
[3]趙曉紅,鞠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與地方形象的構建研究——以貴州本土為例[J].品牌(下半月),2014(09):18-19.
[4]王二亮,崔乃倫,凡博,王躍.新媒體背景下國際知名網站對于少林武術文化國際宣傳服務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2015,1(Z1):62-65.
[5]郎勇春. “意見領袖”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中的應用及啟示[A]. 中國大學生田徑協會.2012國際體育科學與學校體育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大學生田徑協會:,2016:1.
[6]周佳貴. 全球信息競爭環境下的我國國家信息實力發展研究[D].湘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