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國勃艮第地區出產的葡萄酒稱得上的是法國傳統葡萄酒的典范,但是少有人知道,這個產區葡萄酒的盛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個修道院。修道院出品的葡萄酒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直接帶動了法國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產業的壯大,致使法國成為了葡萄酒的代名詞。
一、修道士來到勃艮第后,他們停了下來
公元529年,信仰天主教的意大利人本尼迪克在卡西諾山上建立第一座天主教隱修院——本篤會。到了公元10世紀,本篤會日益松弛,腐敗滋生,一名修道士受不了修道院修士日漸腐敗的作風,憤而帶領著一批教徒出走。他們在法國勃艮第停下了腳步,并在這片水草豐澤的地區建立了自己的修道院——西多會。
修士們的日常修行除了誦讀宗教經典以外,為了更好的領悟《圣經》教義,他們通過每日不停歇的勞動來苦修。由于修道士勤勞能干并且掌握了比普通農民更多的先進知識,所以漸漸積累了不少的財富,西多會也因此日漸發展壯大并在勃艮第地區獲得了不少的土地,得到的這些土地中或多或少都帶有葡萄園,于是修道士們開始種植葡萄并釀造葡萄酒。西多會的修道士們用苦修的方式來對待每一株葡萄,他們會趴在葡萄園里仔細品嘗土壤的味道,來分辨這片土壤的成分,由于修士把葡萄酒視為圣血,他們對于葡萄酒的質量嚴格把控,因此修道院出品的葡萄酒成了品質的保證。
伴隨著十字軍東征,居民的產業被大量轉移到西多會修道院,修道院的財富大量增加,人們開始紛紛加入修道院,修道院得以不斷擴大規模,并由勃艮第走向全歐洲,而西多會所到之處,先進的釀酒技術和美酒也隨之而去。
二、關于修道士葡萄酒的八個關鍵詞
西多會的修道院葡萄酒就這樣發展起來了,看上去似乎連上帝都偏愛著這群釀酒的和尚,但是事實并不像想象的那樣順理成章,甚至連它最初的起源,都更像是一個意外。
關鍵詞一:饑餓
物資匱乏的中世紀,因為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長期攝入不足,再加上每日繁重的勞動和辛苦的修行,修道士們普遍的壽命很短。同時,修道院一般會在戰亂的時期承擔照料難民的責任,所以能滿足補充營養需要的酒類應運而生。葡萄酒既能提供一定的營養成分,并且比一般食物和水果更容易保存,所以成為了那個特殊時代上帝帶給信眾最好的饋贈。
關鍵詞二:清潔
現代人早已習慣了殺過菌的自來水,并養成了煮沸生水再飲用的生活習慣,酒類對于多數現代人來講是屬于日常生活以外的飲品,但是在歐洲中世紀,對自然科學普遍沒有概念的人們,經常會因為飲用了不干凈的水源和食用了變質的食物輕易地染病甚至丟失生命。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發現飲用酒類似乎可以規避掉飲用污染水源帶來的危害,所以人們開始大量飲用淡酒類,作為飲用水的補充甚至替代品,這直接地推動了葡萄酒的流行。
關鍵詞三:財富
與東方宗教的出世文化不同,西多會的修道士較為世俗化,他們不僅掌握了豐富的生活技能,并且他們不避諱通過辛勤經營來獲得財富。伴隨著西多會修道士的苦心經營和當地信眾對修道院的捐贈,西多會日漸積累了相當數量的財富,并且獲得了大量種植葡萄的土地。在種種作用的推動之下,西多會修道院開始種植葡萄并釀造葡萄酒,葡萄酒為西多會的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的經濟來源。
關鍵詞四:修行
以苦修著稱的西多會修道院,修道士們日常的修行密集而嚴苛,每天的休息時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里,修道士們要讀誦經典,并且身體力行的從事辛苦的工作。正是這種刻苦的作風,在西多會開始種植葡萄的過程中,仍以修行的態度去種植葡萄,修道士們甚至會趴在土地上仔細品嘗土壤的的味道來判斷土質,這種對品質的嚴苛把控,致使出產的葡萄酒品質也出類拔萃。
關鍵詞五:文化
在深受宗教影響的西方世界中,葡萄酒在圣經中出現了500余次。最后的晚餐時,耶穌將葡萄酒分給眾人飲用,說道:“拿去喝吧,這是我為眾人所流的血,也是上帝和人立約的血?!庇谑窃谌蘸蟮淖诮虄x式中,葡萄酒成了必備品,信眾們通過飲用葡萄酒紀念耶穌為人流血犧牲并承擔罪業。而對于重視儀式的天主教,葡萄酒在儀式中的作用更加重要。隨著宗教的傳播,葡萄酒做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響著西方的生活的各個方面,宗教無疑為葡萄酒的傳播提供了文化上的先決條件。
關鍵詞六:旅行
西多會修道院在不斷擴大,修道院的傳統是一旦一所修道院滿60人就要分流,并在其他地方設立分院。于是隨著修道士的不斷增加,以法國勃艮第為中心的西多會的修道院開始擴散周邊各國,乃至歐洲各地,而西多會修道院所建之處,修道士就帶去了先進的葡萄酒釀造技術,并把葡萄酒的文化傳播到了當地。
關鍵詞七:口味
早期探索葡萄酒釀造方式的過程中,修道士們并沒有認識到品種的重要性,并且對葡萄種植的風土環境也沒有整體的理解。由于沒有科學的保鮮方式,為了掩蓋葡萄酒因變質而產生的味道,發酵中的葡萄酒會被添加一些香料或者蜂蜜來遮掩變質葡萄酒的缺陷,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硫磺滅菌的方法出現,葡萄酒的保質問題才得到了相對有效的解決,但是早期探索時期調配的多種配方被保存了下來,形成了修道院葡萄酒的獨特口感。
關鍵詞八:權力
隨著修道院出產的葡萄酒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豪爽的勃艮第公爵菲利普自愿開始大力推廣修道院出產的美酒。在一次天主教會議上,他豪爽地向與會者承諾,他們能喝多少葡萄酒,他就會向他們提供多少,經過他的不懈推廣,修道院葡萄酒在世俗層面上開始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追捧。
三、干杯,為了上帝
盡管修道院葡萄酒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但是修道士們并沒有因此提高產量,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會減少他們修行的時間,所以修道院的葡萄酒一直高質低產。
這群稱得上世上最有情懷的人,對于能帶給他們巨額收入的商品,卻堅持“使命優先”,這和現下流行的兜售情懷的產品大不相同,這種對產品的尊重帶動了一個產區的興盛,并且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葡萄酒的流行,其中的道理卻簡單至極,那就是日夜不息的深耕細作和對完美品質的不懈追求。
這群懷抱信仰的人,最終在時間長河中將那些看似關聯不大的關鍵詞串聯起來,將一杯酒演變成了延續千年的文化,因為在他們看來,站在信仰的角度,情懷和品質是同一個選項。
參考文獻:
[1] 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 [法]. 《蒙塔尤》 商務印書館.2007年5月版
[2] 讓·皮埃爾·里烏 [法] .《法國文化史》(卷一):中世紀(第三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3] 亨利·皮朗. 樂文(譯):《中世紀歐洲經濟社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版
[4] 齊仲蟬.《勃艮第的酒窩》. 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