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現下的各教育機構中,漢語言文學作為其中語文專業的基礎性課程之一,對提升學生的中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各界對語言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升。本文將對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以及探討。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問題;對策
引言:就現如今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狀況而言,其中依舊存在些許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生就業率普遍不高、教師專業素質較低以及專業的進步空間有限等,致使其難以在所處教育機構中占據主要地位,對推進我國語言人才培養計劃具有不利影響。
一、存在問題
(一)教學手段缺乏創新性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課堂中,起到主要引導以及組織性作用的為教師,因此,其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責任人,同時,教師是否擁有良好、先進的教學觀念,對其所實施教學是否可以具備較高的實效性存在重要意義。而就現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師的教學現狀而言,由于其缺乏先進的教育觀念,無法良好的明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個性特點等,因此,無法探尋以及創新出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及手段,久而久之,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對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不利影響[1]。
(二)學科就業率較低
雖然現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與此同時,各高校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卻只增不減,因此,需要以科學的角度分析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就現如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而言,就業難度較小的為理工科專業,究其原因為,此類專業的學生多以技術型為主,可為相應企業直接提供生產力。針對這種狀況進行分析,顯而易見的是,以社會的實際需求角度而言,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只會越來越大,因為其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極強的非實用性價值[2]。
(三)缺乏先進的教育觀念
一個實效性較高的社會學科,首先應具備先進、科學的教育觀念,其次,應可以使得這種觀念良好的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從而才能使得此學科的實際教學效果有所提升。近年來,社會價值文化沖擊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產生的影響日益增大,因此,倘若缺乏良好的教育觀念,就無法設計出高質量的人才培養計劃,也無法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率始終不高等現象,培養出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二、有效策略
(一)創新課程系統、教學手段
首先,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以推進國家的人才培養進程為目標,優化自身教育觀念,同時既應重視使學生可以良好的了解以及掌握課程專業知識,也應著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其探尋出適合于自身實際狀況的有效學習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習自我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應重視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應詳細的了解以及分析每個學生個體所具有的個性特點、知識掌握情況等,同時以此為基礎,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然后,教師應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基礎,設計出科學的課堂教學方案。最后,教師可以通過采取組織學生創設課程學習小組的方式,并要求其對不同的課題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以及探索。此外,也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到實際的社會環境中,以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3]。
想要高效率的培養人才,就需要創設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有效提升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水準。因此,需要重視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摒棄以往教學體系中實效性低、缺乏科學性的教學方式方法,重視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并著重于將漢語言文學課程中所具有有的實用性以及人文性有機結合起來,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掌握、理解能力。同時,應注重對所建立體系進行適時、科學的更新以及改革,使其可以充分滿足于實際的社會發展需求,對促進專業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二)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就現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現狀而言,存在課業內容單一、枯燥等問題,使得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日益降低,而倘若無法探尋出有效的方式,對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模式以及手段進行完善和更新,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具有不利影響。因此,想要使得上述狀況得以改善,就需要重視漢語言文學所具有的基礎性以及必要性地位,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優良學習習慣,使其對于漢語言文學課程有所改觀,讓學生可以更為深入的了解以及掌握我國的傳統文化,對提升其文學賞析能力具有積極意義。同時,教師應創設出科學的教學體系,在深入分析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探尋出多種具有新穎性的教學方式以及手段,并通過將其與實際的課堂教學合理融入起來,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樹立優良、先進的教育理念
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主要目的為,促進學生的人文精神以及素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以自身角度重新審視社會現象,對促進其未來更好的生活和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同時,實施良好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對傳承人類文明所具有的意義也十分重大,因此,就需要各教育機構在實際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中,摒棄以往的傳統教學觀念,重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其可以擺脫形式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以推動國家發展進程為目的,進行自主性學習的能力。所以,就需要對漢語言文學教育實施改革,樹立先進的現代化教育理念,推進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進程,重視以人為本,設計出具有合理性、科學性的課程教育方案,以求可以為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引導,從而提高其語言綜合素質。
結論:總而言之,社會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的改革進程,使其逐漸趨于規模化以及專業化。與此同時,漢語言文化教育是傳承中國文明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對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在具體實施漢語言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應以為國家培養專業人才為目標,切勿過于形式化。
參考文獻:
[1]黃志剛,劉麗娟,高建青.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N].宜春學院學報,2015,37(08):117-120.
[2]翟瑞青.關于構建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N].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30(04):1-5.
[3]韓麗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堂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應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4,(0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