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揚州鹽商們財力雄厚,富比皇室,他們在揚州大興土木,大肆建造園林、住宅、會館等①,并不惜重金裝飾和點綴門樓,揚州的園林藝術風格又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匠心之奇,裝飾之巧,很有地方特色。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它存在于建筑中,融匯于生活中。研究揚州園林的藝術風格可以從一個切入點探究揚州的傳統文化底蘊的深厚,從揚州園林在古代建筑的作用和地位探究出揚州園林文化的獨特魅力。揚州園林的藝術風格不僅代表著傳統文化,在現在都市中隨著復古潮流的涌現也受到歡迎,本課題研究揚州園林的藝術風格對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有著深刻意義。
【關鍵詞】揚州園林;個園;園林藝術;園林風格;園林文化
一、揚州市概況
揚州剛剛迎來2500周年城慶,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在古代揚州稱廣陵、江都、維揚等②,據這些故稱,便有了現在的廣陵區,邗江區,維揚經濟技術開發區,江都市等揚州的區縣名稱,揚州現為江蘇中部一地級市,于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之交匯處。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古時許多文人騷客慕名前來,留下很多贊美之詞。
二、揚州園林概況
歷史悠久的揚州園林,在中國園林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以其獨特的風格,以典型的私家住宅園林為主,組合處理的園林院落、園林中建筑的設計化理念、水景的獨到處理布置、山石的安排擺放,形成了獨具風格的中國園林文化藝術特色。
揚州的私家園林建造自唐代已成風氣。在清代,揚州園林到了極盛,當時的揚州鹽商富甲天下,他們有大量的財力可以來建造園林(家園),窮奢極欲。據統計,揚州城內私家園林最盛時多達200多處.后經一系列的戰爭革命,大量的揚州園林被荒廢焚毀或拆賣,揚州園林開始由盛而衰③。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之后,兩淮的鹽商恢復了生氣,又紛紛開始建造園林,但此時園林建造的中心轉向了蘇州。揚州園林甲天下變為了蘇州園林甲天下。到了民國時期,揚州所剩園林僅60余處,大躍進及文革期間再遭破壞,現僅存30余處。但是,揚州還是保留了許多很有特色的秀麗多姿,美輪美奐的園子。由于清朝皇帝南巡以及四方商人的融匯及語言的暢通,以及南北方園林建造師的交流互學,所以揚州園林是南北園林交融的偉大產物。
揚州園林的代表作品有個園、何園、小盤谷,以及盧氏鹽商住宅、珍園和冶春園等。這其中都包含了北方園林的“大氣”,及南方園林的“秀氣”,融入“天人合一”的思想。
其中個園保存非常完整,并非常具有藝術價值,在這里我將其作為重點去研究,個園坐落于揚州古城北隅,現在鹽阜東路10號,東關街附近,是在1818年(清代嘉慶23年)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所建。個園最具盛名的是其竹與石,個園的“個”即是取“竹”字半邊,各個庭院與竹交融搭配,竹葉的頂部三片葉子也恰好為“個”字,在“石”上,個園采用了“疊石藝術”,并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石料堆疊成“春夏秋冬”四景④。
春山之景:是在桂花廳南的入口處,個字園門門外高出墻垣兩邊的修竹,還有象形石點綴出的十二生肖之景,門外之景略顯寒意是早春之景,門內之景則初顯暖意是深春之景。
夏山之景:夏山疊石以太湖石為主,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等特性,疊石會有很多,但并不會顯得很亂,遠處和近處的景致會不同,遠觀之景云卷云舒,如巧云奇峰,近觀其景玲瓏剔透如峰巒洞穴。
秋山之景:在園中的東北角,是由粗獷的黃石假山疊成,往山上能看到三條磴道,其中一條經過兩個轉折之后又回到原地,另一條可以行走兩轉,走到最后會遇到絕壁,就得返回無路可走了。只有中間那一條路,可以走進里面進入群峰之間或者下到山腰上的山洞。在洞中行走至各處,每一處的景觀都不一樣,有石凳、石桌、石室、一線天,山頂洞、還有石橋和飛梁等,在山谷里,不僅有平面的迂回,還有立體的盤曲,山上與山下之間,有樓閣相通。在秋山的山頂上有一個亭子,這里是整個園子的最高點。
冬山之景:冬季的假山在東南邊的一個小庭院之中,倚在墻上重疊放置了許多顏色潔白、形狀圓渾的宣石(又稱雪石),宣石假山里含有石英,迎著光會閃閃發亮,背著光則會耀耀放白⑤。看上去寒意凜凜,在南墻上開了四行圓形的孔,利用狹窄的巷子與高墻之間氣流變化,產生了北風呼嘯的效果,形成冬天大風大雪天氣的氛圍。在用雪石造冬山的時候,還特意堆塑出了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獅子,形態各異。
個園的設計者將四季的假山全部放置在一個園子里,人們可以隨時感受到四季美景,頗具“壺天自春”之意。在我國傳統園林中這種獨特的藝術手法是特別少見的。著名的“揚州八怪”與個園的歷史幾乎是同一時期,通過對此園欣賞品味就可以大概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以及文化特征。個園以及何園在揚州的地位相當于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清盛期和清晚期的巔峰之作,共同構建了揚州園林在江南園林的重要地位。
三、揚州園林與蘇州園林對比
揚州園林肇始于唐代,興盛于清代,在各種起義戰爭下,被破壞,在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后,兩淮鹽商又開始興建園林,但此時基本是修建在蘇州,此時蘇州園林較揚州園林更勝一籌,但時間上揚州園林較蘇州早,并傳承了揚州園林的部分藝術風格。
亂后蘇州園林的興建,不再如當初建揚州園林時的極盡奢華,而是轉向了清新淡雅,兼南北之長而獨樹一幟,并追求詩書畫意的藝術境界,繼承了傳統山水畫特色,體現民族特色,表現了江南園林建筑藝術的精華。
在園林在分布上揚州與蘇州也有非常大的差別。揚州園林基本成群建造。而蘇州園林以分散的方式分布在郊區野外。
四、對于園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在這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建筑風格現代化的時代中,如何繼承和保護這些傳統園林文化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園林的作用。無論是古代園林,還是現代公園,不僅僅可以供人休憩,娛樂,觀賞還有一定的文學藝術,更是現代化生活中的一方凈土,還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綠化家園的作用。園林是植物文化最好的體現,千百年來人們對植物的選擇積淀出了厚重的文化,園林內的景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對于園林的保護,大概有以下幾點:
1.對于開放的園林,需要注意園林的承載能力,若有課過多應注意分流,以免對于園林內景致、實物、環境質量等的破壞。
2.應加強監督,避免由于各園林在市場的競爭,游客資源分配不均,大園林相對小園林更加熱門,從而導致的大園林維護任務重,小園林維護經費不足,造成兩者皆損。
3.對游客進行實時講解,使游客們對園林博大精深的文化更深刻的認識,達到雅俗共賞的需求,而不是讓游客停留在走馬觀花的認識。
4.對于園林的經營開發要本著適度的原則,既要以此盈利來維護,又不能過度開發導致園林景觀受損。
參考文獻:
[1]陳秋實.《中國傳統民間建筑裝飾藝術研究——以揚州建筑磚雕為例》,2009年。
[2]李璐瑤.《揚州評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北方音樂 2016年11期
[3]王向東.《揚州市傳統文化資源及其現代化》,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6期
[4]李禹琪.《揚州個園四季景觀的形成》,房地產導刊 2014年26期
[5]潘寶明, 王璇璇.《園林欣賞與導游》, 2006-11-1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