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所創建的社會認知理論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中被更廣泛運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大學生的發展中也有不可估量的地位。本文從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對大學生的發展作用進行分析,提出了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自我效能感;作用;提升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業、就業、自我發展等諸多現實問題,同時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社會的急劇轉型帶來了多元化的價值觀,這些都沖撞了大學生尚未發育成熟的人格。如果不能處理好這些關系,大學生就會陷入迷茫狀態,甚至引發嚴重的心理疾病,進而影響他們的未來發展。因此,研究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在其自我效能感理論中提出:“自我效能感影響人們選擇追求的行動過程,在特定意圖中付出多大的努力,在面臨障礙和失敗時能堅持多長時間,從不幸中恢復的能力,他們的思維方式是自我妨礙的還是自我幫助式的,在應對高負荷的環境要求時體驗到多大程度的應激和抑郁,以及所能實現的成功水平。”[1]
二、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發展的作用
1、情緒調節作用
大學生處在青春期,易激動、波動性大、兩極化嚴重、不易自我控制,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其發展,所以大學生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研究表明,效能感高的人在面對逆境時,能夠通過自主自制的方式調節好自我情緒,從而達到預期目標;而效能感差的人常常懷疑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遇到挫折會倍受打擊,一蹶不振。所以,大學生應該認識到自我效能感對于自我情緒的控制,并積極地調節自己的情緒。
2、動機激發作用
動機有調節、維持、指向、激發功能,動機的產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在個體內部需要和外部誘因的綜合作用下產生的。人的行為一般是受動機支配,,人在一定的動機下進行活動以達到一定的目的,而自我效能感能夠影響冬季的水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對事情的投入就會越高;反之就不會付出那么多努力。大學生在學業、人際關系、就業等一些問題上遇到一些挫折,如果能增強自我效能感就能促進動機持續,進而獲得成功。
3、行為導向作用
一些大學生處于迷茫狀態,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認知,對未來沒有很好的規劃,自我定位也存在迷惑,不知道如何揚長避短,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有學者研究自我效能感時提出:“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環境的產物,同時,人們也通過自我效能感選擇某些特定的活動和環境,并對所處環境加以改造。”[2]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培養自我效能感,正確地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合理規劃大學生活和人生,指導自己的行為活動,促進自己的發展。
三、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1、加強心理輔導
大學生是心理問題的多發群體,雖然身處象牙塔,但是由于人格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各種心理問題都會隨時發生。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采用科學的心理輔導方式,促進大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情緒,使他們充滿自信與活力,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心理輔導是當代最美妙的精神按摩方式,也是心里美容的重要方法”。[3]通過全面科學的心理輔導,教會大學生合理地控制情緒,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摒棄完美主義,學會自我欣賞和自我激勵,樹立自信,建立積極樂觀的情緒,從而平衡和完善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2、引導正確歸因
由于大學生發展的不均衡性,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據每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立期望值,讓大學生分層次、分階段實現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而針對效能感低的大學生尤其需要引導其正確歸因。“在成功時多進行可控因素與內在因素歸因,在失敗時多進行不可控與外在因素歸因,有利于個體自信心和能力的發展”.[4]因此,高校工作者應該引導大學生將自我成功歸因于能力、自身努力等內部因素,把失敗歸因于身心狀況、自身不努力等不穩定、可控的因素。積極歸因會讓大學生提高自信,從而幫助大學生增強自我效能感。
3、培養實踐能力
班杜拉認為,人們根據自我的效能信念行事,并設法從贏得的成就中確定自我評價的恰當性,行為表現成功一般能提高個人的效能信念,成功的經驗能提高人對自身能力的評價和預測,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大學生培養和鍛煉能力是增強自我效能感的根本方法。所以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學會生存技能、發展技能,讓自己可以在社會上利于不敗之地。高校應該提供各種實踐的平臺,創造各種條件,使大學生能夠不斷地向現實挑戰,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提高自身素質,體驗更多的成功經驗,塑造積極的自我效能感。
4、發揮榜樣作用
人們需要根據自己與他人成就的關系來評價自己的能力,為此要為大學生提供適當的榜樣。與自己相似的榜樣的成功會提高個體效能的判斷,通過榜樣的力量,可以提高學習者的效能預期,使他們能夠從榜樣中獲得信心,從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但是如果榜樣標準定為太高,大學生就會產生消極逆反心理,自尊自信心受到打擊,自我效能感無法達到提升效果。
參考文獻:
[1][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控制與實施[M].謬小春,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106.
[2]周文霞,郭桂平.自我效能感:概念、理念和應用[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1).
[3]賀舒曼.大學生心理優化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4]龍君偉.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從理論到實踐[J].現代教育叢論,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