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國越來越重視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很多兒童開始學習音樂。與此同時,各地的中小學大力豐富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組建具有一定專業性的樂隊,其中管樂團最為常見。而單簧管是管樂團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為它有寬廣的音域,富有表情的音色以及輝煌華麗的技巧。正因它具有獨特的魅力,使得許多學習者被征服。單簧管成為城市中少兒器樂學習的一個主選方向。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多。作為專業大專院校出身的音樂工作者,我們如何將我們所習得的知識和經驗傳遞給這些少年兒童,這個問題值得思考。下面我就以單簧管的角度進行方法的闡述。
一、單簧管的興趣培養
若不使學生對學習單簧管產生興趣,那樣極有可能使學生以后對練習單簧管感到枯燥乏味,嚴重情況下,還會生逆反心理,甚至影響在其它科目上的學習。剛剛上小學的學生可愛活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性格也活潑開朗,也容易被感染力強和富有情趣的事物吸引。因此要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單簧管,首先是讓學生感到學習單簧管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二、單簧管的基礎教學
(一)基礎教學
正確的吹奏姿勢體現著良好的作風素養,并且有利于技術的提高和發展。初學者拿起樂器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盡辦法吹響它,這就涉及到了很多問題。呼吸、氣息的運用、嘴型、指法等。笛頭含入口中后,上唇與上牙包含的力度要適中用發“啊”或“哦”字的口型,把氣息想象成圓柱體集中有力地向簧片哈氣。這種啊字口型、圓柱體氣息、哈氣式的出氣方式,就是單簧管口腔的技術要求。吹奏單簧管通常采用“腹式呼吸法”,這種呼吸方法的感覺類似于人委屈時的抽泣。把吸氣從使用胸部為主換為以使用腹部為主。這樣的呼吸方式簡單易行,又符合吹奏時吸氣快的要求。
關于日常練習,音階練習在單簧管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如此,它對訓練演奏者技術的全面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們往往受到一些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1、感到千篇一律、枯燥乏味;2、不易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3、認為通過練習曲或樂曲也能有效的提高技術,而不必特別加強長音和音階訓練。練習曲和樂曲當然非常重要,但音階練習自有其不能取代的作用。
(二)教材選擇的科學性
教材是教與學的主要依據,也是老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學生獲取知識、開發智力和發展物理能力的源泉。所以選擇一份或者幾份好的教材進行訓練是不可馬虎的.由于單簧管指法比較難,初學者無法一下特別熟練,所以建議初期學習時,開始學習從左手的5個音孔開始,循序漸進同識譜結合在一起。然后加入右手3個音孔,進而增加到雙手的9個孔間(即單簧管的基本孔鍵),直到學生已經能夠掌握這些基本指法時,開始就是音階和練習曲的練習。音階和練習曲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按照24個大小調結構編寫的教材本人認為是比較符合教學節奏的。從最開始的C大調自然音階配合著C大調的初級練習曲一直到最后的半音階練習。此時識譜和樂曲的構成也隨之有六度到九度擴大到十一度。程度由淺到深。這樣更好順勢發展,打牢扎實基礎。最后配上經典好聽的樂曲片段,提高學習者對樂器學習的興趣,提高對自己的承認感培養自信。
三、規范的課后練習建立扎實的基礎
(一)課后訓練的規劃
對于學生來說,課堂上短短幾十分鐘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課后的練習也極為重要,因為熟能生巧,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良好課后訓練的規劃對于單簧管的課后練習重要,學生應該合理安排好訓練的時間,將一天中最精力充沛,最有學習愿望的時間安排練習吹管,但是現在中小學的文化課業壓力都比較緊,因此要權衡好學校的學習和單簧管的學習,應該以學校的學習為主,將單簧管的練習時間作為放松的時間,這樣更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加學生對單簧管的喜愛。時間的安排應該是每天練上幾十分鐘,不怕時間短,但要精。但是有的家長不顧學生的生理與心理上的因素,讓學生一練就一兩個小時或更長,認為把學生用時間栓在樂器上便能磨練出成績來這樣反而適得其反,結果是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年齡較小的學生練習吹管時間在40分鐘左右,最多一個小時就足夠了。而且實際上可以化整為零,練上幾分鐘休息一下,讓學生休息一下然后繼續練習。這個循環過程一天可反復幾次,目的是不讓學生產生厭倦感,將學習單簧管視為一種放松的活動,而不是死板的學習。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不同時期的注意力是不同的,五到八歲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大約可持續十至十五分鐘左右,八歲到十歲的學生可持續到二十分鐘左右,還可能再長一些,家長如果從時間上一味的來要求學生,練習時間過長,一是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練習效率低,慢慢的學生會產生逆反的心理,這樣對學生學習音樂是很不利的。
(二) 合理的針對性練習
對于剛剛學習識譜的人來說,面對一首新的練習曲或小曲,練習的順序應該是想把樂譜上的音符正確地認讀出來。反復多次,對音符比較熟悉后在按節拍上的節奏練習。速度要適中,不要忽快忽慢。總吹錯的地方或音符要抽出來單練,不要一吹錯就從頭來過,再錯,再從頭開始。這樣既費時間又費力氣,還解決不了問題。出錯的地方正是需要反復練習的地方,什么地方錯了,就從什么地方開始。練習時,要一小節為單位,一小節一小節地進行,就像走路一樣,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先做到每小節不出錯,然后再以每一樂句為單位進行練習,做到每一句不出錯。只有這樣仔細地練習,才會得到一個理想的效果。
總結
學習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反作用于音樂教育小學音樂是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當然只有興趣沒有規范的訓練是完全不夠的。只有科學的教學指導和按部就班的練習,才能把音樂這門高深的課程學好。選擇一本科學編配難度適中的教材,規范指導規范的基礎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慣,針對性的強化訓練。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是教導好學生學習單簧管乃至音樂的關鍵。作為老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啟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不要使他們感到厭煩和茫燥,幫助學生加以認識和改進。隨著不斷地學生自身不斷的學習與苦練, 相信他們能夠掌握好自己手中的樂器, 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 為社會主義音樂文化事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