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互動式理念下的景觀是指在景觀設計過程中,通過對景觀形式與空間構成的巧妙處理,將人的被動式欣賞變成主觀的能動參與,使人積極充分地參與到園林景觀與環境中去,從而真正實現景觀參與最大化,滿足人的多方面需求的設計。本文主要介紹了互動式景觀的概念、現狀與形式,并分析其在我國城市綠地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互動式;景觀設計;城市綠地
互動式景觀設計,強調欣賞者的體驗感受和設計的個性化。一個好的互動式景觀可以促進人與景觀環境之間的互動,調動人們各種感官的積極參與,同時促進人們的信息獲取、交往交流;并且使人們保持良好的心情,也體現了一種天人合一的自然設計觀。互動性理念的產生是城市綠地景觀設計的一個重大突破。其理念對于增強人與人、人與景、景與景之間的聯系提供了橋梁作用,使人們的幸福感和愉悅感在互動式景觀環境中得到提升。
一、互動式景觀定義
互動是一個動詞,是彼此的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的意思。互動式景觀在符合景觀設計要求的同時,更它側重于“互動”這一過程的產生和發酵,即景觀與參與者之間發生相互作用,使參與者產生共鳴。它的設計以人的體驗與感受為出發點,一改傳統景觀中景觀對于人的單方面影響,強調參與者的體驗與感受。這種體驗可以通過聽覺、觸覺、視覺、嗅覺等多方面感官表現出來。多重的感官刺激使景觀設計更具層次感,同時增強了參與者的體驗感,激發了參與者的興趣,極大豐富了人與景觀環境之間的關系[1]。互動式景觀的應用十分廣泛,可用在自然保護區規劃,城市景觀規劃,校園景觀規劃等多種景觀規劃設計中。而在現階段的景觀規劃設計中,互動式景觀的規劃應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在中國,對于互動式景觀的應用和關注存在不足,如何將互動式景觀更好更全面的應用到平常的景觀設計中,是當代景觀設計師應該關注和研究的重點。
二、理論依據
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無論是進行什么為主題、目的的作品設計,只有符合人的行為方式和心理需求,才能使身處其中的人感到舒適與愉快。設計師通過了解人的本質與需求,并將其納入設計作品的創作中,既能提升景觀設計的品質,又能為人們的互動創造更多可能性。例如:大多數人都有童心,因此,在進行戶外景觀規劃時,可多放置一些游樂設施,從而勾起人們的共同興趣,使其參與其中,并樂在其中,達到人與人互動的目的;同時人具有親水性,可以通過設計水景,可使人們產生親近自然的感覺。
人們的感知體驗也是從互動開始的,當人們看到美麗的景色,聞到花的香味, 聽到鳥兒的婉轉鳴叫,人的各種感知體驗都開始回應周圍的環境。這種感知體驗 要求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們通過對視覺形象的材質、尺寸、顏色等物理 特性進行抽象符號化,設計出可觀、可玩、可親、可敬,富有文化意境和審美價 值的景觀形象。通過具體場地空間及其景物的處理,使空間景觀獲得一定的寓意和情趣的過程,就是園林意境的創造。這種意境體現了人與景觀環境的情感交流與互動,意境的包容帶給人們內心帶來極大的情感滿足[2]。
互動式景觀設計強調人的參與,有利于達到人與設計的和諧:首先,互動式景觀設計最大的特色在于吸引參觀者的行為互動,從而產生情感交流,例如:在園林小品的設計中,讓孩子們在叢林花園和沙地里挖掘,他們還能爬巖石和樓梯,玩各種游戲。這樣讓兒童身臨其境地參與體驗自發性游戲扮演各種角色,即有助于智力開發,又極大的開拓了景觀的互動性。其次,為人的設計,要考慮人的心理需求,比如:人們對公共空間與私立空間的需求。公共空間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同時,適當的私密空間可以滿足人們的安全需求。此外,景觀設計中還要善于設計一定比例的半開敞空間,又稱為過渡性景觀空間,這種空間形式非常受人們歡迎。真正的互動式園林,是引導欣賞者進入精神互動的時代,傳統設計更多關注設計的基礎性要求,而互動式景觀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3]。
三、互動式景觀的現狀
互動式景觀重視生活與景觀、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意在創造出具有實用性、趣味性、舒適性、美觀性和可持續性的互動式景觀環境。這類設計注重創造景觀綠地中舒適宜人的空間氛圍,注重互動設計的景觀小品,在吸引人們注意的基礎上對于消除人們日常工作的疲勞,減輕人們的壓力,增加人們的樂趣,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從而為居民創造和諧的環境有重要意義。例如:日本積極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探索并提供便利的物質環境條件,提高這部分人的自理程度, 使得他們的日常生活范圍大為擴展。目前國內的設計雖然在進行很多無障礙設計都關注了身體殘疾者的有效使用, 卻常常忽略盲人的需求。對于這類人群,耳朵往往是他們最敏感的器官。日本在如何創造良好的聲音景觀, 使盲人也能充分的體會城市休憩空間的景觀樂趣上作出了探索。作為景觀設計師,應當將之作為今后工作學習的方向之一,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體現社會人文關懷。
互動式景觀注重景觀的趣味性與公眾的參與度,強調景觀的個性化與參與者全方位的體驗感受,運用不同形式的互動式景觀調動參與者多個感官的參與。一個好的互動式景觀既能夠使人身心舒暢,又能提供與人交流、信息交互的場所,對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建成后的高線公園為重振曼哈頓西區做出了卓越貢獻,有力刺激了私人投資,并且以其獨特的“線性”特征,成為當地著名的文化標志,正如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所說:“我們沒有選擇破壞寶貴史跡,而是把它改建成一個充滿創意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公園,不僅提供給市民更多戶外休閑空間,更創造了就業機會和經濟利益[4] 。”
四、互動式景觀在我國的應用前景
目前我國互動式景觀設計仍處于起步階段,相較之下,國外已出現許多成熟并成功的項目案例。在進行國內互動式景觀設計時,可參考我國實際情況,借鑒成功案例中的互動情境。例如:由一名日本設計師提出的“音樂公路”——當汽車駛過精心制作的路段時,動聽的音樂和優美的旋律便會響起。我國的第一條音樂公路路面位于河南省長葛市。其工作原理是這樣的:路面上布滿了切割的序列溝槽,其間距、寬度及數量是根據不同音樂的旋律和節奏來設計的,當車輛勻速通過這些溝槽時,空氣沖擊聲以及微震動產生并匯合成了高低、節奏各不相同的音樂,從而“演奏”出相應的音樂[5]。在實際操作中,將本土的音樂和廣告應用到音樂路面,使之成為優秀的旅游資源同時,在司機長時間疲勞駕駛的途中,通過“演奏”優美的音樂,音樂路面可以幫助司機暫時緩解疲勞,從而起到避免交通事故發生的效果。
五、結語
現階段許多景觀設計將更多地精力放置于景觀外表的設計和空間處理,停留在提升景觀物質實體營造的表面,對人的體驗感受關注相對較少。互動式景觀概念的引入會為現有的景觀設計注入新的活力,在設計、人體感受、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都有可發揮的優勢和作用。城市綠地景觀建設對于互動性概念的重視,可以提升整個區域的活力乃至城市的活力。互動式的景觀設計需要勇于借鑒和創新,需要充分尊重景觀所處的地域環境和人文環境,使城市公園景觀不再是純觀賞的對象,而是成為人與自然聯系的紐帶,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 陳雨,陳書含,李倩倩,高茗晰.互動式景觀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前景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1):210-212.
[2] 張占維.淺析互動式景觀設計[J].城鄉建設,2012(22).
[3] 朱曉霞.園林中的聲境美[J].園林,2007(4).
[4] 黃雪芬.浮光掠影曼哈頓[J].江蘇城市規劃,2015(4):15-16.
[5] 張東平.我國第一條音樂路面問世[J].市政技術,201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