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給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我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這些任務?我經過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摸索出了一套小學語文興趣四部曲教學法,對幫助學生學習語文,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能起到立竿見影的功效。
一、激發興趣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頭已經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實施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從課文的開頭做起,激發小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也就是設置疑團,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設置疑團的方法主要有:
1、猜謎語
猜謎語就是把課文的標題和主人公編寫成一則謎語,讓學生們來猜一猜。學生們都比較喜歡猜謎語活動,他們通過動腦筋猜謎語引起學習的注意,被自然地引入課文當中來,進入學習的角色。當他們猜出了謎底以后,又有一種興奮和喜悅,從而產生幸福感。
2、講故事
孩子們在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的故事中成長,都有聽故事的習慣,所以老師只要掌握住了這一特點,把課文的內容編寫成一個動聽的故事,在繪聲繪色地講給學生聽,學生們在傾聽優美的故事中體會、想象和思考,感受故事的快樂,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設懸念
在進入課堂之前,老師給同學們一些承諾和滿足,讓學生充滿好奇和期待,但是必須要完成一定任務和走完一段旅程以后,這個任務和旅程的完成就是課文需要解決的。這樣以來,學生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整個課堂都調動著學生們的興趣。
4、展道具
做手工和欣賞手工藝又是學生們的一大愛好。老師可以和學生們一起做道具,然后給學生們搭建一個展示道具的平臺,讓學生們相互推銷和借鑒學習,學生們在交流中產生興趣,推動教學活動。
5、唱兒歌
教師把課文內容編寫成兒歌,或者搜集與課文有關的兒歌,在上課時教師唱給學生們聽,從而引出課題,提起學生們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
6、做游戲
通過教師與學生們共同做一個游戲,引出課題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在游戲中體會學習課文的快樂,對課文內容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二、拓展興趣
學生們產生了學習興趣以后,如何讓學生們的這種興趣貫穿在整個課堂當中呢?我們就需要在課堂中開展一定的活動,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我在教學中經常會采取這樣一些辦法:
1、拿實物
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說生活是文學的源泉,文學是生活的再創造。課文描寫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到現實生活中去尋找一些事物,帶到課堂上來,讓我們的學生親身體會一下。學生們通過觀察顏色,了解形狀,觸摸外表,感知輕重,聞嗅氣味,品嘗味道,體會冷熱,感受氛圍等等。在感覺中,學生們進一步對課堂內容繼續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
2、放錄像
當遇到不能把課文內容帶到課堂時,我們就可以把課文內容拍攝下來或者尋找這個方面的錄像資料,在課堂上播放,再一次呈現課文當時的情景,豐富課堂內容。學生們很專注地觀看影片,進入課文情景,身心格外投入,完全沉醉于其中。
3、賞圖片
當課文內容離開我們十分久遠或者相當遙遠時,我們無從獲得它的實物時,可以考慮畫圖,尋找課文內容的圖片,在課堂中展示給學生們,讓他們通過觀察圖片,引起正確的聯想和感知。
4、配音樂
課文描述的是關于聲音和樂曲方面的內容時,我們可以選取這個方面的聲音和音樂,供學生們聆聽和體會。可以先欣賞音樂,再讀課文,也可以先讀課文,再欣賞音樂,還可以一邊朗讀課文,一邊欣賞音樂。最后這種就是常用的配樂朗讀。學生們在優美的樂曲中學習課文內容,體會奇妙聲音的樂趣。
5、想畫面
文本中,有的課文有插圖,有的卻沒有插圖,也沒有別的什么資料。這類課文的教學方法最好就是立足于文本,引導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已有經歷和感知,對課文進行再創造,展開學生想象的翅膀,在各自的心中創造出新形象。學生們在理想的王國自由翱翔,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做實驗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是科普類的文章。我們在教學這類課文的時候,就可以緊緊圍繞實驗本身,向學生們展示實驗的過程,循循善誘,由淺入深,娓娓道來,猶如剝竹筍殼一樣,一層接著一層,層層深入,逐漸展開。這種做實驗的方法能提起小學生們長久的學習興趣。
三、保持興趣
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畢竟不是成年人,有其思維的特點,抽象思維尚不成熟,形象思維特點明顯。學習課文,教師不妨抓住這一特點,運用類似于游戲性質的活動,就能吸引住學生,挑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1、編劇目
師生依據文本的內容和故事的發展情節,加之自己的理解,共同編導課本,并演成劇目。在此過程中,一是要注意分工,積極組織。確定導演和演員,發揮各自的特長。二是要集體討論,群策群力。對于過程和細節的處理要聽取多方面的意見,使得人物形象更豐滿,故事情節更切合實情。三是塑造人物,展示個性特點。參加演出的同學可以加入自己的特點,展示自己的個性,允許各自的發揮。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們的興趣,而且能讓劇目更形象生動。
2、練朗讀
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地朗讀和討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要求我們的學生多讀,在讀書中去體會,在朗讀中理解,在讀書中去感悟,在讀書中去創造。通過多種朗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賽讀、輪流讀、分角色讀等等。
3、編故事
為了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們續編故事,繼續把課文引向深入,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我們可以通過學生先說后寫的辦法,在學生中交流和完善,并且得到提高。為課文增添許多生趣,延續學生們對課文的興趣,繼續領略課文的快樂。
4、打擂臺
因為小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力求上進,所以我們要為他們搭建舞臺。打擂臺就是小學生展示自我成果的很好方式。我們可以組織小學生們緊扣課文內容比寫作,比朗讀,比手工,比繪畫,比唱歌等等。
5、改原作
“文從心生”說明課文原文就是作者的體驗和感觸,具有特定的經歷背景,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場合,以及特定的事物,觸景生情,然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另外的人見了卻不一樣。為了擦亮我們小學生的思想火花,挖掘小學生的心靈感受,我們可以特意給他們安排改寫課文,把他們的心靈流露表達出來,讓他們一吐為快,享受快樂。
四、回味興趣
1、學校交流
“一百個讀者心中有一百個哈姆萊特”這句話就是談的是讀者不同對文章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既然大家的理解不一樣,學生們就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觀點提出了,大家共同分享,相互交流學習成果,達到相互促進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2、家庭扮演
家庭是孩子們學習課文的又一個課堂,我們當老師的可以放手讓學生在家庭中扮演和實習,叫爸爸媽媽當他們的老師,或許家長會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又是一次有益的補充,將會對孩子大有裨益。
3、社區運用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過時了,我們不能讓孩子重蹈覆轍,釀成悲劇。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孩子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社區就是他們展開調查了解的大舞臺。社區的許多活動可以讓我們的課文得到延伸,讓孩子盡快成長起來。社區固然有許多的新鮮事激起學生的興趣,對于語文課文教學很有好處。
4、生活實踐
既然課文來源于生活實踐,已經形成了文字和理論性的成果,那么我們也可以把課文還原于生活,回到生活中去,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小學生們把課文內容與生活結合起來,反反復復,又會有新的收獲。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文教學中,我們教育工作者只要肯潛心鉆研,大膽實踐,勤于總結,善于反思,就會有所收獲和提高,小學語文課文教學的方法就會不斷豐富,教學效果也會隨之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