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纖維藝術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的纖維藝術朝著多元化、多樣性、綜合性的方向發展,藝術形式的多樣化、材料和技術的綜合性都給這門古老的藝術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關鍵詞】:纖維藝術;服飾發展;纖維藝術在服裝中的體現
現代的纖維材料的范圍是廣泛的,從我們的日常用品、裝著到我們周圍的環境裝置,只要我們敢于去尋找發現纖維藝術無處不在的。無論是紙漿還是毛纖維以及等等的還沒被我們所發現的在藝術家的手里都是體現藝術生命靈魂的基石。美術教育家陶如讓先生曾說過:“觸摸著充滿纖維材料的作品,能夠讓你感受到大地與物質的存在。”在今天喧囂與機械的時代,纖維藝術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與自然的親近更是在勞累的心靈上的一種撫慰 ,一種心靈的溝通。
一、纖維藝術的突破與不足
纖維藝術起源于古老的編織技藝,逐步發展為編織壁掛藝術形式。1962年法國藝術家讓·呂爾薩組織并策劃了第一屆“洛桑國際傳統與現代壁毯藝術雙年展”,經過幾屆的發展,涌現出了眾多優秀的纖維藝術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第四屆雙年展上波蘭藝術家瑪格達蓮娜·阿巴康諾維茲的《紅色阿巴康》,這件作品展示了壁掛藝術創作由平面到立體的重大突破,打破了人們對于壁掛只是墻面藝術的傳統認識,但也存在著過于藝術化、顯得笨重等一些不足之處,同樣在現代的纖維藝術作品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相同的問題,難以讓這些藝術作品真正應用到室內軟裝飾中,由此我認為現代的纖維藝術不僅僅要追求形式上的突破與創新,而且要做到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于一體,要做到純藝術與實用藝術的完美結合。
二、纖維藝術在古代服飾發展中的地位
服裝在古代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種符號,它代表個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國君為政之道,服裝是很重要的一項,服裝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國現代上,服裝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遠超出服裝在現代社會的地位。
刺繡在中國服飾中占據重要地位,它是用針引線在繡料上穿刺出一定圖案和色彩花紋的裝飾織物。原始社會時人們用紋身、紋面、紋繢服裝等方式美化生活,以后人們用線將花紋刺在衣服上,就成為刺繡。夏、商、周時刺繡得到發展。漢代刺繡已有很高的水平。服飾方面根據等級不同刺繡紋樣及精細度也各不相同。明代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清代則以滿族服裝為大流。而兩代上下層社會的服飾均有明顯等級。上層社會的官服是權力的象征,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自唐宋以降,龍袍和黃色就為王室所專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來紫色為貴。最有特色的是用“補子”表示品級。補子是一塊約40~50厘米見方的綢料,織繡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的補子用鳥,武官用走獸,各分九等。
(以中國的皇家服飾為例,纖維藝術在刺繡與盤扣的運用)
三、纖維藝術與現代服飾發展的融合
1、走向世界的“華服”——NE.TIGER
NE·TIGER(東北虎)品牌由張志峰先生創立于1982年,是中國的頂級奢侈品品牌。作為中國服飾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NE·TIGER始終秉承“貫通古今 融匯中西”的設計理念,致力于復興中國奢侈品文明。品牌早期以皮草的設計和生產為起源,迅速奠定了在中國皮草行業中的領軍地位。在近20年發展歷史中,品牌更相繼推出了晚禮服、中國式婚禮服和婚紗等系列產品,并開創性的推出高級定制華服。“華夏禮服”即是華服,是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禮服,也被稱為中國人的國服。 NE·TIGER華服的設計可以高度概括為五大特征:以“禮”為魂,以“錦”為材,以“繡”為工,以“國色”為體,以“華服”為標志。
說到品牌的“繡”,NE.TIGER為復興緙絲這項驚世絕藝帶來了光明的前景。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因織造過程極其細致,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圣”的盛名。當緙絲與現代服飾發生碰撞,它已經超出了服飾原有的定義,是華夏歷史文化的凝結與延續,是開創現代中國特有的一種服飾形象。
2、Alexander Mcqueen
麥昆是時尚圈不折不扣的鬼才,他的設計總是妖異出位,充滿天馬行空的創意,極具戲劇性。他的作品常以狂野的方式表達情感力量、天然能量、浪漫但又決絕的現代感,具有很高的辨識度。他總能將兩極的元素融入一件作品之中,比如柔弱與強力、傳統與現代、嚴謹與變化等等。細致的英式定制剪裁、精湛的法國高級時裝工藝和完美的意大利手工制作都能在其作品中得以體現。
絕大數人其實并沒有意識到:死亡不僅是長久以來人類為之恐懼的時間,也亦是我們一直沉迷的主題。自古以來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藝術品之中都出現過大量的死亡信號從詩歌到繪畫音樂,死亡一直是令人側目的主題,而Alexander Lee就是時裝界演繹死亡的佼佼者,現代哥特的代表者,服裝在他手里已經超出了原有的定義,各種纖維在他手里飛舞,成為了凝固的“生與亡”的象征藝術。把人的頭發編制于衣物之中,麥昆以令大多數人不安的方式完成了服裝的個性有機簽名。做血液化驗用的載玻片成為浮于皮膚之上的另一層裝飾,麥昆用象征的方式把人解剖呈現出來。枯萎的鮮花不再鮮艷,但是別有一種頹敗的物哀之美。
3、Maison Margiela
年后大家應該被一件“美人臉”衣服刷屏了。 這是出現在Maison Margiela 2017春夏高級訂制發布秀上的跨領域合作作品,該系列由約翰·加利亞諾執掌設計,聯手英國藝術家Benjamin Shine完成。
Benjamin Shine,他畢業于倫敦中央圣馬丁學院時尚設計專業,熱衷用織物作畫,2008年開始,他從安迪·沃霍爾的藝術作品中汲取靈感,嘗試用薄紗布料做素材,通過手工熨燙構筑出伊麗莎白.泰勒等一幅幅名流影星肖像畫。將一塊薄紗運用的惟妙惟肖是本杰明的強項,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加上精湛細膩的手工技藝,將重疊在白色外套的黑色薄紗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飄渺肖像圖案,宛若動態裊裊云煙的效果完全聚焦全場目光。這次大膽的嘗試突破了人們對高定的觀念,原來服飾與純藝術能結合的如此巧妙,讓人過目不忘
四、結語
現代纖維藝術不再局限于環境裝飾領域,在功能需要的推動下,藝術家們運用新的藝術語言將他們與現代服裝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現在纖維藝術表現出了極大的可塑性及前所未有的發展面貌。伴隨著現代服裝市場的不斷拓展,年輕一代設計師的天馬行空,市場的包容性,使得纖維藝術這門古老的藝術門類在現代服裝中得到了完美融合。就拿這次上海時裝中新晉設計品牌WMWM來說,它里面就有許多面料的肌理設計,就像被揉爛的紙張,但確實給服裝融入了新的血液。所以現代纖維藝術使藝術與服裝充分結合,新的材料的開發、表現手段的豐富,都使得現代纖維藝術更具綜合性的發展語言。
參考文獻:
[1]姜麗偉.現代纖維藝術[M].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1.
[2]田青.紡織藝術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2013.
[3]林樂成,王凱.纖維藝術[M].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
[4]日本文化服裝學院主編.服飾造型基礎[M].東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