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世紀這個科技交融的時代潮流中,傳統動畫迎來了新篇章即技術的革新和創作手法上的突破,新媒體數字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尤如雨后春筍般碩壯成長,90年代推出的VR技術是基于科技層面索引出的新媒體數字課題,它囊括了諸多領域諸如工業、醫療、人工智能、藝術、文學、教育等,是個非常新興的朝陽產業。基于VR新興技術的傳統的動畫制作改變,將要充分考慮到在三維數字動畫創作中對于VR技術平臺的一個交融性,卻又不丟失傳統動畫的趣味性,娛樂性和敘事性,然后融入進VR技術的交互性用作鏈接VR與動畫創作的橋梁。三維動畫電影經典蒙太奇手法衰落、衍生特效指導等,也因其內容以及呈現形式具有個性化、特殊性、交互性、自主選擇性、時間隨意性等特性將增強觀眾的觀影體驗,與傳統電影相比有諸多競爭力和突破性。本文通過研究VR技術和傳統三維動畫的創作流程達到兩者相結合的目的。
【關鍵詞】:VR影視;VR動畫制作;三維動畫
一、引言
1989年由美國 VPL research 公司創建人杰倫·拉尼爾 ( Jaron Lanier) 提出的,具體是指“由交互式計算機仿真組成的一種媒體,能夠感知參與者的位置和動作,替代或者增強一種或者多種感覺反饋,從而產生一種精神沉浸于或者出現在仿真環境 ( 虛擬世界)中的感覺。[1]VR技術從提出不被市場認可到技術的不斷完善產業發展元年,證明著VR這項技術正在被推廣和大眾所熟知,VR技術經過探索,在教育、醫療、工業、電子、媒體等領域越來越多的融入進來,通過利用虛擬搭建技術使傳統的二維展示結合更加直觀三維表述,從而達到復雜零碎事物的更具體化、生動化、趣味化。隨著數字媒體時代的不斷普及和應用,“虛擬現實”的搭建技術也不斷提升,由原先的二維引導式可視化向三維沉浸式可視化轉變。
動畫視覺藝術的與電影、舞臺劇具有相似的表現手法,劇本的創作、分鏡頭的腳本、場景的搭建等,通過模擬環境講述一段故事的藝術表現形式。技術層次多從景別、構圖、剪輯、特效等加以運用,從VR技術層次來分析這是非常相似之處的藝術設計方式。VR技術運用到三維動畫藝術的魅力之處在于:傳統媒介方式下的三維動畫交互式的短板被虛擬世界搭建技術所補充,即對傳統創作技術概念的一次大膽創新嘗試。一方面,也通過新型技術達到藝術家所想要表達的意境。另一方面,主觀體觀眾與客觀體作品之間的關系進行重構,藝術作品也因賦予交互性而脫離藝術家具有新的藝術生命和具有不同的表現意義。
二、VR影視技術
傳統電影技術劃分為編導、拍攝、制作、合成跟VR影視技術路線是非常相似的,VR影視給觀眾呈現出的是半互動的敘事形式體驗,VR電影相比傳統電影加入了沉浸感和交互性,但是這里的交互性并不是計算機反饋技術的一種,而是簡單的通過全景720度場景搭建或者嫁接技術所達到的情景交互。
VR電影技術也恰是跟傳統電影技術在創作時所體現的獨特之處,首先,在整個電影劇本創作中VR電影的架構是要擺在第一位的,那么傳統所運用到的分鏡頭腳本創作在VR電影創作中的表現出另外種模式,即VR電影的一鏡到底表現模式。傳統的電影鏡頭腳本創作是基于鏡頭切換的蒙太奇手法基礎上來表達電影故事情節于劇情要求。VR電影的鏡頭腳本傳作有別之處在于整個場景處于720度視界,整個視角切換的手法已經受到到VR電影制作的局限,只能通過運動搭建在場景中的攝像機運動構建整個故事畫面情節,因此犧牲掉傳統蒙太奇手法的形式美從而達到VR電影的沉浸式效果的體驗。例如三維動畫電影中傳統運用到的軟件建模技術配合軟件中的攝像機拍攝,在建模搭建技法中要充分考慮場景的720度可視化,環境場景的需要包括氛圍營造、建筑和物具的擺放、電影中心主旨的配合。
其擁有三個方面的技術特征, 即: Immersion ( 沉浸) 、Interaction ( 交互) 、Imagination ( 構想) ,也被稱作3I。這三個特征構建了人在虛擬空間中的主體性作用。[2]其中,概念是虛擬現實的基本技術,是虛擬空間的概念,代表著設計者的概念和概念。交互性是虛擬現實的關鍵技術,這里的互動不是簡單的基于人機交互的界面,但相互作用的整體基于空間;浸濕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獨特的表達形式,這是對用戶體驗的“存在”的狀態,正如 《紐約時報》 編輯 Sam Dolnick所說,“戴上頭盔的一剎那,你就站在了現場”[3]
三、VR技術中三維動畫
三維動畫劇情設計作為動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流程融合了概念設計、產品設計、動畫設計的關鍵流程,與傳統動畫的設計流程不同,交互性與沉浸性作為VR技術動畫的主要特點影響作用于動畫設計與創作的整個流程。主要有以下流程:需求分析、功能考慮、風格設計、交互設計、界面設計、聲音設計、視覺畫面設計。
由于在動畫傳媒受眾中占的更大比例的是未成年集體,那么在傳播中我們應該考慮健康的文化的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索引,對未成年人進行健康積極的心理引導才能滿足社會對這一全新領域的期待,從而使娛樂產業動畫傳媒取得良性的發展。
VR技術三維動畫所構建的虛擬世界因為是藝術家思想藝術層面上的,能夠滿足該群體的視覺需求并且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利用VR技術逼真的畫面設計和動畫電影豐富的交互設計與用戶群體建立溝通。VR動畫亦可成為知識傳播的媒介,也使玩家在體驗動畫電影情節、獲得個人視覺上的滿足感的同時,感受中華民族的漢字文化。高品質的傳統二維三維動畫往往太過乏味或者像游戲動畫需要長時間的加載,很容易在枯燥時光或加載期間使用戶失去耐心;并且,傳統制作動畫單一的只能考優秀的畫面和精彩的劇情創作,一旦導演沒有把握住觀眾口味極易使喪失新鮮感,最終失去動畫電影的娛樂性。而VR技術動畫電影與交互的沉浸特性能夠彌補傳統動畫的不足,極大滿足用戶的體驗需求。
觀眾能否直接參與動畫片的故事和場景,使觀眾能夠發揮自己的角色,包括角色的動作和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自由決定角色的命運。人們想要直接參與這幅漫畫故事,現場欲望是交互式動畫設計和應用,從而增加動畫娛樂和樂趣。在某種程度上,傳統動畫的創作者和觀眾在思想上是分開的,因為他們是被創造出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創作者和觀眾處于完全被孤立的狀態。即使觀眾可以通過作品與創作者產生共鳴,也不能逾越創造與欣賞之間的差距。虛擬交互動畫的誕生將改寫這些幾乎不變的情況。在虛擬互動動畫的創作中,它更具科學性、多樣性和娛樂性。在表面上,傳統動畫與VR動畫的區別僅僅是觀眾的審美意識增加。事實上,它對創作者的思維和技術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創作者不僅應注意突出其交互的特點,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文化和同的參與也試圖找出不同表述,會使不同的品味和需求,盡可能覆蓋到全面,以創建一個更完整的作品給予觀眾。
四、結論
在本文中,虛擬現實技術的研究,簡單來說,是依賴于一個虛擬的三維空間實時渲染的計算機圖形技術,并通過頭盔、眼鏡、手套和外部設備,如操縱桿和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模擬互動,使人產生強烈的沉浸感,仿佛置身于虛擬世界當中與電影的敘事沉浸似的搭建,能很好的將動畫電影所要帶給觀眾的思想和感受升華。
VR技術的日益發展,加上虛擬技術的出現將為很多產業帶來革新,也將為電影產業發展注入鮮活的血液。VR 技術與電影產業的結合,對于中國電影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電影領域工作者需要有諸多調整來適應 VR 技術帶來的影響,進而實現彼此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動畫電影也將迎來嶄新的明天,推動整個動畫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加]舍曼( Sherman,W. ) 等: 《虛擬現實系統———接口,應用與設計》,魏迎梅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 頁。
[2]Grigore C. Burdea. Philippe Coiffet.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Wiley - IEEE Press. 2003,pp.1 - 2
[3]張一:《讓虛擬現實帶你走進敘利亞的爆炸現場》,界面新聞,http://www.jiemian.com/article/574465.html,2016 年 3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