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人們了解敦煌舞的范圍做了前期的調查,敦煌舞屬于古典舞的范圍,在華北,西南,東南地區對古典舞了解不夠全面,在西北地區由于處于優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敦煌,但是在其他地區都是不全面了解的古典舞的人群占大多數而且想學又找不到專業的敦煌舞教師,所以有必要讓大多數接受敦煌舞,認識敦煌舞,只有人們真正喜歡上了敦煌舞,了解到了敦煌舞,才能真正的廣泛的傳播敦煌舞讓更多的人全面了解中國古典舞和學習到風格濃厚的敦煌舞。
【關鍵詞】:敦煌舞;古典舞;慕課
一,敦煌舞目前現狀
到2009年5月23日,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誕生整整30年,隨《絲路花雨》而生的敦煌舞也30歲了。30年間,敦煌舞名揚世界,成為一個獨立的舞蹈流派;30年間,無數人為敦煌舞而傾倒。
三十而立,敦煌舞舊夢輝煌燦爛,今后的路是否一如既往?2009年,對敦煌舞而言,是不同尋常的一年。2009年1月4日,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舞蹈分會和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聯合舉辦的首屆敦煌舞教學與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2009年年初,有關部門正在為“敦煌舞教學體系”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而忙碌著。
隨著敦煌舞的興起和發展,后備人才的培養也引起了人們關注。可以這樣說,敦煌舞在舞臺上異常火爆的演出,也離不開敦煌舞的教育培訓體系的建成。“在我看來,敦煌舞應該分為兩個支流,一個是院團,一個是教學!”甘肅省藝術研究所研究員郝相禮先生說。郝相禮先生說的“院團派”和“學院派”,其實就是指敦煌舞的兩個方面。院團派就是各個舞蹈院團,用于舞臺演出的敦煌舞蹈,并由此而延伸出的敦煌舞人才的深度培訓錘煉。而學院派則是指招收學生進行基礎的敦煌舞培訓,以及教育教學。“將敦煌舞推向系統化、規范化,形成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則始于甘肅省藝術學校。”有關人士說。30年間,以《絲路花雨》為代表的敦煌舞,經歷了輝煌,也必然面對重重隱憂。盡管近十幾年來,我省的敦煌舞仍然不斷在全國獲得各個獎項,但已無法引起人們更強烈的關注。因為絕大部分的獎項,僅僅停留在對敦煌舞的繼承上,而缺乏大膽的創新。“敦煌舞面臨的問題是多樣的,致命的問題是原創的缺失。原創缺失也是當初《大夢敦煌》另辟蹊徑的一個原因。”郝相禮說,“另外,一個致命的因素是,敦煌舞的培訓沒有實現產業化!”就敦煌舞的培訓而言,諸多難以令人滿意的地方,就讓許多業內人士憂心忡忡。
敦煌舞要想“而立”,必須有一次大的突破。甘肅省文化廳的陶一鳴先生長期關注我省文化藝術事業,對我省藝術發展現狀有著深切的感受。不久前,在北京參加了“首屆敦煌舞教學與學術研討會”。陶一鳴認為,從敦煌舞本身說,敦煌舞流派和敦煌舞教學體系的形成、建立和最終趨于成熟,僅靠幾個劇目或節目的創作與展示,僅靠現有的相對定型的一套訓練教材和初步掌握這種風格的為數不多的教育和表演人才,還遠遠不夠。人才的匱乏、原創的缺失等等所有這些說明,我省的敦煌舞需要一次新突破。這次突破應該是一次尋找原點的行動,也應該是一次多學科的聯合行動。“問題很明顯,30年間,敦煌舞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絲路花雨》的基礎上進行修補,而沒有更進一步的創新!”有關人士說。
二,繼承和發展敦煌舞的意義
敦煌藝術,最為我國最偉大的藝術瑰寶之一,其地位必然是十分重要的。而且,隨著我國文化的保護藝術越來越強,同時文化被破壞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敦煌藝術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巨大。敦煌,這個美麗而響亮的名字,在中國、在世界上被人們廣泛傳揚。這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在遼闊的戈壁沙漠當中,這里是一塊肥沃的綠洲,是漫漫絲綢古道上,西去東來的行旅必經之地。人們在這里逗留、休息、補給,由此發展了繁榮的文化和商業。虔誠的信徒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功德。20世紀初以來,敦煌莫高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今已名滿天下,被公認為古代藝術寶庫。1961年,獲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20世紀初期,被譽為“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的敦煌藏經洞的重新發現及國際“敦煌學”的濫觴,使敦煌藝術傳播世界。敦煌也成為中國藝術家心目中的圣地。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采用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坐馬車、騎駱駝、還是乘火車、汽車或是搭飛機,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和藝術家奔赴敦煌,面對千年藝術經典展開臨摹、寫生和藝術創作。敦煌的重新發現,慰藉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藝術家的心靈。敦煌,已然成為中國美術發展的源頭活水。而今,敦煌的整體保護與管理日益科學規范,敦煌莫高窟已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怎樣如何繼承和發展敦煌舞
利用慕課的方式來進行對敦煌舞的繼承和發展
慕課”,簡稱“MOOC”,是新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慕課”之所以這么重要,是因為“慕課”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慕課”技術本身具有獨特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因此敦煌舞慕課的錄制,對廣泛傳播敦煌舞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敦煌舞慕課
1學習者通過該課程能全面了解并學習敦煌舞的基礎理論知識:a.能更多的了解敦煌壁畫舞姿(圖·文)b.可由“靜”到“動”的描述敦煌舞的由來。c.課程可反復學習,有利于敦煌樂舞文化的廣泛傳播。
2學習者能清晰、便捷的跟隨慕課內容學習敦煌舞:a.詳細地動作講解b.完整的組合呈現c.可反復觀看,便于學習者牢固地掌握敦煌舞及其風格;d.滿足一些對敦煌舞感興趣,卻又沒有學習機會人群的需求;
3信息反饋平臺:a.學習者可通過此平臺,分享學習的樂趣b.亦可通過此平臺對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細解答;c.收集學習者的意見或建議,更加有利于敦煌舞慕課及敦煌舞的傳播發展;
4通過“慕課”學習,培養了學生學習敦煌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5可以做到教師資源的“精品化”和上課內容的“精細化”。對敦煌舞的風格掌握有良好的示范效果,避免“跑范兒”,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6敦煌舞“慕課”的錄制,能使“精品化”和“精細化”的課程內容得到廣泛傳播,能讓更多的愛好者認識、學習敦煌舞。
7學習者能反復觀看敦煌舞“慕課”,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或是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學生們學習;無論在哪里,只要打開慕課,隨時可以看到老師精準到位的示范及詳細的講解,
甚至足不出戶,就可以系統的學習到敦煌舞及其精髓。
8.可以通過這種慕課的方式來對敦煌舞進行永久的記錄,利于敦煌舞更好的傳承。
因此敦煌舞“慕課”的錄制,使學習者比課堂更易集中注意力。一個人自主選擇學習,也可對不懂的地方多聽幾遍或者放慢,也可跳過比較容易的部分 講授者課程實際教學更注重內涵。教師看問題的視角、批判思維,以及整體設計都可以通過慕課展現出來。 優質資源可以不受區域限制進行共享,促進全面學習、終身學習。 “慕課”是當前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在教學手段革新上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當前教育界推崇的新型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在線學習理念,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如果能夠在高校課程改革中大力推廣,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可謂“慕課”是一種革命性的突破。在“慕課”理念下建立高校課程體系,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表現。因為“慕課”是以網絡為平臺,不受時空,地域,國籍的限制,教學平臺與時代接軌,“慕課”是以教育對象,過程,時空,手段等全國開放的授課形式為基礎,教學手段多樣化。
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敦煌學的研究;對于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遺產,帶動我國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發展,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魏奇峰.敦煌舞三十而立的輝煌與隱憂[N].西部時報,200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