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媒介、數碼技術的飛速發展,以短信、微博、微信為主要載體的傳播手段逐漸普及,衍生出了微文學這種嶄新的文學樣式。但是在發展現狀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因而基于此,我們團隊做了深入的研究,并用此文對我們的研究內容做出詳細的說明,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體時代下“微文學”發展現狀,再分析了自己團隊的調查研究,最后結合發展現狀和調查研究對“微文學”以后的發展提出我們的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微文學;發展現狀;分析
在現在的新媒體時代下,“微文學”已然成為文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傳統文學有著極大的區別,它的字數被限定在140字以內,它從范圍上它包括短信文學、微博文學、微電影文學、微圖文文學等眾多文學子類,從內容上它承繼了傳統文學道義擔當、弘揚真善美的精神品格,又呈現出了快捷、互動、多樣的技術特質,更容易為廣大受眾所接受。因此,對其進行研究就成為了一種潮流與趨勢,我們借以探討新媒時代的微文學,來感悟另類文學之美。
一、新媒體時代下“微文學”發展現狀
1、“微文學”的特點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微文學”沒有什么具體的類型,也并不像傳統文學那樣有著明確的形式,也不像網絡文學那樣有著明顯的劃分標準。它具有形式簡單,交流互動性強,內容碎片化,傳播速度快,而且獲取手段便捷等特點。
2、“微文學”的發展階段
“微文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微文學的形成期(1999――2002),那時手機短信以爆炸式的狀態襲擊了全球,這種每條最多70字的文本形式成為當時的一種潮流,這就是微文學最初的表現形式;第二階段,微文學快速發展階段(2002――2008),“飛信”業務和騰訊QQ的出現,特別是“飛信”這種只花流量不花話費的形式使得“短信文學”發展發到頂峰;第三階段,微文學的發展高潮時期(2009――至今),2009年,新浪微博和微信的建立運用和廣泛使用,讓微文學成為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
3、國家支持“微文學”發展
對于“微文學”的發展,我國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需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微文學作為文化體制改革和現代文化市場建設的新內容,對于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重要作用。
二、新媒體時代下“微文學”發展現狀調查分析
我們對長沙醫學院在校大學生和望城區的部分居民做了抽樣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和實地詢問調查兩種方式進行,其問卷調查結果為:
1、從不同的年齡層次來看:接受調查20歲以下的人群占1/6的比例,因為現在的經濟水平較高,他們基本都是擁有手機和電腦,對“微博”和“微信”也是極為熟悉,但是從調查問卷上看,他們大多運用“微博”是關注明星,而對于“微信”僅用來和朋友聊天,并不用于“微文學”創作;20-25歲的人群占1/2的比例,基本上都是長沙醫學院的在校大學生,他們一半以上都會喜歡在微博進行“微文學”創作,但也有幾人并不使用微博;而所有人都用微信的朋友圈進行創作,有一半人基本上是每天都創作一次;25―50歲以上的人群占調查人員的1/6,他們因為工作的原因并不沒有太多時間進行創作,他們一般都是在微博,微信上看,然后轉發自己覺得好的小段落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給大家分享交流;50歲上的老人家們也占調查人員的1/6,他們并不使用現代的智能手機,更不用說會使用電腦,對于這種新媒體時代下的“微文學”并不了解,他們的生活中所熟悉還是傳統文學,如閱讀報紙,紙質書籍等。
2、我們從調查內容分析出:現在進行“微文學”創作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寫自己的生活體驗的,這種類型占了百分之六十,他們基本都用一些優美簡短的小文字去分享自己每天的生活,如寫美食,游玩之后的感想等:第二類:是抒發自己的情感類,主要是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愛情,親愛和友情;第三類:是一些哲理的思考,這一類是人們對于社會中出現的大事件,而發出的一些個人思考;最后一類:是寫一些幽默諷刺的內容,這一類在現在還有一種說法叫“段子”,它帶給人們極大的趣味,這一類極受歡迎。
3、從調查中收集到的對于“微文學”發展的建議分析得到:人們對于“微文學”非常喜愛占大多數,都希望“微文學”能得到更多的發展,更加與貼近大家的生活。
從這些調查結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微文學”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
1、“微文學”的創作群體大部分都是年輕一代,創作人數少,還需增加。
2、“微文學”在文學藝術也存在缺陷,很多人在創作時過于的隨意,使得作品并沒有什么價值。
3、由于“微文學”創作時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大量互動,網絡“暴力”的事情也隨之出現,如有些讀者會在評論欄對創作者進行語言攻擊,更甚者有些是辱罵打擊,這不利于優秀作品的出現,網絡環境急需改善。
三、 針對“微文學”的發展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為“微文學”的創作提供更多的創作平臺。創作人群也會從年輕人群往中年人群甚至是老年人群發展,創作人數增加,作品數量也就隨之增加。
2、創作者應該要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微文學”有一些平臺的字數被限制在140字之內,這就和有語言風格和深刻的情感表的傳統文學不同,它需要從信息的源頭開始,保證信息的高度凝練,并滿足人們快速閱讀的要求,從而就要求“微文學”創作者要具有更高的文學素養和才能,這樣才能加強其文學規范性和深化其文學內涵。創作者要具有更高的文學素養和才能,這樣才能加強其文學規范性和深化其文學內涵。
3、加強現代網絡新媒體的管制。美國作家丹吉爾默提出自媒體概念本“journalism3.0”意思就是受眾不僅僅是單向的,被動的接受媒體所喂食的新聞通過現在的網絡新媒體,他們也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這樣就使得新媒體平臺上可以創造很多虛假的消息,這樣的虛假的泛濫化,勢必會影響到微文學的傳播。當人們對于這個載體不再具有相信的時候,那么對以這個平臺為傳播媒介的文學是具有致命性打擊的,所以“微文學”的今后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對新媒體進行管制,對網絡環境進行管理與改善。
四、結語
“微文學”的出現是時代的要求,與現在的新媒體緊密融合,符合現實的要求。“微文學”的發展需要國家、社會、個人共同的支持才能實現,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和進行“微文學”的創作,摒棄那些低俗的文字內容,創作出高雅的文學藝術。讓這種另類的文學真正的成為一種該時代標志的經典文學。
參考文獻:
[1]胡友峰;論“微時代”的“微文學”[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5月25日
[2]李函;自媒體時代下的“微文學”[J];中國當代文學鑒賞;2017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