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第三季度之后,隨著資金收緊,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水漲船高,比上半年高了一些,對客戶吸引力略有提升。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9月447家銀行共發行了9632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凈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增加3家,產品發行量減少624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60%,較上期上升0.05個百分點。
中小銀行非保本產品收益率奔5%
從整體收益率水平而言,依然是非保本型高于保本型、中小銀行高于國有大型銀行的節奏。如城商行發行的3~6個月期限的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可達5%,一年期以上的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達5.15%(詳見表1)。記者從多位零售銀行人士處了解到,對于有相當用戶基礎的大型銀行而言,并沒有推薦客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驅動力。

和券商集合理財、信托、基金等產品比,盡管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口碑高一些,但收益率競爭優勢不大。目前,無論是否保本,銀行理財產品都以類固收產品為主,而同為類固收產品,券商集合理財的收益率比銀行普遍高出0.2%~0.5%。“比如銀行是4.6%,券商集合理財是4.8%,利率差距不算很大,同樣是類固收的產品,有些客戶會更信任銀行。”某銀行內部人士透露,事實上,無論是保本還是非保本,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大多仍處于剛性兌付的局面。
凈值型產品長期持有博高收益
除了常態化發行固定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外,銀行如今加大力度發行了一些凈值型理財產品。據悉,這類產品類似開放式基金,不設預期收益率。資金投向債券類資產、債權類資產、貨幣市場工具、權益類資產等低風險資產。

凈值型理財產品運作模式為非保本浮動收益,投資者購買產品前無法預知產品實際收益率,盈虧由投資者自負。不過,凈值型理財產品也有一些指標可以參考,比如穩健的凈值型產品可借助歷史凈值大致測算其預期年化收益率,如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初始凈值為1元,成立180天后最新凈值為1.02元,那么年化收益率約為4.05%,即(1.02-1)÷1÷180×365。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興業銀行萬利寶理財管理計劃第一期第1款的期間年化收益率高達67.15%,摘得凈值型產品榜首。(見表2)
專家建議,凈值型理財產品適合長期持有,購買此類產品短期內贖回需要贖回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