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文化建設是在現有大學客觀基礎上提升大學層次,樹立大學品牌的必經之路,其包含的內容既有外在文化環境的建設,也有內在對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和道德情操的陶冶。文化與教育有著不解之緣,文化作為世代相傳的價值體系,作用和影響于人,而人作為文化的主體適應和創造著文化。思想教育是一種文化化人的活動,做為一種文化本質傳承,不僅是文化的載體和構成,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文化;文化建設;思想教育;文化育人
一、當代大學文化建設的內涵
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淀的精神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在精神層面的反映,包括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學術氛圍、精神風貌、校規校訓甚至是規章制度和學校軟環境等等內容。大學文化建設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其中一方面是一所大學外在文化環境建設,要建設有獨特個性文化的大學。另一方面則是高校的育人工作,尤其是思想育人和德育育人,培養有高尚道德情操,健康心態心理,能服務社會的高素質人才。
大學外在文化建設的核心是特色文化建設,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學精神文化,培養良好的學風、教風和校風,以文化引領大學和諧、健康發展。高校育人工作是與文化知識教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是整體教育的一個分支,既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道德品質和政治思想的塑造過程,同時也是受教育者道德素質和健全人格的養成過程。德育興,則教育盛。德育教育是教育方向性的重要保證,因而也是大學文化建設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思想教育與文化的本質聯系
教育不僅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國傳統文化賴以延續和發展的基礎。因為傳統文化是靠各種教育方式代代傳承而來的,并在傳承的過程中選擇性地吸收和能動性地揚棄,以致不斷發展、超越和創新。她以強大的精神凝聚力,滲透、內化于每一代華夏子孫的心靈深處,不斷激活民族的生命潛質,使其生生不息。任何一種教育都會影響人的價值觀念、知識結構、個性特點和思維方式,進而又以行為和語言的形式表現在社會生活之中,豐富和更新原有的文化系統,改造原有的文化結構,從而對社會文化起到一種強烈的活化和促進作用。
我們強調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對人類文化的傳承功能,但文化傳承不是教育的本質,思想的教育具有通過各國文化傳承使人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功能,思想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養人。教育的對象是有生命力的,需要賦予人生價值的人,教育要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啟迪人的精神世界,構建人的生活方式,使人文化和人化。人是文化的人,所有的人都在文化中成長。因此,思想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之一,是使人文化和人化,確立人的獨立地位和主體地位的活動。
三、思想教育與文化的相互促進作用
人類個體不可能通過遺傳方式獲得人類文化,只能學而知之,教育通過傳播文化,引導個體迅速、高效的掌握人類積累起來的文化遺產,實現社會文化在個體身上的再生產和再創造,從而推動社會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發展,推動著人和人類社會的不斷完善。在人類的能動性、創造性急劇發展的現代社會中,若沒有高效發達的教育系統不斷再生產,創造出一代勝過一代的新人,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現代化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思想教育不是外在于人的一種存在物,它不僅積淀了人的社會文化,也表達了人的愿望、要求和夢想,存在于人們的智慧,憧憬和意識中。教育實踐活動其實就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下的一種具體而豐富的生命活動。蔡元培先生說,要開發人本身所具有的美好的東西,這不是要外加一個什么東西,而是要把一個人內在美好的本質激發出來使它升華、豐富,跟這個世界建立一種更加廣泛的聯系,這正是教育所承擔的任務。思想教育作為一個文化過程,他在訓練學生的技能、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同時,又要吸收文化營養、陶冶性情、喚醒靈魂,建構情感與精神世界。在人與文化通過互動實現雙向建構的過程中,思想教育的終極追求——實現人的發展,也得到實現。因此,思想教育過程中人與文化互動的最終指向也是人的發展生成。思想教育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激發人創造力與生命力的過程,教育活動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積極的生命運動過程。教師從培訓人、發展人的角度出發,在對未來一代的尊重、信任、欣賞和期待中,讓學生獲得向善的情感力量的增長,體悟到至真的美感,達到一種超功利的人格審美境界,從而享受一個人的精神上的最高尊嚴,即獨立的為自己的生命賦予意義。因此,思想教育要追求教學的社會化、人格化和人性化。
培育全面發展的健全的人。在人格塑造,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上,要特別重視傳統文化的弘揚,民族精神的滲透。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向我們敞開,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但越是國際化,越要有民族性。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文化建設,才能對人們起到激勵和提倡的作用。教育對于傳統文化的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儒家文化作為我們民族的主流文化能夠經歷千年而綿延不衰,不僅僅是我們認為的挑選,它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它是我們民族幾千年來在與全人類所有文化相互碰撞,沖擊,包容并蓄,消化吸收,最終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精華。
思想教育置身于文化傳遞發展與創新的最核心位置,更應該融合現代科學精神,用獨立的理性去審視文化,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在文化的不斷提升中,發展改革,使得思想教育向著更良性、更優化、更科學的方向前進,并以此推動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大學人文讀本,夏中義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科學發展觀視野下和諧大學文化的哲學思考,郭霄鵬,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3]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過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人民日報,2016(09)
[4]教育心理學,(美)索里(J.M.Sawrey)、(美)特爾福德(C.W.Telford)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5]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楊啟金、周小驥,佳木斯大學 社會科學學報,2015(01)
[6]楊叔子院士文化素質教育演講錄,汪青松,合肥工業大學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