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申克的救贖》(TheShawshankRedemption)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國經典劇情電影,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影片由法蘭克·戴倫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1]里曼主演。電影講述了安迪被冤入獄和在獄中的種種經歷,并設法通過自己的救贖重新獲得自由的故事。在1994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本片獲得七項提名,但最終未能獲得任何獎項。令人意外的是,雖然該片在電影院公映時并未獲得太多好評,但卻在家庭影院市場和出租市場獲得的巨大成功,至今已經成了著名案例。
【關鍵詞】:希望;信仰;追求;救贖
一、黑暗籠罩之下對希望和信仰的渴望與不懈追求
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TimRobbins飾)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注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MorganFreeman飾),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借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然而安迪終于從一個新來的囚犯那兒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殺的真相,當他向典獄長提出申訴的要求時卻遭到了粗暴的回絕。因為此時貪婪的典獄長已將安迪當作自己謀取暴利的搖錢樹,他甚至不惜殺掉那個知情的囚犯從而將安迪永遠地留在肖申克來滿足自己對于金錢無止境的貪欲。安迪對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滅之后,終于不動聲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在一個月黑風高、閃電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來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獲得了自由。
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墻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
這無疑是部具有深刻內涵的影片。高大森嚴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象征,仿佛我們在現實中經常遭遇的一種冷酷的權威的代表,但是在這種冷酷和權威的殘酷扼殺和肆虐之下有一樣東西是不死不休的,那就是希望和信仰,在希望和信仰的映照下所有的黑暗、暴力和不正當的權威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堪一擊。而影片中的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于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兇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于他當著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于他執著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于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安迪是一個被導演詩性化了的英雄,一個連靈魂里都滲透著希望、信仰和不屈的英雄。英雄的生命充斥著希望的光芒,而安迪對他崇高的信仰和對自由與希望的不懈追求讓深患斯德哥爾摩綜合癥[2]的好友們也重燃了自己對生活的希望,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后在自由社會\"到此一游\",緣于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
二、精神與靈魂交織下堅持為愛救贖
肖申克,一座充斥著邪惡、兇殘、暴力與黑暗的地牢,灰色高大的圍墻隔開了目光,隔開了一切。漫漫無期的歲月,寂寞無望的日子,它讓人的精神一點點被磨蝕,靈魂逐漸被扭曲,心靈也漸漸走向麻木,直到讓人已經感覺不到麻木。哀大莫過于心死,所謂的“希望”,“信念”已然連同他們的肉體一同被這座黑暗的監牢禁錮起來。要在這樣的類似于地獄的地方待上二十幾年不是任何一個人所能想象的,在這里“生”太容易,“活”太難。二十年并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監獄里呆的時間,以他向州議會申請圖書館資金的毅力,若是用來為自己伸冤,或許他真的能成功能成功。但是沒有,他沒有這么做。二十幾年不管你以怎樣的方式生活都是一段不算短暫的日子,歷史見證了安迪對自己妻子的愛和救贖,時光荏苒,安迪的那一縷白發就像清晨明媚陽光里的第一道雪線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是什么讓他在壓迫折磨下熬了二十幾年?沒錯是希望,他靈魂里充斥著希望,為愛救贖就是他希望的絕大部分。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后都開始明了:為了對妻子贖罪,一次他認為需要的,一場用盡他的青春與未來的對愛的救贖。
在影片中,真正扮演典獄長的不是那個洗黑錢的典獄長,也不是海利。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頓的那顆橡樹下面。僅在開篇的時候驚鴻一現的安迪的妻子,其實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贖的對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與未來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所希望的是竭盡他所能救一份遲來的愛,贖一世難以再來的情。二十年后,當安迪認為他會結束這種一定空間救贖的時候,他還是要囑托他的朋友——瑞德,去當年他與妻子歡樂的故地看看。也或許,瑞德在那里才獲得的自由才是本應該屬于安迪自己要獲得的自由。
三、心存希望、堅持自我、勇敢追求自由與光明
每個人的人生,或許就像安迪所喜歡的石頭一樣:每一顆都不盡相同,每一顆又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坎坷,有多么泥濘,永遠都要心存希望。
安迪能夠用二十年挖開瑞德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當他終于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們仿佛看到希望與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亮光之下,我們懦弱的靈魂紛紛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并且顫抖。我們已經看到監獄長打開藏有安迪鑿石錘的《圣經》時,翻至那頁正是《出埃及記》。這個章節詳細描述了猶太教徒逃離埃及的過程。。。。。。[3]
路,經歷的人事,走過的風景,記錄著我們悲喜,記載著我們生命的軌跡。生活,本就很多無奈,前行的路上,不是每陣風,都按照你的心愿去吹;不是每場雨,都按照你的意愿去灑,不是所有說愛你的人,都一定愛你;不是所有承諾的誓言,都可以兌現;不是所有美好,都能永遠;但是也不是所有痛苦,都不改變。只要心存希望,勇敢地追求自由與光明,再長的路,也有盡頭,再深的苦,也會結束。
生活中的我們總會被溝溝坎坎牽絆,但是希望與追求也會讓一些殘酷的現實敗下陣來,美好的希望就像洗臉刷牙一樣去凈化我們的心靈,重塑我們的靈魂,使之保持新鮮、活力!
還記得那句話么?“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4]
注釋:
[1]悲傷卡西《關于救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
[2]《斯德哥爾摩綜合癥--我們都是患者》.[M].生命科學出版社.2008.7
[3]悲傷卡西《關于救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
[4]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M].美國出版.1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