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概述了木雅傳統婚俗的農牧地區的異同、發展來源、發展現狀,指出木雅婚俗發展的主要因素和未來應該如何保護。主要目的是影響年輕人增強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
【關鍵詞】:木雅;婚俗;傳統文化;繼承
每一種形式的古老文明,都具有各自產生發展的方式以及傳承的載體。木雅傳統婚禮習俗,來源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發展千年,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習俗。作為木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木雅婚禮在世代的延續中,逐漸形成了以歌統領儀式,以誦承載儀式,以舞豐富儀式的展演模式,彰顯出藏族農耕文化的儀式特征。木雅婚禮是其文化藝術的集中展演,其中的儀式、禮儀、音樂、舞蹈、飲食、服飾遠古樸實。木雅藏族半農半牧的生活形態,聚居生活,再加上其婚禮通常選擇在農閑的冬季,因此,參加婚禮的人數眾多,場面熱烈。
舊時期,婚姻多數由父母包辦,找媳婦或贅女婿,子女是沒有權利過問的,尤其是女子,往往到夫家還不知夫婿的面容怎樣。舊式婚姻中,有許多約束,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貴賤不能聯姻、不能與外族通婚等。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活的改善,時代的變化,木雅藏族的精神面貌隨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婚姻觀念得到了更新,在木雅地區普遍形成了婚姻自主、自由戀愛并與漢族通婚的習俗,也打破了過去父母包辦、不與外族通婚的習俗。
作為人生大事,木雅人把婚禮看的非常的重要。因為婚禮預示著未來一家的和睦、幸福。一個順順利利的婚禮是新郎新娘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是一個人對家庭的回歸。在木雅地區,孩子到了適婚的年齡,父母就開始為孩子們張羅婚事。多方打聽,看有沒有和自己孩子相配的女子,再找人去提親。像過去婚姻是由父母包辦的,女子往往到夫家還不知夫婿的面容。現在的木雅婚姻也跟上了時代的腳步,提倡戀愛自由,婚姻自由。但是,即使是自由戀愛,從訂婚到結婚該有的禮節一件也不能少。
訂婚時,先由男方的舅舅或者叔叔到女方家提親,提親時要帶一條哈達和一瓶自家釀的青稞酒,著藏裝。如果第一次被拒接,再去一次,這次男方家就會提出要一個準確的答案。女方家為了女兒以后的家庭地位,第一次通常不會同意。提親成功后,男方家要到自家信奉的喇嘛哪里去占卦,算生辰八字、看屬相是否相合、婚期、新娘進門的時間,新娘回家省親完以后回婆家的日期,伴郎伴娘屬相和新郎新娘合不合也得算。離婚期只有十五天的時候,男方會把彩禮送到新娘家。彩禮有:一套喜服(一個腰帶,一個蓋頭、藏式襯衣兩個、藏式正裝一個)、一對手鐲、一對耳環、一枚戒指、還有一些頭飾、一雙藏靴。(有些地方還會給女方的家人每人買一件衣服。)這些都是必備的彩禮,其他的都是根據女方家的要求在給一些,要求不同,所給的嫁妝也有所不同。
結婚的時間一般在藏歷冬臘月舉行,因為這時正是農閑季節,各家都糧食滿倉、牛羊肥壯、正是操辦婚禮的最佳時刻。婚禮雙方都會準備一個月,購買婚禮所需的東西,大到家具,小到像喜糖等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離婚期只有十五天的時候,家里的男人們裝修房子,女人們清洗衣物,分工明確。最忙當屬婚禮當天和前兩天。因為婚禮所需的事都要準備妥當,還要接待遠方親友。婚禮前一天新娘需要洗頭,這個很有講究,幫新娘洗頭的必須是家庭幸福,上有老下有小、修養高的人。牧區的話,幫新娘洗頭的必須是母親的姊妹中修養最高的人;在牧區新郎也要洗頭,(在農區就沒有這樣的講究)。如果新郎在洗頭的時候下雨,而且下的很大的話,那就說明新郎脾氣不好。婚禮首先在新娘家舉辦婚禮,婚禮當天街坊鄰居、親朋好友都會來喝喜酒。宴會在六點鐘開始,而宴會的高潮在晚上八點鐘左右。等大家都入坐后,婚禮就正式開始的。三個會唱山歌的人,會唱著山歌把新娘從樓上接下來。一個站在新娘閨房的門口,在歌聲中新娘子走了出來;一個在樓梯正中央,看到新娘后,歌聲也會響起來;另一個在宴會門口。新娘的坐墊會用麥子寫一個“英卓”,新娘坐好以后,其中一個人就會過來收禮金,一些能說會道的人便會拿人家的禮金開玩笑,活躍氣氛(牧區收禮金的方式倒比農區含蓄,私下給收禮金的人。而在農區,會在宴會人最多的時候收禮金,然后直接把數字報出來。其實這也是最具特色的)收完禮金以后,吉祥老人就會送上祝福。過后,歌舞盛宴就正式開始,前半段是父母輩的主場,他們喜歡對歌、跳傳統鍋莊;后半段則是我們這一輩的天下,現代舞、唱歌。狂歡會持續到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新娘的母親便會在屋頂燒香,為女兒祈福。新娘臨走的時候會給自家灶臺和父母磕三個頭,新娘的母親或者長輩會給新娘戴一個受過祈福的哈達。牧區的話,新娘則會轉自家房子正中心的柱子“生更噶”三圈,新娘的姊妹還會給新娘喝“送嫁酒”,希望新娘以后的夫家生活能夠和和美美。
送親的隊伍是由舅舅、叔叔和兄弟組成,三四十人衣著華麗的藏裝,帶金銀首飾,馬匹也皆是華麗的裝飾。送親隊伍的場面非常的壯觀。近則步行,遠則騎馬。兩家之間相隔較遠的話,就得提前幾天上路。路上要注意的細節也比較多:要注意坑、梯子、盡量走平坦的路,以示婚姻生活你能平平安安。迎親的人要提前去看路邊有沒有辦喪禮的,有沒有女人沒有編辮子(用彩色的線編的藏式辮子),盡量與它們避開。碰到迎親隊伍的時候,大家擇一平地置藏毯,擺上酒和糖果,圍跳鍋莊。最先去接新娘的是伴娘,在木雅地區,新娘通常有兩個伴娘,一個是自己的閨蜜,另一是則是男方家迎親者。
看到迎親的隊伍,新郎家就會立即點燃神香,與新娘屬相相合的兩個女子(已婚和未婚皆可以)會用水瓢舀桶里分別裝的水和牛奶,一直舀一直舀,直到新娘子進門為止。新娘子到門口的時候,新郎的母親就要出來相迎,將一枚戒指送給新娘。如果新郎母親和新娘屬相不合的話,就由其他人代替。牧區的話,則多幾項習俗,男方的姊妹會給新娘送上“迎親酒”,女方送親的舅舅和叔叔有一項重要的事—“當歇”,逐一的說明女方所帶來的嫁妝。地方上的一些差異,有些地方會在新娘回家省親的時候給,有些則是不給。完成這些儀式,看熱鬧的街坊就各自回家。新娘進門以后,喇嘛開始作法事,念“雍志”祈福,新娘和丈夫全家人一起去燒香,磕三個頭。會非常虔誠的說:“我此生有幸成為這家人,以前我信奉(每個村莊的人都有自己所信奉的地方神)自己的地方神,但從今日起我成為這家的媳婦,我會真誠的信奉您(夫家信奉的神),供奉您。”忙完這些后,大家都會去休息。晚上的宴會和新娘家舉行的一樣。牧區的話,則沒有晚上的宴會,說完新娘的帶來的嫁妝以后迎親隊就會各自回家。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傳統的婚禮逐漸被人披上了“新衣”。很多在外求學的人,很少有人回家鄉工作。在外工作的人,為了方便、快捷。便在自己所在工作的地方,或者在較大的城市舉辦婚禮。而這種婚禮大多為一種“中式藏族婚禮”,雖衣著藏服,但只有極少的傳統習俗。
木雅傳統婚禮它代表木雅人民形成和發展的規律,代表一個民族最本質的文化習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勿庸置疑以:結婚祝福詞,服飾,鍋莊等含有豐富的民族文化,需要發揚和繼承的。有時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婚禮,而是代表一個民族,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趨勢,生活習俗,文化環境,思想觀念都有一定的研究意義。理應得到繼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郝時遠《民族研究文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
[2]扎呷《藏族社會與文化研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11
[3]多吉卓瑪《西藏生死戀》西藏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