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是海因里希·伯爾杰出的代表作。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既立足現實剖析時弊又細致刻畫了典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新時代女性面對生活的打擊,不斷的抗爭與堅守,起其自我意識逐漸覺醒。
【關鍵詞】:現實主義;女性文學;女性自我意思
一、引言
海因里希·伯爾是聯邦德國的一位偉大的作家,197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在他的文學創作中堅持立足現實,以深邃而敏銳的目光對所處的時代進行剖析,創作了眾多的反應時代風貌的優秀作品,而小說《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小說從社會的丑惡出發,探究小說的現實性,即小說對現實社會的抨擊,然而,從現實出發,從人本出發去探討作品中呈現出的社會的人,甚或是社會中的女人,更值得我們關注。
二、現實主義與女性意識
現實主義首先真實客觀地再現社會現實。盧卡契提出了整體描寫就是反映社會-歷史的總體性,追求文學描寫的廣度,強調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統一。典型論構成現實主義理論的一項核心內容,典型論就是文學人物的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問題。把人物置身于一個政治、社會、經濟的具體的總體現實中刻畫才能達到“充分的現實主義”的高度。這部小說充分設計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實表現和典型人物。小說的主人公卡塔琳娜·勃羅姆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女性。卡塔琳娜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她渴望像許多其他人在經濟獨立利益。在她身上體現那個時代整體德國女性的形象。
按照法國哲學家、女性主義者波伏娃的觀點認為,女性主義不僅是學術問題,也是一場政治運動,女性主義倡導婦女的平等權利,提倡女性人權和女性自決,以及倡導結束一切形式的性別歧視。[1]她認為,歷史以來男人總是社會的主體,而把婦女作為客體,作為“其他”。這種性別差異是不自然的,而是有特定的文化內涵的。波伏娃《第二性》這本書的導言中寫道: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想著要不要寫一本關于女性的書。這一話題很敏感,尤其容易激怒女性,而且這是一個舊話題。前人已經在女權運動的爭論上使用了足夠多的筆墨,我們似乎沒有必要再去討論了。但是這個話題仍然有人討論,因為上世紀的討論謬見太多,對解釋清楚這一問題于事無補。[2]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由于男性的有意抑制而導致了女性的性格急能力相比較于男性要弱。女性主義思想形成可能是由于女性不再忍受不平等地位和不公正的待遇。女性意識到她們生活在一個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中,并深深的陷入了性別壓制的泥潭。女性主義或者女性意識就是在這一背景下不可逆轉的應運而生了。
三、女性自我意識
1、自主追求愛情
關對于愛情和婚姻,凱瑟琳也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她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她在短時間內“就與自己的紡織工丈夫威廉結婚”。[3]但她并不愛威廉,她認為他是“一個典型的卑鄙小人,不僅在世俗生活中,而且在宗教上也是不虔誠的”[4]。因此,凱瑟琳離開他后從未后悔過。另一個例子是斯托布輪德。“他不僅生活富有,而且在政治、經濟、科學領域享譽盛名。然而,他卡塔琳娜對她沒有感覺,反而覺得他是在干涉自己的生活。”[5]但是當她在家庭舞會上認識格特后,馬上就愛上了他,并很快就與他結婚,雖然她為此付出了很多, 但她從不后悔。但她不后悔,她說:“我的格特,他就是我要等的人,他就是我要與之結婚生子的人,即使他鋃鐺入獄,要等待多年,我也在所不惜”。[6]綜上所述,我們清晰的知道,卡塔琳娜是一個在愛情方面非常有自我主見和自我意識的女性。如果她一旦發現自己不愛了,她就會離開或者與之疏遠,即使他是富有或突出。然而保守派道德觀念要求女人要從一而終。因此,謠言也就產生了,說她是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而離開紡織工。卡塔琳娜能為了愛情付出一切。伯爾以前作品中的婦女形象大多是些次要人物,她們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她們也不會要求更不會有自我意識去追求愛情和追求幸福。因而,自由追求愛情與幸福是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
2、追求物質生活
凱瑟琳是一位獨立的女性,她有自己的事業,追求好的物質生活。作品中提到,卡塔琳娜戈貝爾肉店當幫工,在柯世樂公司的全天幼兒園里當主管,也在審計師費勒爾博士家當過女傭,管家,之后又在布羅納夫婦家工作。她做了許多工作,在晚上或周末,她甚至還有不同的兼職。她想把她的整個時間投入到工作中賺更多的錢。凱瑟琳有一個小筆記本,上面詳細記錄她所有的支出。她的生活開銷非常小,“30到50馬克”[7],因為布羅納夫婦不計算餐費,每天給她提供食物和飲料[8]。此外,他還有一個兩居室的公寓,“每月支付約1100 DM”[9]。
卡塔琳娜聰明、有前瞻性、獨立。她非常清楚她要什么。為了掙更多的錢,她精心規劃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她也常會迷茫和孤獨,常會開車出去散心,沒有目的沒有方向。一個獨立的女人是寂寞的,對卡塔琳娜來說,工作和駕駛是消磨時間和忘記孤獨的好方法。經濟獨立是自我意識的發展基礎。只有當一個人能賺錢,能養活自己的,才能根據自己的意圖和觀點安排生活,才能逐漸的增強自我意識。卡塔琳娜在經濟上完全獨立,她不需要向任何人屈服。這使她能自信的思考自己的未來,規劃自己的人生。卡塔琳娜強烈渴望富裕的物質生活這一特征不是她自己所固有的,而是整個資本主義社會賦予她的。每個人都想盡可能的獲得財富建立聲譽。對卡塔琳娜來說,財富,更具體地說,錢是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她生活的驅動力。因此,可以說卡塔琳娜深受社會的影響,她既與社會相抗爭,同時又適應社會的需要。卡塔琳娜是一個受傷的天使,同時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
3、追求聲譽
凱瑟琳非常重視自己的聲譽。聲譽也就是個人的社會名望。是人們基于個人良好的行為和態度贏得的。卡塔琳娜也試圖在自己的生活中建立聲望。卡塔琳娜在與其他人相處的時候總是表現得善良和友好。例如,卡塔琳娜開著大眾車送赫佩爾茨夫婦去火車站,“雖然火車站幾乎沒有停車的地方,卡塔琳娜還是把他們送到站臺,幫他們擰著沉重的行李”。[10]赫佩爾茨夫人說,她這樣做完全“不是為了錢,不,對于你的好意我們不能給你任何報酬,這樣會傷害您”。[11]另一個例子,卡塔琳娜在費雷爾家當女管家的時候,費雷爾先生因逃稅而被捕。但卡塔琳娜并沒有立即離開他家,繼續在那里工作,每天為費雷爾先生送飯洗衣服。因此,費雷爾先生為她介紹了布羅納家的新工作。然而,卡塔琳娜并不是對所有人都一樣,比如對她的鄰居們并不那么友好,因為他們與她并沒有直接的接觸。鄰居認為她是一個冷淡的或者友好的人。甚或壓根不談論她,因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卡塔琳娜。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卡塔琳娜是一個圓滑的人。她認為,良好的聲譽是獲得好工作和高社會地位的的重要條件。人必須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社會中非常重要,良好的社會關系常常能快速解決許多問題。卡塔琳娜無疑是非常成功的,良好的聲譽讓她受益匪淺。
四、結語
在本部作品中,伯爾通過現實主義方法塑造了一個當時社會的典型女性角色。卡塔琳娜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成功女性角色。她的女性自我意識也是她生活不幸的重要誘因。首先,卡塔琳娜需要賺錢養活自己及家人,因而卷入了黑暗的社會中,不得已而使用暴力來捍衛自己。其次,卡塔琳娜不屈服于社會暴力,勇于與社會暴力斗爭。所有這一切都是卡塔琳娜慢慢習慣了自己決定自己的事。她有能力組織和計劃自己的生活。因此,沒有人知道她會殺托特格斯,也沒人能阻止她。
注 釋:
[1]Wikipedia:Trümmerliteratur[D]. S.O. http://baike.baidu.com/view/4112207.htm
[2]Beauvior, Simone de: Das andere Geschlecht. Sitte und Sexus der Frau[M]. Shanghai: Shanghai Yiwen Verlag 2011, S. 5.
[3]B?ll Heinrich: 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M]. München: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1993, S. 25.
[4]Ebenda, S. 62.
[5]Ebenda, S. 112.
[6]Ebenda, S. 61.
[7]Ebenda, S. 47.
[8]Ebenda, S. 25.
[9]Ebenda, S. 25.
[10]Ebenda, S. 16.
[11]Ebenda, S.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