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戲曲文化在如今的發展面臨著比較關鍵的時期,不僅是對中華傳統戲曲文化進行繼承,更需要不斷地創新內容和表演形式。事實上我國的戲曲藝術一直在主動創新之中,并且對大眾的審美進行很好的適應。以丑角為例,是我國戲曲表演中的四大行當之一,在戲曲舞臺上身為配角的丑角,給整個舞臺所帶來的表演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丑角自帶的喜劇效果,讓戲曲表演的趣味性更足,對于觀眾而言也更具吸引力。因而本文就對戲曲表演中丑角的文化內涵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丑角的本質有更為深入、準確的探析。
【關鍵詞】:戲曲;表演;丑角;文化內涵
傳統文化在當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對于戲曲藝術而言這是全新的發展機遇,尤其在大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的當下,戲曲藝術的受眾將會持續增多。對于戲曲表演中的丑角而言,在舞臺上往往是以配角的形式存在,但是丑角對于整個戲曲表演的效果有著比較大的影響。丑角能夠帶給觀眾歡樂,能夠在插科打諢中使得故事情節得以發展,不論是搞笑的兒童,或者是奸猾的小人,這些丑角所展現出的形象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并且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本次就丑角中的文化內涵進行研究,旨在對丑角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一、戲曲表演中的丑角特點
丑角在戲曲表演中多以配角的形式出現,以念白為主的表演方式,結合歌唱或者獨特的戲謔腔調,所展現出的戲曲韻味是完全不同的。被稱作小花臉的丑角有著十分夸張的動作表演,在裝扮上也十分獨特,身段上靈活,在戲曲表演中所塑造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一)表演動作夸張
丑角在戲曲表演中能夠讓觀眾歡聲笑語,這是其表演的獨特之處。當然表演動作的夸張是產生笑點的主要因素之一,動作變形、機械、重復演繹,整體的戲曲動作更為靈活,對于一些固定的動作也可以進行隨機的表達,這使得丑角的活力大大增加,對于觀眾而言自然會覺得更為好笑。丑角所扮演的往往是小人物,這使得丑角在表演中常常會丑態百出,在帶給觀眾歡笑的同時,也能夠讓觀眾產生更深刻的思考。丑角通常的裝扮以滑稽八字眉、三片小胡子、三角眼為主,在動作上懶散拖沓,自帶喜劇效果。
(二)角色裝扮奇特
丑角的裝扮往往是戲曲表演中最為獨特的,并且所具有的標志性特點更為顯著。丑角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所使用的裝扮元素各不相同。如果丑角是一個奸詐的角色,往往會在臉上以大面積的白色進行涂抹,再輔以八字眉、三角眼等,給觀眾整體的感覺就是奸詐小人。在服裝的使用方面,丑角要么會穿五花八門的服裝,要么會穿破爛不堪的服裝,總之不能夠按照常理著裝,一定會怎么奇特怎么穿,如同小丑一般出現在觀眾的面前。
(三)唱念趣味性足
丑角在戲曲表演中主要的演唱方式是念白,當然也伴隨著一些唱腔。不過不論是自報家門,或者是繞口令,這其中自帶的喜劇效果是少不了的。在念白的過程中丑角會讓觀眾聽起來更為簡單直接,聲音通透清晰,有著如同說唱一般的節奏性。同時在唱念的過程中會結合一些特定的喜劇元素,要么夸夸其談,要么正話反說,以此來產生更多的表演趣味。
二、戲曲表演中丑角的文化內涵分析
在戲曲表演的過程中,丑角是十分賣力的,對于觀眾也會產生很大的吸引力。丑角的表演不僅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讓觀眾對于戲曲藝術產生更多的喜愛。與此同時,丑角的表演中其實也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其與傳統文化相契合,最終與觀眾在情感和思想上實現共鳴。
(一)丑角的娛樂性分析
在戲曲表演中,除了丑角之外的行當,在表演的過程中模式固定,張力不足,對于觀眾而言很可能會出現審美疲勞。但是丑角的出場,能夠讓觀眾短時間內就集中注意力,并且變得喜笑顏開。以丑角的趣味性表演為例,呆頭呆腦的樣子,拿著搞笑的道具,走著怪誕的步伐,身穿奇特的服裝,這樣的形象對于觀眾而言本身就十分搞笑。所以就丑角在戲曲表演中的文化內涵而言,首要之一就是娛樂性,能夠讓觀眾在短時間內感受到歡樂,讓戲曲藝術的娛樂目的得以完成。當然丑角的娛樂性并非是撒潑打滾,而要在表演中注意尺寸的拿捏,一定要以自然直接的表演來引人發笑,如果僅僅是刻意為了搞笑而搞笑,這樣的表演對于觀眾而言是難以滿意的。丑角所扮演的往往是小人物,所以在舞臺的表演過程中可以從生活中取經,以滑稽、夸張的表演形式將這些細節演繹出來,以此來讓觀眾進入到更為歡樂的表演氛圍之中。同時丑角所表演的角色往往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是因為對于底層群眾生活現狀的展現,雖然是搞笑的形式,但是表達的意愿卻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是丑角的核心價值所在。
(二)丑角的諷刺性分析
在戲曲表演中丑角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更是因為丑角具有一項特殊的作用,就是諷刺現狀,表達訴求。事實上這一特點自我國傳統戲曲之中就有所展現,丑角不僅可以帶給觀眾更多的歡聲笑語,同時也能夠表達出群眾對于現實社會中的不滿情緒。丑角在戲曲表演中雖然多以配角的形式出現,但是對于封建統治者的嘲諷、對于社會不公平的抨擊、對于現實生活的不滿等,均會在表演中進行表達,這使得丑角本身的文化內涵更為深刻。事實上很多人對于丑角的認知存在誤區,僅僅認為丑角就是令人發笑的角色,殊不知丑角除了表面的娛樂功能之外,具有的諷刺性特點才是其深層價值所在。丑角以滑稽荒誕的表演,來讓觀眾在歡聲笑語中進行深思,不受到階級、地位、權利、財富的限制,實現與觀眾在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這正是丑角的文化價值呈現。
三、結論
中華民族有著自信樂觀的傳統,對于未來總是充滿了希望,這在戲曲藝術中也有所展現。在封建時期,百姓生活并不輕松,因而在戲曲藝術中對丑角的喜愛更多,能夠減緩壓力,并且釋放自身的情緒。所以說丑角不僅是一種娛樂的形式,更是表達群眾情感的方式,這是思想上的釋放,是精神上的宣泄,更是我國戲曲藝術中獨特的文化。丑角的表演能夠帶給觀眾更多的歡笑,也能夠反映出社會的種種問題,進而引發人們的思考,這就是為什么丑角在戲曲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原因。以往大眾對于丑角的認知多站在搞笑的角度,這種認知顯然是片面的,丑角本身承載的文化內涵更深遠。相信未來隨著我國戲曲文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丑角這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將會展現出更多的風采,對于豐富戲曲文化內涵也將必然起到更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洪雷. 戲曲丑角舞臺表演的文化意蘊分析[J]. 戲劇之家,2017,(04):27-28.
[2]黃守斌. 侗戲丑角及其文化內涵分析[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7(01):96-100.
[3]馮王璽. 河南地方戲中丑角文化的審美探究——以《七品芝麻官》中的唐成為例[J]. 名作欣賞,2014,(27):125-126.
[4]馬磊. 試論豫劇《卷席筒》中的丑角文化[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10):125-126.
[5]張娜. 社會文化語境變遷中的古典戲曲丑角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