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思想引領和精神旗幟,是加強軍隊全面建設的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目前,全軍上下正掀起學習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的熱潮,基層作為教育末端,能否領會掌握,關系到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在系統學習之外,如何開展補充教育,穿插具有“基層特色”的教育內容,達到激發基層官兵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投身基層建設的效果,是每個政治教育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聊聊主席的基層故事。毛澤東同志說過,宣傳要看對象。教育也是一樣,要眼睛盯著官兵做教育,從他們的理論水平、思想層次、年齡閱歷出發找內容。基層官兵年齡大部分在十幾二十歲這個階段,處于為事業打基礎的階段,部分官兵可能由于基層各種問題感到彷徨猶豫,習主席在基層積淀的過程能夠引起青年官兵極大地的共鳴,給予官兵啟示。習主席在青年時代當過7年知青,有7年的基層鍛煉歷史,在艱難環境中豐富了自己的領導藝術,磨礪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意志,這其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最貼合青年官兵興趣特點、最為青年官兵喜聞樂見的教育材料。譬如習近平同志2003年在《全國新書目》雜志上發表署名的文章《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以及2004年8月14日習主席接受延安電視臺采訪時錄制的《我是延安人》,講的都是習主席15歲到22歲的插隊經歷,語言通俗易懂,通篇是習主席在基層工作期間的真實故事,表現了習主席當年插隊期間從“排斥基層”到“適應基層”再到“感恩基層”的思想轉變過程。一些如“過好四大關”、“十份入黨申請書”、“帶領鄉親建設農村”這樣的故事很多,既接地氣,又符合青年官兵認知特點,其中蘊含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能夠給官兵以指引,從而激發官兵學習興趣,引導官兵扎根基層。
談談主席的基層足跡。工作中,習主席始終堅持走基層、接地氣。習主席主持軍委工作以來,先后二十余次視察部隊,問候最多的是基層官兵,關心最多的是基層建設,多次強調:“實現強軍目標的基礎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習主席上高原、到邊防、去海島、進班排,與官兵一起吃自助餐。習主席去了哪些基層部隊,和官兵們聊了些什么,這也是基層官兵們普遍好奇的問題。習主席來到大漠深處視察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見到官兵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一直惦記著大家,特地來看看大家。”視察廣州軍區某裝甲團,從連隊洗漱間出來,看到淋浴龍頭里噴出了熱水,習主席欣慰地說:“戰士們訓練完了能夠隨時洗上熱水澡,真好!”習主席在蘆山地震災區視察時,得知某陸航旅飛行員張尚年中斷婚禮趕赴災區的情況,關切地叮囑他:“找個日子,抓緊把婚禮辦了。”冒著嚴寒到邊關哨所噓寒問暖,頂著酷暑走進訓練場觀看部隊操演,出訪期間與鹽城艦護航官兵視頻通話,春節來臨問候天安門廣場國旗哨兵,和基層官兵同走巡邏路、同吃一鍋飯。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一方面,讓基層官兵充分感受習主席對基層建設、基層官兵的關心厚愛;另一方面,可以讓基層官兵看到自己與優秀軍官、優秀士兵的差距。既溫暖了兵心,又能進一步激發官兵必學趕超、愛軍精武、投身基層建設的火熱激情。
講講主席的基層語言。語言,既是一種思想觀點和能力水平的展現,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和技巧的反映。習主席講話最鮮明的一個語言特色是口語化、接地氣。他經常用一些很直樸、很簡單的大白話、大實話,特別是一些普通干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有濃郁基層氣息的話來表達思想,還經常會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諺語、歇后語、網絡用語,形象化的比喻。年輕人一定不會忘記習主席在2015年新年賀詞中指出的“各級干部也是蠻拼的。”“沒有人民支持,這些工作是難以做好的,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他用“蠻拼的”、“點贊”這兩個網絡熱詞,形象生動,引發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的熱議。在當今中國,習主席所提出的“打老虎,拍蒼蠅”、“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中國夢”等理念,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可以以主席的基層語言為內容給官兵講一堂“語文課”,突出主席善于讓事實說話讓故事講理、善于用大白話大實話、善于用聊天式談心式、善于提綱挈領捉拿要害的語言風格。通過語言的學習,使一些聽得進、記得住、傳得開、用得上的的“習式”語錄深入官兵,也為進一步深入學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