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視察國防大學時強調,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軍院校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加強。要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積極推進院校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辦學育人水平,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直以來大家都有這樣的認識誤區,軍隊建設并不單單是高層領導運籌帷幄,基層“準排長”也同樣有權利和義務參與。他們未來都將成為基層部隊的初級指戰員,就像人的血液,新不新鮮、是否富有活力,對于我軍能否建設一支能打勝仗的威武之師來說至關重要。下面我結合當下學員的普遍現狀,圍繞學員戰斗精神的塑造談談幾點看法。
一、學員戰斗精神常態化、量化塑造研究
戰斗精神,體現在軍人的一切活動之中,貫穿部隊作戰、演訓和執行任務的全過程,是一名合格軍人必備的內在品質,是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內在動力。軍隊院校擔負著培養高素質軍事指揮人才的重`要任務,學員戰斗精神的培育事關軍隊和國防建設大局,我們必須把戰斗精神作為軍校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認真加以研究。
(一)知戰、能戰方能止戰
軍隊院校對學員戰斗精神培養尤其重視,采取了很多措施,效果顯著。然而,隨著新軍事變革不斷深化,傳統和非傳統威脅不斷加劇,社會環境、家庭等因素沖擊影響不斷加大,軍校學員在戰斗精神形成和提高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憂患意識、戰備意識不強。很多學員認為,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是決定現代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對戰斗精神在未來高技術戰爭中作用發揮產生質疑。有的認為當今我們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軍事實力,與世界頂尖軍事強國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在這種非對稱的態勢下,打贏高技術戰爭的可能性很小,對以弱勝強的信心不足。部分學員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認識不足,認為和平年代,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小。
2、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淡化。從近年學員的入伍動機看,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部分學員經高考入學入伍,并不是懷著獻身國防、報效祖國的動機,而是由于地方就業壓力大、部隊待遇日益提高,或者是為了滿足父母的心愿,緩解家庭經濟困難等原因。集中體現在校的學習狀態,自己愿意學的、或是自以為有用的就積極參與,不喜歡的、認為將來對個人進步可能用不上的就消極對待,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從學員畢業分配來看,很多學員都不愿意到邊遠艱苦地區工作,不愿意到基層部隊帶兵,而是希望分到科研單位、院校、機關等相對舒適的崗位工作。
3、團隊意識和服從意識弱化。部分學員性格孤僻,觀點偏激,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不樂于幫助他人也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幫助,自私冷漠,缺乏集體榮譽感。同時持有狹隘的、所謂的“民主”觀點,對于“部隊是高度集中統一的武裝集團”這一概念認識模糊不清,認為任何個人和組織都無權安排和干涉自己的生活,所有的決策都應該通過廣泛的“民主”產生,凡是上級做出的決定和安排,都持反對態度,平時怪話牢騷多,服從意識差。
(二)莫要把尖刀變彎刀
一是長期和平環境的影響。總感覺戰爭離我們很遠,戰爭輪不到自己,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不斷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形勢下,形式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也在慢慢侵蝕著學員們的價值取向。此外,在網絡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背景下,各類媒體的輿論引導對青年學員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一些媒體輿論缺乏尚武精神和英雄主義的宣傳,“快男超女”一類的娛樂人物成為廣大青年追捧崇拜的偶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年學員堅毅果敢、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形成。
二是官兵先天教育不足的影響。當前95后一代地方青年學生已成為軍隊院校生源的主體。這一代人多數為獨生子女,家庭環境優越,從小養尊處優,父母往往忽視了對其思想品質、自理能力、健全的人格、過硬的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培養教育,客觀上造成了其思想偏激、自私自利,耐受挫折、承受壓力的能力差等問題。習慣了表揚贊許,進入軍校和眾多優秀的戰友在同一平臺上競爭時,其中的落差使他們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失落感。從而產生意志上的挫敗,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戰斗精神的培養。
三是院校培養培育還不夠系統科學。除了社會和家庭因素的影響,軍隊院校本身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偏差也影響著學員戰斗精神的培養。在戰斗精神教育上重形式、輕內容,學不深、悟不透,缺乏時代特征。軍校在對教學訓練方面科學統籌和時代特征,而培養戰斗精神卻沒有打破老規則、老習慣。講光榮傳統多、賦予時代特征少,一味宣講革命英雄主義多、卻沒有迎合時代要求,滯后于形難以深刻。
(三)固本培元、厚植底色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學員戰斗精神弱化是很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因此,培養學員的戰斗精神需要通過多種手段,多種途徑來完成。
一是從教育入手。戰斗精神體現了軍人血性,關系著戰爭勝負。針對學員們打仗思想薄弱、戰斗精神缺乏的實際,加強軍政基礎訓練,幫助他們強化軍隊意識、牢記職責使命。及時開展“戰斗精神培育”系列教育,講清軍隊使命、軍校任務、軍人職責,從軍容風紀抓起,從一日生活做起,從條令條例嚴起,在點滴養成中強化學員的紀律意識、規范意識、服從意識。讓學員在一言一行、一步一動的嚴格訓練中體驗戰斗精神的內涵,在風吹雨打、嚴寒酷暑、緊張激烈的艱苦磨練中培養戰斗意志。
二是打造愛軍精武的訓練氛圍。千錘鑄劍,百煉成鋼。充分利用軍事訓練的契機,錘煉學員英勇頑強、自強不息的軍人血性。要把平時當戰時,通過嚴格正規的連隊化管理,培養學員令行禁止的軍人氣質。把操場當戰場,通過隊列會操、體能訓練、技能考核等活動,培養學員拼搏奮進、爭先創優的思想。軍校的操場、訓練場、演習場都要武化、實戰化,軍校的歌聲、番號聲、口令聲都要有兵味、實戰味,軍校的辦學特色、工作氛圍、文化環境都要姓軍為戰、體現尚武精神。
三是充分彰顯優良傳統的影響力。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本身就是培育戰斗精神的教科書。要不斷教育引導學員在學習黨史軍史中感悟優良傳統的熠熠光輝,在弘揚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精髓真義中尋根勵志。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緊密結合黨史軍史教育,以及“七一”“八一”“十一”“抗日戰爭勝利”等重大紀念活動,不斷引導學自覺堅守愛黨忠誠、愛國奉獻、愛軍精武的軍人操守。大力弘揚英雄主義精神,堅持用英模人物、先進典型的事跡感召學員,用院校多年來積淀形成的特色精神熏陶學員,學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做英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