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聲樂演唱藝術中的一種形式,是一門集體的共性藝術。童聲合唱與老年合唱是有共性和個性存在的。本文從作者的實際工作經歷和日常合唱經驗出發,簡單論述一下童聲合唱與老年合唱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與不同區別。
一、童聲合唱的訓練
童聲合唱訓練是陶冶兒童情操、提升學生素質、修煉孩子品德的一個行之有效地好方法、好手段,通過這種學習和訓練,使學校的素質教育和孩子們的學業進步都能得到一個質的飛躍和度的拔高,這種雙贏的好事應當多多益善、大大提倡。
(一)團隊的規模
一般童聲合唱團,人數大約在30人—60人。不能一味追求人數,這樣會削弱合唱團的整體素質,把樂感不強、發音和音準上有問題的學生吸納進來,歌唱時不但音量不大,而且會影響周邊的隊員和合唱團整體水平的發揮。
(二)聲音的訓練
在童聲訓練中,要注意正確的發音訓練。通過訓練讓孩子逐漸從自然呼吸轉變成歌唱呼吸,以適應歌曲的節奏變化,把練聲和唱歌有機結合,努力做到聲音的完美和統一。同時,要注意聽覺的訓練。讓孩子們經常聆聽無伴奏童聲合唱,多欣賞純人聲組合的童聲合唱等,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對合唱藝術的熱愛和興趣。另外,還要注意節奏的訓練,培養兒童的節奏感,提高兒童感受音樂的能力,為唱好合唱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聲部的配置
童聲合唱的作品大多為二、三聲部作品,四聲部的童聲合唱較少。一般配置為:1、二聲部配置。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聲部配置,只有高與低兩個聲部。2、三聲部配置。在高低兩個聲部的基礎上,加入一個中聲部。 3、四聲部配置。在高低兩個外聲部的基礎上,加入兩個內聲部。童聲合唱聲部的劃分,既要根據個體的音域、音質來確定每個隊員演唱哪個聲部,也要強調各聲部之間的平衡,以及低聲部與高聲部的力量對比。
(四)隊員的選拔
一是老師推薦,二是公開招生。招收童聲合唱隊員有基本的要求,比如視唱能力、樂理知識、表演水平等等,最重要的是看學生是否具有較好的音準概念、較好的聲音條件,是否能勝任本聲部的音域和較強的節奏感等方面的素質和潛力。下面再來談談老年合唱的訓練。
二、老年合唱的訓練
老年合唱是通過美聲唱法,張弛有度的氣息與高位置的咬字、吐字等方面的歌唱技術要求,以及用清晰的語言、有控制的聲音和聲部間均衡、和諧、統一、風格多變的技法,來完成對合唱作品的藝術表現,達到作品所要求的音量、音色,最終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團隊的組建
打造一支好的老年合唱團,首先要從組建入手。老年合唱團,基本是以退休的老人為主,優勢和特點就是學習態度認真,排練時間充足,能經常性的參加活動。對于老年合唱團,一定要根據他們的特點,發揮他們的優勢、遵循他們的個性,從基礎做起,一點一滴的滲透輔導,耐心細致的排練,才能不斷提高合唱團隊的整體演唱水平。
(二)聲音的訓練
老年人的年齡和生理特征已基本定型,不存在變聲的問題。因此在氣息的運用、聲音的圓潤、位置的前后、腔壁不同點的集中以及吐字的清晰等方面,能較快地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
學員可能會用大本嗓子唱,認為唱得越響越好,應注重訓練讓他們用假聲來唱,體會“用最小的聲音讓最遠的人聽見”那種感覺。可先練習中音區,體會胸腔共鳴;然后練習高音區,體會頭腔共鳴,腰部的支撐則要更有力。低音區呢,則讓大家想象共鳴腔是一個上下貫穿的通道,用唱假聲的感覺來唱低音區的真聲,保持歌唱位置不要忽前忽后,也就是真假聲轉換問題。有些學員會模仿那種渾厚的聲音,喉部緊張“壓喉頭”,這時就需要有充分、合理、科學的呼吸支撐,可啟發老人們用“聞花香”來深呼吸,把花的香味輕盈、均勻的聞進去,再通過鼻腔慢慢地呼出來。
(三)聲部的劃分
老年合唱團,一般分成四個大的聲部。在聲部分配時要從團員的音域和音色入手,有的團員在沒有掌握歌唱技巧以前,音色可能還沒有展現出來,這個時候就要一方面積極糾正發聲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參考音域的高低,從兩個方面去衡量和鑒別。等到發聲方法解決了以后,再確定聲部也不遲。除了依靠音色和音域作為依據外,還可以根據換聲點的高低來劃分聲部。用多種手段和方法來確定歌者的聲部是可取且可靠的,在完成聲部配置和劃分后,再去選一些合唱作品,從而實現多聲部合唱的完美效果。
三、兒童與老年合唱的共性和個性
兒童合唱訓練與老年合唱訓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即都是要通過演唱時的聲部平穩、呼吸準確、聲音優美、情感完美等方面,來達到陶冶情操,享受美好的目的,此為共性。相反,兒童合唱訓練與老年合唱訓練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即個性。首先是演唱者的年齡及職業相差甚遠,造成兩者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不同。老年人有許多空閑時間可以進行訓練,但孩子們往往要上完一天課程,在放學后拖著疲憊的身體去練歌,所投入的精力和注意力自然大不一樣。另外他們的音質和音域也有很多差異之處。童聲是不分男女聲的,音色雷同、音質相似,但音域較窄,一般只有八度、少數可唱十度;而成人則可分成男女、高低聲部,有基礎者稍加訓練音域即可寬至十五度。再者因為要學唱新歌,需要普及樂理知識。而孩子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反應快,可能一堂課就能識譜了,但對老年人就要有耐心,循序漸進,一次只教半段歌,先后分幾次才能掌握會唱。反之,與童聲合唱時情感理解和側重面不同,老年人更能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內涵,更容易投入感情,更能準確做出聲情并茂、優美動聽、富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地演唱,這也是老人的強項。
所以在訓練中需要尋求有針對性的方法、運用符合其年齡和心理方面的手段加以訓練和引導,以達到合唱訓練要求的團隊合作精神、準確的發聲方法、統一的情感表現、和諧的聲部配合之目的,從而更好的詮釋作品的思想情感和音樂形象,以傳播美、享受美為終級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振明.群眾性合唱活動中的共性與個性[J].藝海,2009 (8)
[2]韓德森.論合唱藝術中的共性與個性[J].中國音樂,2002 (3)
[3]張偉.合唱藝術中的共性與個性融合探討[J].戲劇之家,2017 (7)
[4]丁振遠.淺談開展社區老年合唱的必要性與訓練方法[J].音樂時空,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