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影視作品多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成,而提到文學作品的改編,必然需要提及的便是四大名著,其中被改編翻拍成電影電視數量最多的非《西游記》莫屬。2016年,恰屬猴年,于是對于《西游記》故事的改編又掀起了一大熱潮,改編的視角也集中在猴子--孫悟空身上。文學作品改編是舊瓶裝新酒,依舊在探索中的影視作品的口碑也是褒貶不一,誠然改編不是原樣照搬,也不是毫無意義的篡改。以近年來對《西游記》文學作品的改編為例來探究文學改編的繼承與創新。
【關鍵詞】:文學作品改編;《西游記》;繼承;創新
自從電影行業發展以來,對文學作品的改編從未停止,國內電影業,一方面由于大眾娛樂的多樣化,服務業的崛起,使得影視行業迅速發展。另一方面優秀編劇的短缺,又使得優秀的電影劇本供不應求。于是大量的電影人求助于文學作品,越來越多的文學改編電影面世,多,必然產生一個問題,雜。對現有的文學改編的分析與研究也就愈加重要。本文通過對現今《西游記》改編的影視作品的分析,來簡單剖析文學作品改編的方式與方法你,而影視作品中對原著的繼承與創新值得影評人深入研究,電影人也可以此為鑒,讓大眾文學搬上熒幕。本文從兩大方向分析《西游記》作品改編,對原著的繼承與自身電影作品的創新點,最后小結從《西游記》改編中獲取的經驗。
《西游記》本屬于浪漫主義神話,多數的電影作品都歸為魔幻題材,例如鄭保瑞導演接連拍攝的《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和《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兩部影片由同一公司星皓影業出品,星皓影業自2010年開始投資《西游記》系列作品的翻拍,共八部作品,更是明星云集,宣傳上也定位大片巨制。可先后兩部作品問世皆遭詬病,2014年上映的《大鬧天宮》被評價為故事老套庸俗,‘五毛錢’特效更是讓自詡為大片巨制的影片黑處不斷。當然上映的兩部作品統統打響了劇情中的感情牌,一方面想要有魔幻類作品的大場面,一方面又想要小情大愛的細膩。兩者沒有很好的融合,反倒皆不能兼顧,當然面對《大鬧天宮》后來的《三打白骨精》動畫特效的制作精良不少。
“對西方來說,東方是一個浪漫之秘、像《天方夜譚》之中的冒險家的家園、魔幻之寓所、欲望的土地。”印度哲學家拉達克里西南說道。這浪漫之秘賦予了魔幻作品諸多的神秘色彩。幾乎全部對《西游記》翻拍的作品都可以歸為魔幻類型,可是由于每一部作品的側重點不同,很多作品模糊了魔幻的印記,更傾向于大眾娛樂的喜劇。
提到《西游記》的改編,不得不說的就是當前的喜劇大師--周星馳。周星馳拍攝的《大話西游》兩部曲和親自執導的《西游降魔》再加上將要上映的《西游伏妖篇》充分說明《西游記》對電影人的吸引力。然而,在第一部《月光寶盒》《大圣娶親》上映之初,并不受大眾歡迎,反倒成為影評人集體詬病的焦點?!洞笤捨饔巍纷畛踉谟霸悍庞巢]有引起很大的反響,隨著在網絡上的興起,該片成為中國最具文化影響力的文化現象,其語言風格由網絡影響發展到成為新時代語言的風格特點,說該片影響了一代中國人殊不為過。該片在眾多無厘頭影片中被奉為經典之中的經典。
在2014年《大話西游》重新登上熒幕,盡管大多數人在線下看過無數次,卻阻擋不住人們去影院貢獻一份票房的心,《大話西游》的成功可見一斑。其后周星馳導演的《西游降魔》于2013年大年初一上映也是狂攬票房,但是對它的評價大眾褒貶不一,當然一些排斥的言論也是多基于與《大話西游》的對比。
雖然《西游降魔》評價大不如前,但是大眾對將要上映的《西游伏魔篇》依然保有滿滿的期待。
探討對文學作品的改編就得探究其中的‘不變’。原著中某些東西是深入大眾骨髓的,如果強行拆散改變,就已經不屬于對改編一類了。而其中一些固定模式也是讓大眾能輕松接受的。
《西游記》中固定的人物關系恐怕就是師徒固定的‘四人幫’模式。每一部《西游記》改編的影視作品必定離不來師徒模式,而必要人物也是需要出現的。
在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影片似乎想要打破這種師徒關系,但是幼齡化的江流兒依然能讓大家理解,這就是將來孫悟空的師傅唐僧,豬八戒的出現不僅僅是增加影片笑料更是穩固了西游記師徒關系的模式。而顯著的人物性格特點,也是在影視劇中固定不變的元素。唐僧的啰嗦與博愛、孫悟空的頑劣與衷心、豬八戒的好吃懶做好色等,這些人物設定若想要強行改變,觀眾也是一時不會接受的。
國外有人不解,為什么孫悟空一只猴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地位特別高。原因很簡單,國外有蜘蛛俠哦、蝙蝠俠、美國隊長等,而中國從古至今只有一個孫悟空,他是至高無上的民族英雄你,不是任何一個新編撰的英雄可以比擬的。所以在《西游記》影視改編中最后英雄主義是必然發揚光大的。
喜劇《大話西游》大篇幅的講述孫悟空與至尊寶的情愛。最經典你的“愛你一萬年”之說也是延續到現在,但是影片最終的結局依舊是孫悟空放棄了摯愛選擇保護唐僧取經。動畫電影《大圣歸來》最后也是因為江流兒的“死”被激發了斗志,戰勝了妖物,逃不出的英雄主義怪圈,也是《西游記》改編的一大特色。當然,在這里不得不提到《西游降魔篇》這個具有奉獻主義精神的人物定義為唐僧,這恰恰是周星馳導演不拘一格之處。
探討過改編作品對原著的繼承,接下來該探討創新,改編不等同照搬,一定要有“新”的東西在里面。首先,要有‘新’人物,新仍無的出現就如同給影視劇增添了新鮮血液,給老套的故事情節增加一劑強心劑。
《大話西游》中白晶晶、紫霞仙子等新人物的出現豐富了整部作品,使得喜劇變得有血有肉側重點也放在了強化主要人物的感情世界上。大多數的改編都給予了新人物很重要的戲份,《大話西游》中的紫霞仙子,《大鬧天宮》中的小狐貍,《大圣歸來》中江流兒的師傅等。
對于人物的塑造,‘舊’人‘新’用也是一大特色。在動畫電影《大圣歸來》中唐僧被定義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兒,自然,這樣的人物形象更能順理成章的激發起影片最后孫悟空的保護欲。舊人新用在周星馳導演的《西游降魔篇》中更甚。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個《西游記》的主要人物被丑化妖魔化,與大眾印象中的三徒弟截然相反。故事已經不是徒弟保護師傅取經,變成了師傅以大愛感化徒弟。舊瓶裝新酒,這才是改編的意義所在。
人物形象的顛覆也是影視作品的一大看點,在《大話西游》和《大鬧天宮》中牛魔王都被顛覆為惡魔,《大鬧天宮》更是把牛魔王定位第二主角。《三打白骨精》將白骨夫人的前世人性化,給予了人被逼為妖魔的特定情節?!洞笤捨饔巍芬彩菑陌坠蔷率郑笃闹v述了孫悟空和白晶晶的愛恨情仇。
文學改編不能拘泥于原著的人物設定,設當增減人物,或將某一人物的某些特征夸張化更容易讓影視作品彰顯新意又不偏離《西游記》的主題。
文學作品改編是舊瓶裝新酒,依舊在探索中的影視作品的口碑也是褒貶不一,誠然改編不是原樣照搬,也不是毫無意義的篡改。以近年來對《西游記》文學作品的改編為例來探究文學改編的繼承與創新。對現有的文學改編的分析與研究也就愈加重要。本文通過對現今《西游記》改編的影視作品的分析,來簡單剖析文學作品改編的方式與方法你,而影視作品中對原著的繼承與創新值得影評人深入研究,電影人也可以此為鑒,讓大眾文學搬上熒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