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依靠web2.0技術發展起來的自媒體平臺越來越受受眾的喜愛,受眾可以自由地撰寫、分享、評論、討論和相互溝通對某一事件的看法。但是隨著自媒體對某一個事件的大量參與,其對于網絡群體極化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本文揭示網絡群體極化的特征,同時,進一步探討自媒體的評論對群體極化的影響。
【關鍵詞】:自媒體;群體極化現象;評論影響
前言
自媒體是依據互聯網的普及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興起的,中國移動互聯網隨之進入全民時代,每一個用戶都成為潛在的信息生產者。用戶較之以前的傳統媒體表達自己意見的不方便,對自媒體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產生了極其強烈的公共事件參與欲望。特別是近幾年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出現,這些新興的事物在網絡輿論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一旦在自媒體上成為熱點話題很快就會變成全國性熱點話題。
正是由于自媒體對公眾表達、分享的意愿、能力和渠道的擴展,從而產生了網絡群體極化現象的土壤。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凱斯·桑斯坦提出:團體成員一開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議后,人們朝偏向的方向繼續移動,最后形成極端的觀點。
一、自媒體評論中群體極化的特點
1 輿論氛圍:群體狂歡化
“狂歡化”是由前蘇聯作家巴赫金提出來的,是一個文化美學和詩學命題。在其看來,狂歡化的主要特點是:狂歡時,先前存在的等級關系和官銜差別統統暫時取消,人仿佛為了新型的、純粹的人際關系而得到了再生;狂歡節上,笑謔占據主導地位,這種笑謔是節慶的、歡樂的,它針對一切,同時也針對取笑者本人,并充滿了對一切神圣物的不敬、歪曲和褻瀆。[]
隨著自媒體的蓬勃發展,網絡用戶在享受著時代賜予的便利的同時,最重要的是,每個人使用不僅限制于文字的評論,還有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進行評論,網友在網絡中大肆的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意見,逐漸的使其本身具有“狂歡化”得精神特征。在微博,微信當中一個熱點事件的出現,特別是八卦事件,明星隱私,能夠滿足公眾求知欲和獵奇欲望的事件時,在整個自媒體空間中,充斥著網友對此事件的看法,看起來就好像一場盛大的“狂歡”。
2 內容特征:評論宣泄化
在自媒體中群體極化現象的另一個特征是網絡謠言大肆傳播。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在網絡發展的大環境下誕生,同時在網絡的環境下產生一種謠言的特殊形式—網絡謠言,網絡謠言跟謠言具有相同的基本屬性,但是也有自己的獨特個性。網絡謠言是網絡發展過快產生的“副作用”,產生與一定的社會背景,反應了當下的社會問題。
一方面,網絡的匿名性使網友在發表自己的看法時不顧及法律和道德,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好惡來進行。同時,網絡的‘非真實性’使參與者會進行一種非真實的自我表達,在網絡空間中表達出自己不為人知和壓抑的一面,甚至于顛覆人認知的一面。另一方面,網絡是眾多網友參與的一個虛擬環境,眾多的網友去討論和參與一個熱點事件,網友的共同興趣會產生一種群體心理,個人在群體中會認為群體的決策都是正確的,由某一個人編造的謊言轉而變成群體共識,從而產生了網絡謠言。兩個方面加在一起使謠言越來越離譜,群體極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3 受眾心理:表達從眾化
在自媒體中表達從眾化是一種很明顯的現象。眾多不知情的網友未接觸事件之前,就通過朋友圈得知事件,但是朋友圈的轉發大多數是帶有自己主觀的評論的,這樣的激發引起網友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鳴,在查看事件之初就帶有主觀的情緒,從而引發意見的傾向性。另一方面,在微博中每條評論都可以點贊,在達到一定的贊數可以變成熱門評論。這種熱門評論甚至就可以成為主流意見,眾多網友在看到后會不自覺的將自己的意見往熱門評論上靠,從而導致從眾效應,同時由于從眾效應的存在,導致擁有不同觀點的網友在發表自己看法的時候變得小心翼翼,這也從側面導致偏見的聲音越來越大群體極化的溫床開始出現。
二、自媒體評論產生群體極化的原因
1微博過度營銷引發輿論“沉默的螺旋”
輿論事件彰顯出自媒體營銷的勝利,在發生輿論事件后微博煥發第二春,本來已經走下坡路的微博在此時靠著輿論事件吸引眾多用戶返回微博,同時,微博在一時竟超越了微信成為第一大輿論喧囂場所。
在微博的熱門話題中,每當有謠言和事件被揭露,微博自覺的就將熱門話題改為相應的關鍵詞,來供網友們消費。縱觀整個微博的熱門話題,娛樂性的關鍵詞是轉發評論最多的,過度的娛樂化,使網友在評論時各種不經證實的消息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發放出來,同時在微信公眾號營銷大V,也通過各種引人矚目的標題吸引受眾,點擊率也是最高的。
泛娛樂化和過度的營銷讓人們潛意識里面就形成共識,進一步引發了沉默的螺旋,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批評隊伍,進而徹底引發極化現象。
2.自由轉發方式導致“宣泄性評論”泛濫
微博和朋友圈在輿論熱點事件中總是被刷爆,簡單的轉發方式和自由的評論在傳播過程中發生裂變試的反應,使事件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傳播。每個人都自由發布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不同意見的人在轉發和評論中相互碰撞、相互影響,最終在某種層面上達成共識,形成意見的合流。在共識之下,持意見多數的人群影響著少數,通過自媒體便捷的轉發方式使更多的人受輿論觀點的影響,從而產生了群體極化的土壤。
從而產生多極化的趨勢。我們能感受到在事件中自媒體的強大之處,所以我們應該積極的尋找相遇的對策,不能讓“網絡暴力”“輿論審判”“人肉搜索”等成為網民來宣泄自己不滿的借口,要緊緊的約束網民不良的言論,緩解負面的情緒。
三、結論
近幾年的網絡輿論中我們能感受到自媒體的強大,以及他在網絡輿論中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積極的應對策略,加強網絡精神文明建設約束網民的情緒性評論和行為,同時在熱點事件發生后,也要積極的梳理負面情緒,進而呈現一個和諧而文明的網絡空間。
參考文獻:
[1] 劉濤,肖明珊.微博中群體極化的呈現方式及動機機制探析[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04):47-51.
[2] 楊璐蔚,閆馨予.網絡時代個體的文化狂歡——關于“博客”現象的探析[A]. 中國企業運籌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7.
[3] 祝陽,王歡.微博的評論轉發功能對群體極化現象的影響分析[J].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4):84-88.
[4]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04-02.
[5] 王靈芝.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的心理學動因及二維效應[J]. 宜春學院學報, 2015(05).
[6] 陶鵬.網絡社區的非理性表達及其規制[J]. 云夢學刊,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