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為連接刑事裁判和刑罰執行的紐帶,刑罰交付執行是刑事訴訟的重要程序之一,是刑罰得以實現、罪犯得到懲處的關鍵。本文通過調研S市看守所近三年來交付執行基本情況,針對目前看守所交付執行難的情況,分別分析了看守所、檢察機關在交付執行、檢察監督過程中存在問題及原因,并從檢察監督的角度提出通過健全信息共享協作機制、建立同步監督機制、健全刑罰交付執行監督糾正違法機制、完善交付執行配套保障機制,完善刑罰交付執行監督內容,促進刑罰交付執行依法、規范進行。
【關鍵詞】:刑事交付執行;檢察監督;問題;對策
刑罰交付執行是刑罰執行的起始環節,也是刑罰執行的薄弱環節。[1]由于“重審判輕執行”觀念的影響,刑事交付執行長期不被重視,刑罰交付不及時和交付執行難是刑罰交付執行中長期存在的問題,不僅罪犯得不到及時懲罰和改造,而且導致超期羈押、久押不決,嚴重危害了看守所的安全穩定,損害了罪犯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加強對刑罰交付執行的法律監督成了當務之急[2]。本文以S市看守所2013年至2016年期間的刑罰交付執行人數為樣本,對刑罰交付執行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實證考察,并從檢察監督的角度提出對策建議。
一、S市看守所刑罰交付執行基本情況
經實地調查統計,S市某看守所2013年至2016年每年交付執行人數量逐年上升,每年交付執行人數依次為 147人、281 人、252人、305人,隨著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和年交付執行人數增多,交付執行環節存在的諸多問題逐漸暴露。三年來,該所共交付罪犯執行刑罰985人,發現交付執行環節違法的有46人,占所交付人數的4.67%(詳見表一)。
其中法院未在生效判決后10日內及時送達執行法律文書的2人,法院交付執行文書不齊全、不完整或者錯誤導致看守所不能按時交付的28人,因監獄原因拒收的3人,其中罪犯患有艾滋病拒收的1人,監獄以春節期間不符合其收監時間拒收的1人,因罪犯在看守所摔傷骨折拒收的1人,違法留所服刑的13人(詳見表二)。
二、S市看守所刑罰交付執行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調研發現,目前S市看守所在刑罰交付執行活動中存在大量交付執行不及時、違法留所服刑和交付執行難的情況。這一方面致使看守所管理難度加大、警力不足問題凸顯,潛伏諸多隱患。另一方面因看守所場地所限,缺乏對已決犯勞動改造的條件教育改造難以開展,導致留所服刑的罪犯刑滿釋放后再次犯罪現象。
(一)人民法院制作交付執行法律文書不規范、不完備,判決、裁定生效后不及時送達看守所,導致看守所不能及時、依法交付執行
雖然《刑事訴訟法》第253條對交付執行的機關、程序和交付執行的法定期限做出了規定,但實踐中人民法院不及時送達執行法律文書的情況屢見不鮮。不僅影響正常的監管秩序,也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影響刑罰目的和功能的實現。筆者經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法院未及時在判決生效后法定期限內將有關法律文書送達看守所,致使罪犯無法按時交付執行。一是人民法院個別辦案人員責任心不強,對刑罰交付執行重視不夠,在判決生效后遲延送達案件交付執行文書。二是看守所在法定審理期限內無從知曉在押人員的判決是否生效,無法提前進行預警或提示。三是二審法院在將生效判決文書流轉至第一審人民法院交付執行過程中出現脫節和延遲,致使第一審人民法院不能及時向看守所送達執行文書。四是個別工作人員受人情關系影響,為達到“交付執行時余刑三個月以下”而留看守所服刑的目的,故意遲延送達。
2.法院交付執行文書不齊全、不完整或者錯誤,造成罪犯交付執行不及時。法律文書是刑罰執行的依據,尤其刑罰交付執行文書更是終局性的法律文書,具有司法公信力。[3]《監獄法》第16條第二款規定:“上述文件[4]不齊全或者記載有誤的,作出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補充齊全或者作出更正;對其中可能會導致錯誤收監的,不予收監。”監獄收監罪犯時,往往會對法院的法律文書進行嚴格審查。有的監獄要求法院一審、二審判決、裁定書以及起訴書中罪犯基本信息完全一致。監獄拒收后,看守所就會把交付執行手續退回法院,要求法院按照監獄要求更改法律文書。如此導致的收監執行難問題,有時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協調解決。
(二)監獄違法拒收交付執行的罪犯,導致罪犯長滯留在看守所而不能正確、及時執行刑罰
在對S市看守所2013年至2016年6月期間的刑罰交付執行的監督檢察中發現,刑罰交付執行難問題也是刑罰交付執行中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1. 罪犯交付執行前身體有傷或患一般性疾病,監獄要求治愈后在交付執行。根據我國《監獄法》第16條、17條的規定,對于公安機關、看守所送交監獄執行刑罰的罪犯,只要法律文書齊全,監獄應當一律收監執行[5]。對罪犯的身體檢查應當在收監后進行,且不得作為是否收監的前置條件。但實踐中多數監獄從部門利益出發,任意擴大暫不收監的范圍,自行設定條件,對所有罪犯在收監前均進行體檢,對有傷、患病等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要求看守所治愈在交付執行,造成已決罪犯遲遲無法交付監獄執行刑罰,只好暫時羈押在看守所中。不僅侵犯了罪犯了權益,而且嚴重影響看守所的正常管理和安全穩定。如被告人范玉某因信用卡詐騙罪于2015年12月7日被D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刑期自2015年7月2日起至2021年6月2日止,同年12月19日法院送達執行文書,但在看守所關押期間于2016年1月11日摔傷致左髕骨骨折,監獄不予收監,要求看守所治愈后在送監執行,最后直至2016年3月23日才送監執行刑罰。
2.監獄對交付罪犯的時間、人數、條件等做出苛刻要求,造成看守所不能及時交付執行。如有的監獄規定節假日前后一段時間不得交付監獄、每月只兩次收監,分別是月初的一天和月末的一天、對女性罪犯的收監必須在看守所關押滿3個月時間以防止懷孕等完全不符合刑事訴訟法和監獄法規定的不予收監條件。
(三)看守所不嚴格依法在一個月內將罪犯交付監獄執行刑罰 ,違法截留余刑三個月以上罪犯留所服刑
1.辦案機關為辦理其他案件需要發函給看守所要求暫不將罪犯交付執行。對已決罪犯,如果公安機關為辦理其他案件需要其配合或者其本身還有遺漏案件在偵的,公安機關為了提審和詢問方便會發函給看守所,要求其暫緩送監執行,看守所基于各種考慮,也會出現暫緩將已決罪犯交付執行的情況。
2.看守所為節約經費和安全,有時會考慮將罪犯集中送監獄,從而出現超過一個月交付執行的情況。看守所每次將罪犯交付監獄執行刑罰,都要組織武警、看守所民警、醫生并配備相應的交通工具進行押解,一般時間為一天,成本很大,出于安全和節約經費的考慮,看守所有時候會考慮取消人數少的送監時間,而等到罪犯較多的時候一并送監,這樣就會出現超過一個月送監執行的情況。
3.受人情關系影響,故意拖延交付執行時間,違法留所服刑。看守所個別工作人員受人情關系影響,為達到“交付執行時余刑三個月以下”而留看守所服刑的目的,故意將罪犯在收到執行文書一個月內交付執行的法律規定認為的延遲,特別是對收到法院執行文書后剩余刑期為三個月零幾天的罪犯,千方百計以各種理由拖延交付執行,達到違法留所服刑的目的。
4.罪犯所涉相關民事案件不能及時結案,造成罪犯不能及時交付。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審判決宣告以前提起,若未在此期間提起,當事人還可在刑事判決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如果當事人在刑事案件判決生效后才提起民事訴訟,加之此類民事案件審理過程往往較為復雜,不能及時結案,將導致罪犯就難以及時交付執行。
三、檢察機關在刑罰交付執行檢察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人民檢察院對刑罰交付執行監督缺少有效的程序保障
自刑訴法賦予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豐富的職責后,從高檢院到省、市、區(縣)基層檢察院都在積極探索新增業務,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而交付執行并未引起重視。原本就散落于不同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有關交付執行監督規定專門性文件確未出臺,監督范圍、監督流程、監督方法和手段都不明確,缺少有效的程序保障,制約了監督工作全面、規范、深入地開展。
(二)交付執行法律監督缺乏權威性和剛性
交付執行監督仍以辦事模式為主,未向辦案模式轉變。針對交付執行中的違法情況,檢察機關多是從中協調,扮演的是調解人的角色,很少將此類違法情況當作案件來辦理,沒有詳細的調查取證,沒有形成完整的調查報告,很少從中深挖犯罪線索,很難形成監督合力,樹立監督權威。同時對人民法院、看守所、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發出的糾正意見并沒有強制執行力,致使法律監督權威和剛性缺失。
四、刑罰交付執行難的檢察監督對策
(一)健全信息共享協作機制,擴寬監督信息來源
目前,檢察機關對刑罰交付執行的監督一般從人民法院將執行文書送達看守所開始,而且僅靠駐所檢察人員查閱看守所在押人員檔案來履行刑罰交付執行監督職能,這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建立提前介入機制。即人民法院在送達看守所交付執行文書的同時將交付執行通知書抄送檢察機關,對法院未及時送達法律文書的及時催辦,對看守所未將已決犯交付監獄執行的及時提示。
1.實行法律文書移送備案審查制度。檢察機關應加強與法院聯系,建立刑事生效法律文書抄送檢察機關備案審查及交付執行信息定期通報制度。法院作出生效判決或者裁定除向公訴部門送達法律文書外,應一并抄送刑事執行檢察部門。
2.探索建立刑罰交付執行的交付催辦、提示和通報制度。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要與案管部門、公訴部門建立經常性的聯系溝通和信息共享制度,及時了解公訴案件的判決、裁定情況,反饋交付執行情況,督促法院在判決生效十日內及時將起訴書、生效判決書、裁定書、執行通知書和結案登記表送達看守所。看守所要及時通知辦案機關送達交付執行文書,對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未及時送達執行文書的,要立即書面報告刑事執行檢察部門或駐所檢察室。對人民法院未在法定期限內及時將執行文書送達看守所的,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要及時跟進,進行催辦和提示。
3. 構建刑事交付執行信息共享平臺。打破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建立檢察機關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和法院、公安、司法機關執行數據共享數據庫,將分散在法院、公安、司法機關等不同信息系統中罪犯結案、交付、接收、執行、變更等信息整合起來,并實現省內三級互通。通過運用網絡技術手段,使檢察機關從繁雜的書面交付執行數據查閱及統計分析中脫離出來,便于檢察機關及時、準確、全面掌握罪犯交付執行動態,進行動態監督、同步監督。
(二)建立、完善刑罰交付執行同步監督機制
探索建立刑罰交付執行的同步監督機制,對刑罰交付全過程實施監督,有效保證罪犯進入服刑階段。
1.建立健全刑事檢察部門交付執行監督臺賬制度,實現事前動態監督。
交付執行檢察臺賬是檢察人員對每個被執行人從判決到交付執行完畢為止的檔案記錄,記載著每個被執行人的基本情況,羈押情況、判決情況、交付執行情況,是檢察人員對交付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的依據。通過檢察臺賬,檢察人員可以隨時掌握和及時發現交付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可以提前對應及時送達執行文書的人民法院和及時交付監獄執行刑罰的看守所進行預警和提示,同時可以及時提出檢察建議和糾正意見,督促人民法院和看守所進行整改和糾正,實現對交付執行活動的事前有效監督。
交付執行檢察臺賬一般應包含四個部分組成:一是罪犯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入所時間等。二是刑事判決、裁定情況。包括判決時間、收到判決時間、判決生效時間、刑期等。三是執行情況。包括收到執行文書時間、送交監獄執行時間、服刑地點。四是糾正違法情況。包括檢察人員在交付執行監督檢察過程中發出的檢察建議和糾正意見的具體情況。
2. 將日常派駐檢察工作和交付執行檢察工作結合,強化刑罰交付執行事中監督。根據建立的交付執行檢察臺賬,結合派駐檢察中的每日出、入所檢察、羈押期限檢察及查看看守所前臺值班記錄,及時了解看守所是否及時將判決生效的罪犯交付監獄執行刑罰,監獄是否存在未依法收押送監罪犯等情況,并進行跟蹤監督,對違法情形及時予以監督糾正。
3.定期開展交付執行檢察專項清理活動,加強刑罰交付執行事后監督。充分發揮駐看守所檢察室作用,調取交付執行環節的相關信息,通過“分類登記、逐案摸排”的方法進行清理,對照交付執行監督臺賬,對已決犯交付執行情況進行對照審查。通過專項檢察和清理,查清未交付執行人員情況,逐案進行清理,保證未交付罪犯及時交付。同時區分不同情形,明確責任主體,督促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完成糾正工作。
(三)完善刑罰交付執行監督方式,建立健全刑罰交付執行監督糾正違法機制
1.健全糾正違法機制。糾正違法是刑罰交付執行監督的主要監督手段。首先,檢察機關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要嚴格依法監督,對發現法院、公安機關、看守所、監獄在罪犯交付執行、留所服刑、收監執行活動中的違法情形的,應當一律依法提出糾正意見,并監督其糾正。其次,應當增強糾正違法意見的強制執行力,明確法院、公安機關、看守所、監獄拒不執行糾正違法意見的,應當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紀律責任,檢察機關有權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紀律處分的建議權。再次,檢察機關要積極爭取黨委、人大的支持,提高糾正違法的實效。檢察機關對同級司法機關提出糾正意見,應當糾正而不予糾正的,要將糾正違法通知書抄送同級人大常委會和政法委,并報告上級檢察機關,借助人大常委會、政法委和上級檢察機關的力量來督促糾正。[6]最后,應當建立健全被監督單位對糾正違法意見的復議、復核程序和督促糾正制度。
2.通過查辦刑罰交付執行中的職務犯罪,以辦案樹立監督權威。刑事執行檢察部門應通過查辦法院、公安機關違法交付執行背后是否涉嫌違法犯罪情況,對涉嫌刑事犯罪的情況,及時開展立案偵查。對于交付執行活動中的職務犯罪進行立案查處,能夠起到查處一案、震動一片、預防一段時間的效果。
(四)完善刑罰交付執行配套保障機制
1. 創新刑罰交付執行工作銜接機制,建立刑罰交付執行規范流程。可構建交付執行工作“一卡通”銜接機制,將罪犯交、接收執行、監管、考察、變更執行、檢察監督等一系列工作程序納入一體化管理,即以“一卡通”的形式,載明刑事交付執行流程情況。[7]其中“一卡通”規定交付執行程序中交付機關、接收機關、罪犯應在“一卡通”上簽名,并對各自在交付執行程序中的職責予以確認,有力解決交付脫節問題。檢察機關要按照同步監督的要求,細化刑事交付執行檢察人員的職責、權限,以及工作流程,健全監督效果評估機制,形成科學、全面的交付執行監督流程規范。
2.推進刑罰交付執行監督工作由辦事模式向辦案模式轉變。將刑罰交付執行監督工作納入辦案系統,建立健全案件受理、調查取證、撰寫報告、制發法律文書、案卷歸檔等辦案程序,實現刑罰交付執行檢察工作全面由辦事向辦案工作模式的轉變。
3.建立交付執行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公、檢、法三機關應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解決交付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交付執行長效工作機制,保證刑事交付執行工作順利開展。
4.建立交付執行內部監督機制。縱向上,要完善上級院對下級院交付執行法律監督工作的監督機制;橫向上,同級院之間要做好交付執行法律監督工作中的相互協調;管理中,要全面加強檢察隊伍自身建設,強化監督意識,加強紀檢、監察工作。
5.建立健全檢察機關對交付執行控告、申訴的處理機制。現行的交付執行程序單純圍繞司法機關職權出發,具有單一性和職權性,忽視了罪犯和被害人對交付執行程序的參與權。實踐中,罪犯及其家屬、被害人對能否被及時交付執行、何時交付執行刑罰往往也很關心,并由此可能引發控告、申訴。罪犯及其家屬、被害人認為交付執行違法的可以向檢察機關提出異議,罪犯及其家屬、被害人也有權對于交付執行活動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向檢察機關提起控告、申訴,檢察機關依法審查、監督糾正,并將處置結果、復議結果告知控告、申訴人。
注釋:
[1]曹建明.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刑罰執行監督工作情況的報告[R].2015-11-02.
[2]徐玲利.刑罰交付執行存在問題及對策思考[J].人民檢察,2015(14):56.
[3]王潔平.刑罰交付執行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檢察官,2012(1):27.
[4]《監獄法》第 16 條第一款規定,“罪犯被交付執行時,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人民法院的判決書、執行通知書、結案登記表同時送達監獄。”
[5]《監獄法》17條規定:“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符合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應當予以收監。”
[6]袁其國.認清形勢 明確任務 開拓創新 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推進刑事執行檢察工作——在全國檢察機關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會議上的報告[R].2015-05-28.
[7]姜廣樂.刑罰交付執行檢察監督機制的構建[J],人民檢察,2015(17):44.
參考文獻:
[1]袁其國主編.刑事執行檢察工作重點與方法[M].中國檢察出版社 ,2015 .
[2]孫謙主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理解與適用[M].中國檢察出版社, 2012.
[3]葉小琴,李婕,王少博.看守所檢察監督實證與比較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14.
[4]劉繼國.監所檢察制度適用[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
[5]白榮軍.刑罰交付執行環節之檢察監督[J].法制博覽,2015(11)下。
[6]包耐兵,王成柏.罪犯交付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檢察監督[J].人民檢察,2005(4).
[7]李曉鵬.刑罰執行法律監督的現狀與完善——以構建同步監督機制為視角[D].華東政法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