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問我投資的經驗與感受。其實,多年來在拍賣場,最切身的體會是覺得現在整個拍賣市場都處于忙碌的狀態,無論是在拍賣行工作的人還是在外看市場的人、買東西的人都很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而自己在拍賣市場上也時常是臺上看臺下看。就連場外的人也在忙活著,看能不能收藏到一件好東西。
所以,很多人都說現在是全民收藏熱。其實,從整體上說這是個好現象。因為這代表著大家生活富裕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了對美的追求的渴望與能力,但前提是,收藏的背后應該在個人承受能力的范圍之內。
然而,無論收藏還是投資,我們都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追求美。你一個月掙1萬元,可你要買幾萬元的東西,這樣一來你就有壓力了。因為一旦超出了你能承受的范圍,不僅你不快樂,而且你追求的美也可能在壓力下打折扣。
如果把收藏作為投資那就不一樣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首先你要有資金用于投資;其次你要分析哪些東西會漲,哪些東西只是泡沫,這一點和收藏不一樣。收藏可以感性,但是投資一定要理性。你花5000元去買一個碗,不要幻想它會變成5萬元,這個可能性很小。5000元的碗也許量很大,但升值空間就會很小。收藏古董講究真、精、美,新東西或找對公司、找對人買就不存在真偽問題;精就是稀少,但是追求美才是最高境界。
不能只關注收藏投資的流行趨勢,現在市場流行什么,你就去追逐什么;或者媒體報道幾個成功的案例,你也去效仿,那樣不理性的投資是不正確的。
現在我常常說,我們現在追逐流行的人,在流行的時候并沒有好好理解流行,如果沒有美學創意的流行,當流行過后,就會遇到賣不了、過時的困擾,收藏同樣是這個道理。
就筆者個人而言,不管是投資還是收藏,其目前的成績都是源自對美的堅持,例如此前收藏潘玉良的畫,再如收藏佛像。這些藏品先是具備了美的價值,隨后自然而然地具備了投資價值。
此前,文物都是被當成麻煩的東西,而當下卻出現了全民收藏的現象。有史以來,藝術品市場都是小眾市場,但當下成了大眾都在關注的對象,個人覺得這種現象過于著急了,熱也過熱了,全民收藏熱本是好事兒,就怕熱得躁了。
但收藏應該讓心慢下來,藝術品收藏應該是一個慢活兒、細活兒。甚至從根本上說,藝術品收藏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這種生活方式能夠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而在這個過程中,那是再好不過的,但是如果只簡單地把藝術品當作投資工具,那就有點背道而馳。畢竟,就投資來說,藝術品并非是最好的投資方式,因為藝術品變現需要多種過程。
藝術品和軍火、毒品并列為世界三大“暴利”行業,但軍火是傷害人的,毒品是毒害人的,而只有藝術品才會為人帶來美好。所以,未來只有藝術品收藏才能真正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把藝術品收藏當成一種生活樂趣,那才是真正的全民收藏熱,藝術品市場也才能真正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