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不同文化、價值理念等紛紛進入中國,加之高等教育的功利性,致使當代青年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缺失,必須從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思考,提高我國青年學生傳統文化意識。
【關鍵詞】:青年學生;傳統文化;原因及對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穿越時空的不朽價值。然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各種不同文化、價值理念等紛紛進入中國,沖擊著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沖擊著人們早已習慣的文化信仰,部分青年學生甚至將對傳統的背叛視為進步的標志,而青年學生的思想狀況直接維系著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因此,加強當代青年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代青年傳統文化意識缺失的原因
(一)西方文化的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開始打開國門,接觸并了解了不同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西方文化思潮。中國人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理念來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同時,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也在影響中國人的思想,中國傳統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機之中。青年學生作為年輕人,思維活躍,對外來事物反應敏感,且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一些青年學生眼中,物質利益上的滿足才是人生價值的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異化成金錢關系,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一些青年學生甚至不擇手段。
(二)高等教育的功利性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高校已不再是以往的象牙塔,高校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教師的科研水平、學生的就業狀況成為高校始終關注的重點。特別是近年來,高考生源數急劇下降,生源的減少將嚴重制約學校的發展,如何吸引更多的學生來校就讀成了學校關注的重點。學校的專業建設情況、學生就業情況、師資水平是學生在選擇學校時重點考慮的因素,因此,普通學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理念上,重專業技能的提高,輕人文素養的培養。高職院校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就業質量,制定了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等方案。學校在課程設置上,無論從課時量的多少還是從課程的性質,均呈現出重專業課程,輕人文課程的情況。這種實用型的教育嚴重影響了青年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導致青年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缺失。
二、加強青年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對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設置課程計劃
愛因斯坦曾說:“我們切莫忘記,僅憑知識和技能并不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幸福和尊嚴。”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和諧發展的人,而不是只懂技術的機器。一名優秀的人才首先應該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和諧發展的人第一應是一個身心都健康發展的人,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身體是否健康每個人都特別關注,只要身體出點狀況,都會及時就醫,心靈是否健康因難以被人察覺而經常被人忽視。在競爭激烈、生存壓力較大的當今社會,具備良好的心態有利于人的長遠發展。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理念都在引導著我們如何面對生活,如知足常樂、平安是福、推己及人、順其自然等,這些理念雖然是幾千年前中國哲人思想的體現,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些格言時刻警醒著我們無論是在求學階段,還是工作階段,都要有顆平常心,既盡力而為,又順其自然。和諧發展的人還應是通曉不同知識的人,青年學生除了專業的學習,還應有其他方面知識的掌握,特別是理工科的學生,應重視文科知識的積累,尤其是中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
基于以上分析,學校在各專業的教學計劃中應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將其規定為必修課。同時在“兩課”中加入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學習,使青年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而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
(二)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
目前學校教師中,人文素質類教師數量上存在不足,素質上有待提高,因此學校首先要加強人文素質類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青年學生傳統文化意識,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一方面要通過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質理論素養和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水平及深度來較好地對學生進行言傳,讓學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要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學生,教師應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誠實守信、樂于奉獻、積極進取的人,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從而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成為學生人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其次,學校要提高除人文素質類教師外的其他專業教師的人文素質,當前,一些專業教師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沒有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其實各學科的發展無不體現著人類與民族的智慧與精神,在專業教學中可以以恰當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如在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營銷的理論知識以及營銷的技巧,而且首先要培養學生具備與專業相關的職業道德,營銷行業最重要的是要誠實守信,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以誠信為本的,中國自古也有很多以誠信為本的名言,如“不信不立,不誠不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伯樂不可以欺馬,君子不可以欺人”,這些思想可以使學生樹立“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榮辱觀。
在政治、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重視本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之始終保持民族性與時代性,對于國家的發展尤為重要。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中國軟實力的代表一定要在青年學生中傳承下來,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理應承擔起弘揚傳統文化的重大責任,加強青年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引導青年學生樹立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與自豪感。
參考文獻:
[1]姚懷喜.傳統文化在公民意識塑造中的作用,科技信息[J],2009 (11)
[2]魏建國.儒家傳統文化與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理論學刊.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