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使得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標準下呈多樣化方向發展。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建模思想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促進我國高職數學課堂教學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建模思想;高職數學;課堂教學
高職數學教學作為高職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基礎課堂,對學生在今后學習專業課程具有重要影響。建模思想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所提出的問題均是來源于生活,是一種更加符合高職數學課堂教學的思維方式。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建模思想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一、數學建模概述
數學建模主要是指根據教學目標及相關規律,利用數學理論與方法將實際問題抽象、簡單化,從而獲取一個數學結構以形象的表示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用到的公式、圖形或算法,而在這一過程中所推出的公式、圖形或算法被稱之為數學模型,然后對已建成的數學模型進行分析驗證,在確定模型的準確性后將這一數學模型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而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的方式達到簡化、抽象解題過程中并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這一過程被稱之為數學建模[1]。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數學建模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維意識,從而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我國現階段高職教學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的高職學生存在思想意識較差、學習能力較差、數學基礎薄弱等情況,且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認識到數學對于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性,而由于數學學科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使得這些高職學生缺乏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再加上缺乏學習壓力及動力,致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通常會抱有消極心理。與此同時,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大部分高職數學的課堂教學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強行灌輸數學的理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學時間都用于講授數學理論,而不注重向學生講授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成功的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且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將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及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作為教學重點,使得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脫軌,因此無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2]。
三、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建模思想應用
(一)概念形成階段
概念的掌握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只有將數學中的各種概念成充分掌握才可以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舉一反三,做到靈活運用。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數學自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使得原本對數學缺乏興趣的高職學生無法在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而部分學生雖然在學習課堂教學中的數學知識,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的學習能力,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高職數學教師應該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初期階段將數學建模思想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教師在講述分段函數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將與生活、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如工資納稅引入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掌握分段函數的基本概念。
(二)證明定理性質
高職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通常會接觸到大量的定理與性質,然而由于這些定理性質大多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且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高職教育學校主要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并不注重對只是理論的掌握。因此如何將引導學生將這些定理性質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是高職數學教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3]。通過在證明定理性質這一部分引入數學建模思想,將復雜繁瑣的證明過程省去,構建出簡化的數學模型,并將定理的條件作為模型假設,同時為學生創設答題條件,然后讓學生根據預設情境不斷進行思考,從而推斷出真實結論。
(三)課后習題講解
課后習題主要是用于鞏固學生所學習到的數學概念、定理及性質。由于高職數學教材中的數學習題過于單一,只涉及到有關公式解決、直接應用定理的內容,缺乏實踐性。因此高職數學教師應在布置課后作業時,為學生加入一些具有開放性元素的習題,并引導學生利用數學建模思想進行解答,使得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性思維,對題目進行思考,通過這種不斷的探索思考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從而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有利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數學教師將數學建模思想引入課堂可以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思及思維能力,并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有利基礎。
參考文獻:
[1] 莊小紅.建模思想融入高職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6(1):194-195.
[2] 高國繼.建模思想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00.
[3] 方玲玲,盧美華.數學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數學課堂教學[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4,35(10):14.