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省出臺的卓越校建設計劃將對湖南職業教育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落實卓越校建設計劃中,校企合作是重要的內容,本文分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意義以及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卓越校建設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開發的建議,期望能夠有利于卓越校建設的實施。
【關鍵詞】:卓越校建設;校企合作;職業教育
2015年湖南省教育廳發布湖南省卓越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到2020年,建設20所左右“辦學定位準確、專業特色明顯、就業優勢突出、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能力強、有一定技術創新能力、綜合水平領先”的卓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校企深度合作是卓越校建設的重要內容,它對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問題
1、政策法律法規方面的滯后
在現代法制化的時代,任何事物的持續健康發展,都需要有法制的保障。但我國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的制定相對比較滯后,雖然我國也出臺《職業教育法》等幾部宏觀的法律,但這些宏觀性法律側重于對學校、行業企業責任和義務的約定,缺乏強制約束力,對其權利和利益方面考慮還十分不夠,同時這些法律法規過于宏觀,國家或地方幾乎沒有出臺任何具體的校企合作等配套法規條例,尤其在校企合作的關鍵環節上缺乏具體化的引導和約束機制,使得校企深度在可操作性上有所缺失,致使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規保障,缺乏健全的組織協調保障體系,制約了校企深度合作實質性開展。
2、校企合作的理論研究與理念需要提升
在理念上,學院、教師以及企業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雖然大家一致認為職業教育的特點是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但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式上簡單地認為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對高職院校學生實習、實訓和產學合作的定位不準確,對校企深度合作的理論研究也不夠深入,使得這種校企深度合作缺乏理論指導,無法使這種合作關系有序深入的推進,也就不能很好的培養出適應行業企業發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3、校企合作的穩定性不強,深度不夠
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穩定性不強,具有短期性的特點,因為大部分的校企合作依靠院校教師或領導個人的人脈來建立和維持,這種合作機制主要是建立在個人情感的維系上,雖然這種方式形式簡單,操作方便,機動靈活,但是一旦院校或企業人事關系變動,人脈關系斷裂就會導致這種合作關系的終止,無法實現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與此同時,各類校企合作在形式主要表現為請企業人士舉辦講座、學生企業參觀、安排實習與就業,這都只是表層與淺顯的合作,而沒有從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教材編寫、考核評價機制等系統解決這個問題。
4、校企深度合作的長效機制不通暢
所謂機制是指在正視事物各個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協調各個部分之間關系以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具體運行方式,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包括基本制度建設、管理機制、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實施與運行機制。這些機制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成為整體,這些機制涉及的參與主體非常廣泛,包括政府、企業、院校、教師以及學生,各個主體利益訴求各各不一樣,統一起來有很大的困難。單靠一兩個主體又無法系統解決機制問題。機制問題沒解決,又會導致校企深度合作只能停留在理想化的層面,無法真正發揮其在技能人才培養的重大作用。
三、卓越校建設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的建議
1、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
卓越校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建設任務,校企合作需要長期穩定推進,法律層面上的問題學校無法解決,但學校完全可以在政府的宏觀性法律基礎上,針對校企合作的內容學校出臺配套的細則與條例,為行業、企業和專業的雙贏高效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制訂相關的條例與細則時,對校企合作的當事主體學校、企業、專業、教師、學生,要明確其在合作關系中的責任、權利以及義務,使各當事主體能夠依據相關規定,承擔各自的責任與義務。同時在制定相關的實施條例或細則,需要強化相關政策的實用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
2、理念的培育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源泉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我們需要利用卓越校建設的契機,讓參與的各個主體應樹立校企深度合作理念,增強其在推進校企合作中的主動性。教師對卓越校建設下的校企深度合作要有深刻的認識,認識到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卓越校建設校企深度合作的內涵,它是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來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這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
3、理順校企合作機制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推動力
卓越校建設需要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機制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推動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市場主體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只有找準校企雙方利益的結合點,讓雙方都“有利可圖”,才能樹立牢固的校企合作思想。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面臨著諸如資金投入不足,實習實訓設施落后、“雙師型”教師匱乏、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開發薄弱,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落后,畢業生就業困難等實際問題,而實行校企深度合作恰好有助于解決以上問題與不足。對于企業來說,隨著校企合作的開展與深入:一方面能得到學校的先進的科技和理論支持,為企業職工提供再教育與培訓,全面提升職工的能力與素質。另一方面校企合作還有利于為企業做宣傳,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的提高,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雙方都需要找到利益結合點,為保證雙方利益的實現,需要校企合作方面建立包括政府干預動力機制、市場運作激勵機制、考評監督機制,長效利益共享機制等一套完整機制。
4、卓越校建設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選擇
校企合作的方式很多,目前各高職院校在實踐中常見的模式包括“訂單”合作模式、工學交替模式、教學見習模式、頂崗實習模式、產學研模式、現代學徒制等,在這些校企合作模式,確實也能解決某方面的一些問題,但卓越校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全方位系統解決技能型人才培養問題,所以我們對于卓越校建設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不再是簡單解決某一個問題,需要我們用系統的思想來選擇校企合作方式。個人認為可以分層開展校企合作。具體來說,表層合作是一種比較簡單合作關系,通過表層合作獲取企業相關人才需求特點,了解行業發展趨勢,聘請企業并為學生舉辦專題講座,安排學生到合作企業實習與就業;中層合作的合作內容更加豐富,合作也更加深入。中層合作內容可以包括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雙方互相開展培訓活動,企業參與到某些專業課程的相關教學活動,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平臺與校外實訓基地,企業容納學生實習,并接收學生就業;深度合作是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上深度融合,相互配合,形成雙元驅動、聯動、互動的關系體。在深度合作下,企業參與到技能型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材開發、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隊伍建設、辦學條件改善、企業產品推廣、校企文化建設等方面。
參考文獻:
時奇文.基于我國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思考.中國證券期貨 2013.1
和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促進政策分析.中國高校研究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