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是由人創造產生的,是人類用思維和自己的勞動創造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設計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同樣也要具備一般審美要求,因此設計美要不同于藝術美,是藝術設計的產物。
【關鍵詞】:美學;藝術設計美;構成要素
設計是物質的同樣也是精神的,利用現有的工具和材料,依靠設計師的思想影響,對已有的技術進行創造的過程。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演變,我們認識到設計的發展和進步需要依附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因此,一項設計的完成是人類智慧和科學,是有藝術參與的產物。
設計師的審美必須要達到廣大受眾的審美需求,而其設計價值體現在實用功能美方面,而設計美是有下面的這四個要素所構成,分別是:材料、形式、結構和功能這四美,四者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一)材料美要素
設計師在進行最初的工作之前,首先要選擇所需要的用料,用什么樣的材質來表現,內部和外部用料的使用,無論在服裝設計、工業設計還是日常生活用品設計等方面都需要考慮到材料的使用,因此材料美應該是設計美的第一構成要素。從大的設計來說,航天飛機設計材料的選擇,利用高科技材料,各種合成材料作為選擇;從小的設計來說,我們日常生活每天都要使用的餐具,有陶瓷和塑料材料之分,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材料。這就要求了設計師不僅要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藝技術的基本認識,還要求掌握材料的各種性質和類型,掌握在各種環境情況下材料的變化狀態,從而才能在設計產品時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材料的正確選擇。
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它們的使用和推進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技術和方式的革新。然而將其強加到舊材料的產品上會破壞了原有的美觀性,不考慮實際性的新材料運用。例如把鋼筋混凝土運用在故宮等古典建筑之上,便破壞了它的傳統風格和建筑技術。在如今,許多新的材料成為天然材料的替代品,例如人造毛代替了真正的動物皮毛,這樣既綠色又環保,而且相比天然的材料價格低廉,得到眾多人們的支持。
設計師在進行設計行為時,選擇和運用材料會特別注意材料帶來的質感,質感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各方面感官得出的感覺。有的設計為了追求天然淳樸的美,表現出原有的自然美感,會采用天然的材料,不過多的改變,保留其固有的美,例如明式家具,有的在其表面不需要再涂刷油漆,而是單純自然的來表現它的線條紋理美。
材質的美是深層次的,并不是具象的美,需要依賴結構來展現,來使得材質充滿新鮮感,具有向上的積極感。材料借助于結構來體現形式,從而使得抽象美變成具體美。
(二)結構美要素
要理解結構美,便要先弄清楚結構的基本概念。各個內部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反應,每個產品內又有屬于自己的結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各個結構材料之間相互結合,結構與材料是被捆綁在一起的,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同時出現。結構可能影響到產品的功能,在選材一樣的情況下,產生出不同的產品,使得它們最終的使用價值和用法是不一樣的。比如說陶泥能夠變成盤子也可以設計成掛飾,結構決定了產品的性質。
產品的結構具有層次性,每一種產品都有不一樣的層級,而每一個層級有著屬于自己的材料。例如單反相機是有鏡頭、鏡頭蓋、機身、閃光燈等各結構組成。而每一個部件又有著屬于自己的結構構成。另外,產品結構要有穩定性特征,無論什么樣的結構狀態,各材料之間都要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使得產品具有穩固性、安全可靠性。然而這種穩定性是有期限的,處在一定環境下要有所消耗,結構都會有所瓦解,從而才能刺激消費者選擇更新的產品。
(三)功能美要素
設計師利用一定的材料設計組合成結構從而體現出符合要求的形式,從而實現所要求的功能。設計美強調產品應該體現出為人所服務的功能,而所謂的功能美在這里主要體現出和諧的人體工程學關系,符合基本的學科要求。而對于設計產品來說,無論是什么類型的產品,人們設計出來它,正是因為它可以符合人們的基本層面或者更深一層心理方面的需要,表現在人類與功能的關系上,離開了人的要求后,也就沒有了應有的意義。
同一種產品在整個大環境下會有不同功能的表現,這會牽扯到四個方面的功能。對事物、環境、社會還有人自身體現著不一樣的功能。但要時刻注意到要關系牽連著人,和人有一定的牽扯,如果拋開了人的需求就談不上其他功能了。而一件產品并不一定只有一種功能,雖然可能只體現出一種形式,但是會有多種功能體現。例如,一臺單反相機,既會有拍照功能,又會有攝像功能。而許多生活用品的設計又會體現出人機工程學的使用。設計美要凝聚著人的體力和腦力,對自然和規律的感知,來體現人對于這個社會的作用和影響,而功能美便成為了設計產品審美價值的重要展現。
(四)形式美要素
從美學角度來說,美的內容和美的形式構成美的東西,兩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都無法生存。任何事物都是富有形式的。而美的形式和形式美是有關聯但又是獨立的個體。美的形式是一個統一的組成部分,不可能單獨的脫離出來,舍棄美的內容。而形式美是一種獨特孤立的美,具有它獨特的審美價值,是拋開了美的內容,從形式中成長進步起來的。而對于形式美要素的理解應該是包含了美的形式又具有形式美因素,我們對所看到的一個產品形式美的理解應該是:依據一般的規則融合結合在一起的各種形式構成的并不具象的并不寫實的又具有籠統性模糊性不可描述性的美。
雖然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許多產品的材料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但是形式上并沒有發生很大改變。一個新產品的誕生,往往是從功能上下手,從與自己相近功能的形式上借鑒經驗,從而取代舊的形式。因此形式是具有穩定性的,同時也是具有多樣性的。
設計行為跟隨著人的思想意識的發展和推進,緊隨技術的進步,使得科學和藝術之間形成了統一,是融合了理想和感性的設計活動。沒有設計美,就沒有設計美學,也就談不上設計審美。
設計美的構成要素涵蓋的范圍和方面越來越廣泛,設計師在設計時考慮的方面越來越全面,形式、材料、結構和功能成為每一次設計時必須要注意到的因素,要有靈敏善于觀察的眼光和心思去挖掘周圍事物,發現困惑之題,去試著解答和改變它,要一直思考,不停地進步,不能松懈,這樣才能做出要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參考文獻:
[1] 李超德 .設計美學[M]. 合肥:人民藝術出版社,安徽美術出版社 ,2009
[2]張久美,劉菊芳.論藝術美學和設計美學的“孿生”關系[J].美與時代(上),2010(5).
[3]章利國.設計藝術美學[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