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監管層的強監管,私募業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生長態勢。特別是8月30日,新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不僅提高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準入標準,還對信息披露、行業自律監督管理、創業投資基金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面對私募業強監管令,私募機構卻乘機逆勢擴張,跑馬圈地。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備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私募證券管理人數量為7824家,比去年底增長43家;基金數量為29511只,比去年底增加2496只;管理規模自7月已經轉正增長809億元,為23567億元,而百億級私募家數已超過100家。
可以說,如今百億級私募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事。也正是因為如此,手握重金的它們更加吸引人們的關注。它們的投資方向、操作策略等都可能是市場上的一個風向。那么,作為普通的投資者,如果想要從私募這里找到投資思路,找準方向,不妨去看看私募的風在往哪個方向吹。
從重倉股中看出私募的投向
盡管沒有人知道全部私募的持倉,但我們可以通過私募基金進入股票前十大的股東名錄管中窺豹。
有統計數據顯示,進入股票前十大股東中的私募基金大約有300多家,涉及個股200多只。在這200多只個股中,占比最高的為房地產、化工、電子等三個行業,均超過10%。特別是電子,幾乎是公私募一致看好的行業。
在今年第一季度,私募增持較多的板塊為醫藥、電子元器件、電力及公用事業、環保及公用事業、家電等,減持較多的主要是基礎化工、汽車、紡織服裝、房地產等。第二季度,私募增持較多的板塊則為房地產、醫藥、電子元器件、基礎化工、機械等。第三季度增持較多的則為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機械設備、電子設備等五大板塊。
可以說,從私募的持倉分布和結構來看,私募基金越來越看重盈利的確定性,也越來越走向基本面挖掘。因此,基本面向好,業績穩定的行業,往往成為私募的關注對象。
例如電子白馬行業,在市場和政策雙雙利好之下,得到公私募的一致看好。所以,這些基本面好的行業,不僅受到私募的青睞,券商也十分看好。如招商證券近期有研究報告稱:對于前期電子白馬有一些調整,市場比較關注后續趨勢。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的行業整體邏輯是清晰的,而且第四季度很明顯要好于第三季度,明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也會非常驚人。因此在招商證券看來,現在電子白馬又到了布局時。
從調研中看私募關注的方向
眾所周知,私募特別是百億級私募的調研動向,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它們在同一段時間都調研過的公司,往往也會是關注度比較高的行業和投資風向。
為了找到準確的市場風向,今年以來私募調研也很頻繁。例如,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前十大百億私募共計調研了343家上市公司。其中,知名私募淡水泉投資調研最為勤奮,多達65家;其次為博道投資、朱雀投資、景林資產、重陽投資以及六禾投資,調研數量均在30家以上;從容投資、盈峰資本、展博投資和理成資產也均超過20家。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百億級私募的調研路徑其實是與各板塊指數漲跌幅趨于同步的。例如,中小板指在今年上半年乘風破浪,上漲達7.33%,漲幅最高,因此中小板公司獲得了數量最多的私募調研;相反,由于今年以來上證指數略顯疲軟,上漲幅度不大,因此主板上市公司較少獲得私募調研。特別是上半年表現欠佳的創業板公司,幾乎難見私募調研的影子。
而近期,隨著市場風向的轉變,8月以來,私募機構調研熱情有所衰退,被調研個股數和調研次數都較上月有所下滑。不過,經《理財》雜志記者梳理發現,私募調研絲毫沒有減弱對中小創的熱情。在近期超過10家私募機構扎堆調研的15只股名單中,全部調研對象集中在創業板和中小板,主板無一家公司上榜。
電子行業最受私募機構關注
從行業分布來看,在超過10家私募機構共同調研的行業中,電子行業繼續穩居私募機構關注度榜首,計算機和化工關注度位列其次,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熱度依舊。特別是電子行業,無論是被調研次數還是持股情況,都可謂是備受私募偏愛。
從調研情況來看,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私募調研5000多次,其中調研次數最多的是電子,調研公司數量達65家。醫藥生物、計算機在其后,分別達到49家和33家,而其他行業公司均在30家以下。因此,從行業調研來看,電子行業當之無愧最受百億級私募偏愛。
例如,所屬電子板塊的歌爾股份幾乎是受到各類型機構的扎堆追捧,調研次數遠超其他股票,僅私募調研機構數量便超過了50家,位居榜首。其中,百億級私募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盈峰資本、涌峰投資、重陽投資等5家私募巨頭出現在歌爾股份的現場調研名單中。
從今年的持倉情況來看,私募對電子的態度與市場調研相吻合。例如,好買基金網數據顯示,在今年的私募持倉行業分布中,電子行業高居榜首,持倉近14%,除房地產、化工兩個行業超過10%外,其他行業持倉比例均在10%以下。
事實上,回看2017年的行情不難發現,電子行業龍頭白馬確實跟隨著“漂亮50”走出了一波行情。特別是在國家政策和產業資金的大力扶持下,中國電子產業從“跟跑者”到“并跑者”正逐漸向“領跑者”角色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持續醞釀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同時,在私募調研中,電子龍頭白馬股更是得到“超配”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